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述”就是最好的出帖办法!

 i0858 2018-07-09





社会分工越细,学科越细,越市场化,就会出现了这么多那么多的出帖办法,但在我看来,这些办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另一类是用自己的认知还原。而这两种还原方法让我想起来儿时。


婴儿时期,人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而这种模仿很难做到100%的还原,但却可以让成人看到孩子模仿了什么。


儿童时期,人开始接受教育,而心细的人会发现,小学语文课程中,经常会出现的课后作业里,是这几个字“背诵全文”。



这就是100%的复述全文。100%的复述就是一字不差的还原,相比听老师讲,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去读、去写、去说,如此以至于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至死都很难忘记,别人说出上句,你顺口就能接出下句。


而当一件事情、一段信息可以刻入脑中,才有可能再去给别人讲清楚。用自己的话,给别人讲一遍,并让别人听懂,是比背诵更高级的复述。


文化的传承如此,家教的传承如此,技艺的传承如此,书法,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回想,实临是为了什么?


实临之前,你需要有一段时间像婴儿学步,掌握毛笔基本的使用手感,这种手感是进行实临的基础,当然,这个婴儿学步的阶段,很多有老师带入门的人是在实临阶段解决的。


然后再进入“背课文”的阶段,踏踏实实的临帖,学习规则,给自己做储备。江湖字之所以被人诟病,就像是没有上过学的人一样,不知道文明的世界里讲究什么,只靠着原始的见识求得生存,从而让忽悠和杂耍成为活下去的“利器”。



背课文是枯燥的,是绝对和人性对抗的,基本功都是通过大量反复、枯燥的行为来刻入骨髓之中的,“苦作舟”是绕不过去的。你的“舟”越是“苦”,它越可能划得更远。


这么多年,我交了不少书友,不做“背课文”的功夫,就去创作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还是很难去点评什么,因为我不是很会恭维人,所以看到有些作品是不知道说什么的,也不知道从何说起的。


“背课文”其实也并非是每次都要全文过的,有过背诵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总是有些句子拗口,总是有些词汇含糊,总是有些似是而非的地方打断了流畅的背诵。为了达到“倒背如流”的效果,就要进行专项背诵,把拗口的句子意思搞清楚加上句读,把含糊的词汇反复写几遍加深印象,把似是而非的地方多看几遍。



这不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分段分项精临么,不同的人,走路有不同的姿态,八字脚、驼背肯定是有不同的训练方案的,因此按不下去的要找粗线练,提不起来的要找细线练,依此类推,枯线、润线、长线、短线、连线、断线......再到字法、章法。


字法解决不了的,也肯定不是所以的字写不好,而往往是,不同结构的字,不同心理的人,解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独体字、半包围、左右结构......总有你“含糊不清”的地方需要专门“背诵”,这就是实临的意义。



章法也是,平阙、留白、用印、虚实......等等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可惜的是,有些朋友总是喜欢把原帖拆成单字尴尬的放到一个硕大的米字格里......而有些细腻的章法形式,只有你经历一下才知道,妥和不妥是怎么回事。


烂熟,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烂熟之后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话讲一遍”,临一百通《书谱》你可以用书谱的调调写一百个字的书论嘛?这个过程,就是在检验你的能力,你能有意无意写出来的,就是你学到的或者背到的。你再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发现有一段讲不清楚,你一定也会重新打开课本去搞清楚这段话怎么说的。



所以什么仿临、拟古,在我看来就是给别人讲你看到的故事而已,可惜的是,很多人走到了“两极”,要么一味“复印”,要么“曲解故事”、“胡编乱造”,前者总是期待晚年自化,后者总是想着独辟蹊径,这和搞迷信有什么区别?


自己能讲清楚说明理解了,何必再纠结于一两个词和原文不同,除非是为了炫技和考试。


这一点,明清人做的很到位,他们很喜欢“复述”,他们喜欢综合的复述,把自己听到很多的故事揉在一起讲给别人,所以会出现那样的“意临”。与此同时,他们讲故事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几个人围着嗑瓜子唠嗑的方式了,而是拿着麦克风在台上脱口秀,环境变了(社会思想、工具不同了)。人们总是喜欢刺激的。但是故事的讲法没变,就是要把核心的情节说出来。



讲清楚别人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模仿者别人的故事编故事了,这样编得故事起码不会太庸俗。同理,也就是加入自己的感觉去临帖,大量书写的状况下,每个人手上写字的发力方式区别很大,心理对于写字的预期、感觉也是千差万别,这个时候,只需要对着帖写着自己的感觉就会产生和别人不一样的味道(而前提是大量的技术锤炼和相应的审美经验积累)。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是不会走路,而是为了更好的走路,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不会写字,而是要学习如何更好的写字,迷信古人、迷信古帖、迷信名家、迷信理论要么让你东施效颦,要么让你邯郸学步,真正检验道理的,是写出来。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是别人安慰你的,不是用来自己安慰自己的。为什么离不开帖?多是没有心劲儿去把故事里背不过的情节再翻开搞懂,只顾反复的闷头通临,来安慰自己一定可以走出去的,就像是把背歪的故事再背一百遍来告诉自己,一定可以默写出来原文一样,有些可笑。



习惯于逃避,人就会脆弱;

学会面对,人就会强大。

学书法,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