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豆角产自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在当地以早春棚室栽培为主,采收期可提早到6月份,延后到10月份,品质优良、口味独特,备受当地及外省市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优越,土壤肥沃,随着嫩江县伊拉哈镇近几年来棚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现当地种植的油豆角面积逐年扩大,已作为农技中心主要技术服务项目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技术 在大棚、温室中可以进行春季早熟栽培,或7月中旬初伏延后栽培。
1.2 育苗 早春大棚栽培要采用温室内营养营钵育苗,育苗时间为3月初。床土配制:用60%无农药残留田土、30%已腐熟有机肥、10%过筛腐熟的牲畜粪面,用高锰酸钾1000至1500倍稀液,喷施配制好的床土土壤,对土壤中多种病菌进行消毒。种子处理:播种时选择大粒饱满种子,用1%福尔马林浸种 20min,然后用清水投洗干净。催芽:播前2-3d,用清水浸泡3-4h,放在30℃条件下催芽,当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播种:选8 cm×(8-10)cm×10cm营养钵装入配好的营养土至2/3处,浇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放2-3粒种子,覆土1.5cm即可。播种后出苗前,白天棚室温度要保持在20-25℃之间,夜间15-20℃;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13-18℃。油豆角幼苗比较耐旱,根据土壤水分情况适当给水,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育苗期间注意低温锻炼,可提高定植后的抗寒能力。 1.3定植:当棚内20厘米耕层土温10℃以上时定植,一般在4月上中旬。油豆角根系再生能力弱、伤根后不易发新根,采用小苗移栽,保护根系,减少伤根。以日历苗龄20-25天、生理苗龄2片真叶展开为适宜期。油豆角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太严格,但光照过弱,开花结荚减少。大棚内栽培密度不能过大。 定植前20-25 天或头年秋天扣棚,定植前应深耕土壤30 cm左右,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kg。 60-70 cm垄作,垄台高20cm左右,在4月20日左右定植,有加温设施的,还可以提早5-20 天定植。以每穴2-3株,穴距25-30 cm,每亩3000-3650穴为宜。在土壤保持田间持水量60%以上的情况下,使用百菌清等专用杀菌烟剂,闭棚5至7天,杀伤土壤病菌。定植时选晴朗无风天气,浇足埯水。亩施入二铵15kg,硫酸钾10kg,尿素6kg。 1.4田间管理: 油豆角是喜温蔬菜,适宜温度为15-29℃。白天应保持25-28℃,夜间不能低于15℃。降温通风要温和。 补苗、搭架: 补苗要催芽坐水补种。当植株生长到4-5片复叶时要及时用尼龙绳吊蔓、搭架,双行种植时可将两行并拢成人字架,单行种植应搭成立架或人字架。 水分控制: 从定植到结荚前,控制好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茎蔓徒长而引起落花。加强中耕培土,以利提高地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追肥: 结小荚后,亩追施尿素10kg,连追2次。用0.1-0.3 g/L钼酸铵或1-10 g/L硫酸铜叶喷,有利于早熟和提高前期产量。 1.5加强病虫害防治: 根据发病情况积极采取农业、生物和化学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早发现,早治疗,科学用药。 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危害叶柄,豆荚,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病斑。防治: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15天喷一次。 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呈不规则形,病部变褐而干枯,防治药剂: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5-7天喷1次,连续2-3次。 菌核病:该病始于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初为水浸状逐渐形成灰白色,皮层组织发干崩裂。呈纤维状。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及时铲出有病植株。 炭疽病:叶、茎、荚受害,发病始于叶背部,叶脉初呈褐色条斑,后变黑或褐色,多角型网状斑,叶柄染病全部萎蔫,豆荚,初病发白,水浸状、小晕斑,后扩大圆形,有红色黏液分泌出来。防治方法: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70%甲托5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防虫:蚜虫:黄板诱杀蚜虫,浏阳霉素10%乳油1500倍液,2.5%鱼藤精600倍液,喷雾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30天以上。 菜青虫、红蜘蛛:施用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喷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