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必须研究和掌握其固有的规律性。创新活动同样也是如此。 视频 | 未来最“懒”得科技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因此才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并受其规律支配的,创新,同样如此。 对于创新来说,它也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创新活动依赖于创新主体综合素质 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要进行创新活动,创新主体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几下方面 ☟ 观察 能力 运用科学观察方法不仅能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材料,还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创造 兴趣 对一种事业,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执着的追求心理,并去实践。 思维 能力 创新活动的出现依赖于多种思维形式的参与,如类比、联想、直觉思维等。 动手 能力 要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的物质成果,必须通过动手能力来实现。 创造 意志 创新的本质就在于突破,做前人和别人没有做的事,它离不开顽强的意志。 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于人类的需要 每一个人的有意识活动都离不开动机。创新,不外如是,要进行创新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这样才能激发创造力,推动自我去探索新问题,产生新思路。 那么,人们创造的动机是什么呢? 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为了满足需要而从事发明创造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分,大致可将其分为意图型动机和社会型动机两大类。 意图型动机 意图型动机属于动机意图范畴的心理动力,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要而去从事发明创造的动力。 比如,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为了获取个人经济上的利益或某种荣誉感等。 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指创造者通过对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的热爱而从事发明创造的心理动力。 以这种动机从事创造活动的创造者很容易把对社会作贡献的强烈感情转化为毫不动摇地从事发明创造活动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动机在激励创造活动方面,有这样一些功能 ☟ ✉ 唤起创造行动的始动功能 人的各种行为都体现着他们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他们的激励作用。由这种强烈的需要产生行为动机,再由动机引发相应的行为活动。 ✉ 维持创造活动达到目标志向的功能 在明确动机支配下的行动常常表现为意志的行为。主体对为什么要行动、如何行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会为达到这个目的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 动机的强化功能 动机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以正负强化形式出现的调节控制作用。 动机可因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从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巩固。这是正强化,起着加强行为的作用。如果结果不良,该行为可能就不再出现。这是负强化,起着否定行为的作用。 哲理故事 动机不同,结局不同 工人们正忙碌着。有人向一个砌墙小组的3位年轻工人发问:“你们好,这些天都忙些什么呀?” 甲回答:“你不是看到了,我正忙着砌砖。” 乙回答:“我忙着赚钱。” 丙回答:“我忙着建设一座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建筑物。” 若干年后,甲与乙依然是工地上的泥瓦工,而丙却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建筑师。为什么同为工地上砌砖的工友,后来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原因不在别处,就在于自己身上动机不同、思维不同,结局也就两样。 甲的目光只在手上,脑子只想到眼前的工作,只要把墙砌得直、砌得正,就一切都满足了,毫无进取之心。可想而知,时间的流逝只是使他砖墙砌得更直、更正、技术更加熟练而已。 乙比甲前进了一小步,从砌砖想到了赚钱,但目光只在金钱上,关注的只是眼前利益,思想层次也很低。因而只要能多砌砖,多赚钱,就一切都满足了,缺乏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光短浅,自然也不会有更好的前途。 丙则不一样,虽然并没有人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他目光远大,手持瓦片、砖头,心里却想着发展前程。由于对将来有所规划,不满足于现状,他的思维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砌一道砖墙,想整座大楼;干简单工作,想设计特色;忙眼前活计,想改进创意。 自己给自已出题目,自己给自己加压力,新的思想自然会不断创造出来,新的知识自然会不断吸纳进来,个人的前程也就越来越光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