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如何让老年人更宜居 -健康报网

 濮水新声 2018-07-05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胡苏云

  打造城市“样板间”

  面对全球老龄化浪潮,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6年就提出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2015年,WHO提出老年友好城市指标体系,其核心指标具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公平性指标、老年友好环境结果指标和福利影响结果指标。

  2009年,全国老龄办启动了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国共有13个国家级试点单位。2012年,我国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第六章 “宜居环境”中强调了国家应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明确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16年10月,国家25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老年宜居环境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展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大城市之一,自2009年起即开展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静安区还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友好城市指标体系报告中五个案例之一。2013年颁布的《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从八个部分对老年友好城市的建设提出要求:户外环境和设施、公共交通和出行、住房建设和安全、社会保障和援助、社会服务和健康、文化教育和体育、社会参与和社会尊重。其中包括为方便高龄和行动有困难的老年人通行,在楼梯、走廊两侧和休息厅的墙上设安全扶手;公共厕所配坐式便器、并安装扶手,配呼救电铃;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倒计时显示器、符合条件的路口安装听觉信号装置等。2017年,上海颁布《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细则》,从老年社区生活所关涉的居住要求、公共设施、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明等方面的要求和需求出发,对老年人在社区日常生活中的居住环境、出行安全、公共设施和服务便利等硬件设备、管理要求、人文内容和环境营造,全方位进行了设计、制定和规范。

  浙江省的首轮老年友好城市的创建时期从2014年到2016年,制定了《浙江省老年友好城市测评体系(2014-2016年)》,明确了50项具体指标,从生活环境和设施、社会保障和援助、社会服务和健康、文化教育和体育、社会参与和优待等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建设。共有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和上城区、温州市瓯海区、湖州市安吉县、台州市黄岩区、嘉兴市南湖区、绍兴市上虞区以及丽水市等9个市、县(区)参与。

  有差距 怎么办

  但从全国来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如,老年人住房适老化程度低,安全性问题突出,住房内普遍缺乏必要的适老设计及无障碍设施,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由于没有电梯,老年人外出活动、看病就医不方便;社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欠佳,不少小区人车混行,管理混乱,户外活动场地及休憩设施匮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养老服务能力薄弱,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国城市中有79.2%的老年人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许多社区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难以继续使用。而在新开发的社区里,到处是车位,却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调查显示,老年人自认为社区服务设施齐全的占34.6%,公共服务完善的占39.4%。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配套、不适用、不规范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加强全国各地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继续依托现有的组织管理部门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改建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老年人视角,出台无障碍设施的统一而全面的标准,从软环境和硬条件两个方面来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另一方面,由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是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工作的复杂性和持续性、目标的高标准性和实施的精准性,都需要各地拓展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思路,对现有的组织资源和指导、落实、监督,实现资源整合,汇集更多的力量和智慧落实和推进,使工作向全面和纵深,逐步推进。同时,要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增加适老性视角,助推形成老年友好而便捷的智慧生活、老年友好而高端的智慧经济、老年友好而精细的智慧治理、老年友好而协同的智慧政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