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袋收藏】千万别小看这群300年前的收藏家

 自华居 2018-07-07
口袋收藏



注:

文章原标题为:《明人的收藏活动》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著名学者沈振辉


在中国的民间收藏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明成化以后,江南一带富庶地区收藏家辈出,收藏风气日趋炽盛,出现了如严世蕃、王世贞、王世懋、华夏、韩世能、项元汴、董其昌等许多著名收藏家,拥有的藏品十分可观,一般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更是比比皆是。


明人爱好收藏的不仅有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也有一般的官宦、士子、中小商人甚至奴仆。如沈春泽在为《长物志》作序时谈到,有些富家儿及庸奴钝汉,沾沾以收藏家自命。姚廷遴也说,明末松江城里“至如极小之户、极贫之弄,住房一间者,必有金漆桌椅,名画古炉,花瓶茶具,而铺设整齐”。


明代爱好收藏的人涉及各个阶层,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收藏风气,各种收藏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主要的活动可归纳为收集、观赏、鉴识、实用、买卖、交友、复制七个方面, 下面分别以述之。


PS: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今天先说说前三项:收集、观赏和鉴识。



收集



明收藏家已具有较强的藏品收集意识,对所好之物费尽心力以搜罗。


如收藏家朱存理“ 居恒无他过从,惟闻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 胡应麟购藏图书,“ 月俸不给,则脱妇簪珥而酬之,又不给,则解衣继之。”  《绘事微言》记载,王酉室有沈启南直幅画四轴,极其精妙。吴中一俗宦愿出二百金买下,王酉室不肯,后王西园为买此画,坐卧画间两日,终于感动王酉室,以一座价值千金的庄园易走此四幅画。


明代收藏家收集藏品已讲究“ 齐、全”。


嘉靖时,收藏家华夏偶而得到淳化阁帖六卷,经文征明考订为宋拓本,然而有缺帙,华夏深以为憾。后文彭于书贩处又见三卷,报与华夏,华夏忙以厚值购之,但仍不是全本。


隆庆末年,此物转手被项笃寿收藏。项氏某日进京,于古董商处凑巧又见得一卷,急忙买下,合已有的九卷共为十卷。一件名贵的古物散佚以后,经收藏家努力终于使之珠连璧合


明收藏家收集的藏品多数比较芜杂,但某些收藏家已开始注重某一类藏品的专项收藏。


如汪砢玉称,他的父亲爱荆公藏有名家制作的扇子千余把, “ 至骨子自筠片外为犀象玳瑁香檀高阳种种,其面上书画则文( 征明) 沈( 周) 而下,陈( 继儒) 董( 其昌) 以上,大作家约千余握。内拔最精者得三百柄,各系古玉珀乌精西瑙枷楠诸珍坠其间,骨不佳而面佳,或面佳而敞者悉取装册,自姚云东至项子京凡百六板。” 此种专项收藏便是后世专题性集藏的源头。



观赏



明代收藏家喜欢将藏品充作室内摆设,以示好古博雅


如陈继儒称:“高昌正臣,博古好雅,其燕处之室,凡可以供清玩者,莫不毕具。”王穉登在《清秘藏》序言中说, 收藏家张应文的家中“图书满床,鼎彝镦缶杂然并陈。余往入其室,政如波斯胡肆,莫可名状。”


收藏家藏品还时常更换陈设,使能常观常新。成化末年,太监钱能任南京守备,每过五日总要命人抬出书画二柜,循环互玩。


明收藏家除自我欣赏藏品外,也常互相观赏藏品,有时众人相约去某人处观赏,有时各人携带藏品聚在一处观赏,也有登门拜访求观,或持藏品登门求教者。此类活动在明人笔记中多有记载。如陈继儒记述:


“ 乙未六月初四,过项又新观鲁国公颜真卿行书《定襄王郭公传》、顾定之《修篁图》、赵善长《山居读易图》 … … 同赏者郁师古,王子逸、冯鉴之、项希宪也。约秋潭僧病不至。”


李日华记述:


“ 〔万历四十年〕四月十四,吴贞所见过,索所藏画轴展玩,余为出二十余轴。… … ”


“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十六日,胡雅竹携示王叔明《秋山读书图》… … 相传为吴文定公物,后为燕京朱太傅所得,余神往久矣。不知何故,复流江南。贞叔以重赀购得之, 持示余。”


张应文记述:


“ 隆庆四年三月吴中四大姓作清玩会,余往观焉。一出文王方鼎、颜真卿《裴将军诗》,一出秦蟠螭小玺、顾恺之《女史箴》,祖母绿一枚( 重两许)、《淳化阁帖》, 一出王逸少《此事帖》( 真迹)、龙角簪一枝、官窑葱管脚鼎,一出郭忠恕《明皇避暑宫殿图》、白玉古琴、李延珪墨二饼。自幸曰不意一日见此奇特。”


明中后期收藏家之间这样的观赏活动很是频繁。有的收藏家还置“ 书画船” , 将藏品放置船上,配备米粮油盐等生活用品,乘船四处访友,昼则上岸活动,夜则泊宿江河,有时数月不归。而收藏家间的定期观赏后来就发展为民间的集藏组织。



鉴识



明收藏家注意藏品的鉴识。


所谓鉴识, 即是对藏品进行考订、校讎(chóu), 以探究来历,辨明真伪,评定优劣,并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明人的藏品鉴识精神超越宋元


钱泳称:“宋元人皆不讲考订,故所见书画题跋殊空疏不切,至明之文衡山、都元敬、王弇(yǎn)州诸人,始兼考订。”


明收藏家的鉴识风气很盛,“ 凡见一物,必遍阅图谱,究其来历,格其优劣,别其是非而后已。”


藏品鉴识是一项特殊的收藏活动,需要相当的学识功力。


董其昌某次在京师扬太和家见到一幅画,有宋徽宗御题,笔势飘逸,乃画中奇品。藏家检索宣和画谱,认为是宋代的《山居图》。然而,董其昌仔细察看图中松针石脉,无宋以后画法,断定是唐人作品。他进一步察看此图,又否定大李将军(李思训)所作,认为是摩诘( 王维)作品无疑。


项元汴一次见到一幅王右军( 王羲之)的《二谢帖》,上面密密麻麻题了十多位宋人的题识,看来必是真品。然而项公题曰:“ 此右军二谢帖,结构疏缓,纸弊黑渝,了无晋人风度,迫后人赝本。宋诸公之题俱佳,恐非原帖。” 


董其昌、项元汴能一眼觉察书画的真弊,并提出有力的证据,显示了非凡的学识功底。这类精于鉴识的收藏家可谓收藏家中的翘楚。


在收藏家注重鉴识的风气推动下,明中后期,各种收藏及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有汇辑各种书画题跋的,有记述亲眼历见藏品的,有介绍各种藏品知识的,还有编纂器物图谱的,众多收藏著作的问世,对普及收藏知识,满足收藏者需求贡献很大。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藏品鉴识风气的进一步发展。


未完待续,下一期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