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女子身背致命“炸弹” 医生凭“手感”3小时破防线“拆弹”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8-07-04

7月3日,成都晚报记者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近日收治了一名患有动脉瘤的患者罗芳(化名)。罗芳的动脉瘤“生根”在肝右动脉,“发芽”胆囊内。据了解,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侵入胆囊的病例,至今国内外尚无相关文献记载。记者了解到,目前罗芳已顺利通过手术,成功实现了体内安全“拆弹”。

罕见!女子身背致命“炸弹” 医生凭“手感”3小时破防线“拆弹”

身背致命“炸弹”几年 自己却浑然不知

5年前,罗芳因右上腹疼痛入院,被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不过,她拒绝了接受手术治疗。几年来,罗芳时不时就会因胆囊炎发作吃药、输液,但只要疼痛稍有缓解,她也就置之不理了。

半个月前,罗芳因为剧烈的疼痛被送到了新津县当地医院治疗。彩超、核磁共振检查均显示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但肝门区占位性质不明,肝总管也因受挤压变扁。考虑到罗芳当时病情危重,随后被转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进一步检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发现,罗芳的肝右动脉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并非癌变肿瘤,而是血管病变后出现外扩膨胀,就像是老化了的水管鼓了个包。”普外科王明博士介绍说,“动脉血管膨胀处一旦爆炸破裂,就会立刻导致大出血,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抢救。对于患者来说,这几乎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动脉瘤“突围”长胆囊内 国内外文献均无记载

医生通过3D重建图像看出,这个已经达到3.5cm的动脉瘤的根,竟然长在了肝右动脉上,还同时突破胆囊壁向内生长。“膨胀的动脉瘤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胆囊,令人难以置信!”王明告诉记者,在没有手术等外伤情况下,肝动脉上长动脉瘤的可能性很低。而胆汁有具有腐蚀性,胆囊内还有石头,这种情况下动脉瘤居然未发生破裂,堪称奇迹。

为了给进一步深入地治疗找到参考,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专家们查遍国内外文献,却未发现有任何治疗先例的记载。为尽快救治患者,普外科主任张抒组织多名专家会诊,并制定出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

“凭手感”定位血管 3小时破防线“拆弹”

“即便是有各种检查结果作提示,但我们仍旧有些难以置信。”手术中,医生首先采取腹腔镜的方式予以探查,在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后,最终罗芳被确诊为超级罕见的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

虽然并不是肿瘤,但为罗芳进行手术的王明博士、郑振江博士却仍旧轻松不起来,“几年来反复发生的炎症,导致她的腹内粘连严重,什么都看不见。”王明说,这种情况下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动脉瘤,导致大出血。

罕见!女子身背致命“炸弹” 医生凭“手感”3小时破防线“拆弹”

为更大程度上保证安全,手术改为开腹方式。打开腹腔后,严重的粘连已经将肝右动脉的走向完全覆盖。“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手感’了。”王明告诉记者,所谓的“凭手感”,是指通过手指的触碰去感受动脉的搏动,以此判定其所在的位置。在确定大致位置后,医生们开始对其进行剥离工作。

经过3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肝右动脉、胆囊等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暂时阻断血供后,主刀医生下刀就问题血管部分和胆囊进行了切除,最终实现成功“拆弹”。

罕见!女子身背致命“炸弹” 医生凭“手感”3小时破防线“拆弹”

“如果疾病发生了,一定要及时科学治疗,千万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王明分析说,患者罗芳的动脉瘤与其反复疼痛密不可分,如果及时治疗也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另外,动脉瘤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在逐年递增,而与之相关的血管疾病患者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

专家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其他血管发生过病变的患者,每年应接受相应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成都晚报新媒体记者 万天月

图片由院方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