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 | 下雨天,来点摄影干货

 cjs芈人 2018-07-06

黄梅时节雨纷纷



雨,通常是黄梅雨季的主题。江南的黄梅天给人的印象总是湿溚溚、黏糊糊,湿度加温度,搞得人心情都要发霉,啥都想拿出来晒晒。



然而有那么一些人对雨水仿佛情有独钟,无论是绵密细雨,还是滂沱大雨;无论是雨中即景,还是雨水倒影,都能让他们“湿性”大发,激发无限创作灵感。

 

这不,前不久一张以独特的视角取景雨后南京路步行街的地面倒影的摄影作品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连“上海发布”都专门派人去现场考察,发现并非步行街也能“看海”,而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的一层薄薄积水,被摄影者独具慧眼地利用了。👇

 






雨景是摄影的一大主题,雨天可以拍出晴天无法企及的“湿意”,雨天也可以拍出“非常的寻常”的哲意……因为水的状态、形状、色彩、质地……变化万千,所以拍雨的套路——水很深。

 

以下这些照片选自“杨元昌的摄影世界”,每幅(组)都有摄影老师的点评,这些作品表现手法各异,让人看到雨景摄影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变。


from 杨元昌的摄影世界




章祖炜 摄

@点评老师顾欣:这套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隔着沾满雨滴的玻璃拍摄。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实验摄影的相关理论知识,这套作品符合实验摄影的精神。实验摄影就是打破既有关于摄影的一切条条框框,通过新观念、新形式、新语言、新材料,来探索摄影新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方法。



张仲迪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画面有时间感和空间感,车窗外的情景与我们现代文明都市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异国的贫困与落后。画面信息元素构成丰富,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李令岩 摄

@点评老师钱永宁:普通的场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坏天气,普通的出行……我们拍什么?这么多普通,构成典型的普通生活。没有“感情”的客观“直视”,值得肯定和深入下去的记录,捎带点环境更好,有条件大相机,定焦拍摄哈。去研究看看托马斯·施特鲁斯的《美术馆》系列和《家庭》系列,再凝练下观看的角度和观念。



王德琼 摄

@点评老师钱永宁:说这是都市的一种表情,没错。不是人才有表情,都市的雨,或者说上海的雨,都是如此。雨的形式在特定环境特定情境下展开她的美丽。都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展现她的可爱。取决于能不能发现。原来“雨”可以这么下。



张丛军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雨后地面未退的水迹,形成对称构图,表现了上海外滩早晨的宁静之美。画面的表现稳定、平衡、静谧。可惜天空部分有点过曝。



戴朱慧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蓝色小镇的舍夫沙万雨后另有一种意境,强反差的画面仍有色彩之感。画面的人物具有神秘之感,有效烘托了摩洛哥民族的一种风情。



戴朱慧 摄

@点评老师戴菲:使用光线摄影中光影,尤其是逆光的方式,表现异乡的见闻。有趣的是,这个异乡的见闻是作者自己在本地生活时的缩影,撑伞的人,更像戴老师本人踟蹰穿过江南小巷的身影。作品是对作者生活和思维的投影,这个投影的大小和深浅,与作者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倾向有密切关系。



朱元存 摄

@点评老师钱永宁:在雨中思绪辗转,注视的同时又有所期盼与纠结。画面还可以再狠点,情绪的渲染要到极致



李建国 摄

@点评老师钱永宁:匆匆过客,诗意小品,画面有情趣,有点清醒有点醉,有点轻叹有点暖。



施惠丽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热闹非凡的外滩此刻寂静无声,人物的点缀使画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色彩简洁,有效衬托了环境的优静。



帅芸 摄

@点评老师谭双捷:画面的形式表现,已经颇有意味。这类影像,感觉要么虚无的大面中有细节的端倪,要么粗糙磨砺中又有虚韵的隐义。似仍可再稍深化一点。



唐先潮 摄

@点评老师邵毓挺:单车单人单伞。一个街头摄影作品,把握的分寸很准确。雨中骑车人的狼狈通过他淋湿的衣服表现了,背景的暗色甚至把雨滴溅起的样子也抓到了,大面积大横道线与单人孑然的对比也把握得不错。还有倾斜的画面和淡黄的雨伞,这些不经意的构成都是为单幅作品服务的。有时不需要拍宏大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景象、一个情绪、一个特定环境都是很好的创作主题,什么驱使你按下快门取决于你心目中预设画面的蓝图和兴趣点。



云安 摄

@点评老师邵毓挺:青绿的气氛,湿滑的雨巷。作者利用逆光拖影与倾斜烘托了气氛,把新天地拍出了新的气质,视觉中心的把握也有味道。



施惠丽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雨中的豫园运用慢速的快门将画面中众多人物虚化,呈现了节日喧嚣热闹的场面,冷暖色调对比较好,对比度和反差均有调整和提升的空间。



张丛军 摄

@点评老师陆军:街头慢门拍着是一种好的尝试,利用慢门出来的效果,可以突出需要凸显的主体、也能淡化其他物体的干扰。这片寻常巷陌在慢门中虚幻成一幅画卷。在这瞬间里,即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表达了个人内心思考轨迹,给人予想象中。



施惠丽 摄

@点评老师戴菲:雨夜倒影,运用了反光和重合的手法表现了镜像两侧的虚或实。如果观众像我一样去辨别虚实,我觉得大不必。原来的虚实其实就是都市镜像中独有的味道。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是我想内容、色彩、构图如果有更深、更巧妙的组合就会更好。



杨曙光 摄

@点评老师丁建国:对称构图所表现的主题具有趣味感,拍摄的观察、等待瞬间的出现,雨中人物的动感与环境静态结合的表现都非常到位。



於光华 摄

@点评老师钱永宁:冬雨的纷纷扬扬与城市夜色阑珊相遇,繁忙穿梭的行人各自朝着自己的目的方向……都是在悄然落下的帷幕中留下了色彩的轨迹与流动的身影。不用一一细看,留下的印象就成了如此这般写意的梦幻。一种高雅的情怀,正如光华所描述的,都市冬雨与都市诗人的完美融合在一体,奏响都市华丽的乐章,谱写下一曲自由浪漫的诗篇。



於光华 摄

@点评老师陆军:这片调子舒服,各元素搭配和谐。穿行在浮光掠影的城市中,一些人与事成了过往的烟云,而且有些人与事却是抹不去的记忆。



顾华晔 摄

@点评老师陆军:以小见大的经典画面,决定性时刻,生活中也许经常会相似地遇见,但往往被忽视。



文编 | 陈雷

美编 | 金玲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