分享

国际乒联博物馆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上海)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8-07-03

 

 

国际乒联博物馆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尝鲜”乒博馆

 

 

  331日,位于黄浦江畔局门路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这座两馆合一的乒乓殿堂是上海体育文化又一新地标,从瑞士洛桑整体搬迁而来的国际乒联博物馆更是国内引入的第一家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

  我的乒乓情结始于1995年天津世乒赛,那场惊心动魄的决赛至今记忆犹新,由王涛、马文革和丁松等组成的中国男乒险胜瓦尔德内尔领衔的瑞典队,重夺斯韦思林杯。自此以后,我喜爱上了国球,还参加过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等赛事。身为忠实粉丝,自然不会错过尝鲜的机会,在官方微信平台预约后,次日我就兴致勃勃来到了乒博馆。

  乒博馆与世博会博物馆隔街相望,金属质感的银灰色外墙在阳光映衬下格外醒目,立于正门前的小乒乓舞动大世界艺术造型动感而不失华美。此时,纷至沓来的参观者正排队领票,慕名而来者不在少数。走进馆内,一楼的国际展区分为六部分,包括乒乓球运动的溯源,对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三大赛事的回顾,乒乓球、拍等器材知识的介绍,以及二十多种技术打法的视频展示等等。展厅布局精巧,展品琳琅满目,既有1890年世界上第一副乒乓球拍、1900年赛璐珞球,各届大赛的秩序册、徽章、奖杯和奖牌,也有国内外著名选手亲笔签名的球拍、球衣,能将如此多的珍贵实物聚集一堂足见乒博馆的高水准。令我惊喜的是,在展厅一处还陈列着考比伦杯、斯韦思林杯等世锦赛七座奖杯。在乒乓魅力展厅,中美、韩朝乒乓外交的故事引人入胜,以小球撬动大球的趣闻轶事广为流传。花式乒乓集锦这段视频吸引不少人驻足,超乎想象的乒乓技艺让人大呼过瘾。国际乒联名人堂里,一幅以漫画头像组成的乒乓名人墙夺人眼球,搭配生动的人物介绍,为展厅注入了浓浓的情怀。

  二楼的中国展区以时间线为脉络,梳理出乒乓球在我国的萌芽、发展与腾飞历程。相比国际展区,这里的展品同样丰富,不时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浏览我国培养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名录,端详那些历经荣耀和坎坷的球拍等实物,欣赏奋力击球的运动员雕像,此时,耳畔仿佛又传来了铿锵有力的击球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响彻四周,在数不胜数的乒乓荣耀背后承载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更有诸如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坚定信念。

  漫步于乒博馆,1.2万余件各类藏品使人流连忘返,乒乓运动的发展历史在此得到了凝炼与升华,自容国团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也是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无数乒乓球从业者铸就了国球不可撼动的地位,众多耳熟能详的明星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国人赢得了无上荣光。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至2017年中国乒乓球选手在世界三大赛事上已累计获得近500个冠军,国球的称呼真是名副其实。

  零距离领略乒乓球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乒博馆让我不虚此行,而这份对乒乓球的热爱仍将延续,不会改变。

夜光杯20180703  星期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