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环保:产业要洗牌?英雄谁来当?

 rexue_2014 2018-07-10


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经济实力成正比。雷声大雨点小曾是中国环保的一大特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环保投入持续加大,环保产业出现了野蛮生长式的快速发展。按照国家规划,十三五期间预计每年环保投资2万亿以上,总额预计超十万亿,行业前景看好,部分环保上市企业市值也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末,我国环保上市公司已超过百家,总市值超过1.1万亿元。但是,一个现实状况令人深深担忧,部分城市环境状况(如城市空气和水体质量)虽有明显好转,但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投入加大了,环保企业多了,企业有钱了,有些甚至直逼千亿规模,为何还没有解决好污染问题?说明行业的发展一定有不正常之处,行业的不正常发展必有后患,而且后患来得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现在国家环保执法动起真格了,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被问责,严重的还会获刑,弄虚作假、违规排放等问题逐渐暴露,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深陷泥淖,产业甚至有可能重新洗牌。作为一个资深环保产业人,应该从产业自身深刻反思,这些年,环保产业确实出现不少乱像,可以说正是这些乱像导致了今天的后果。所谓拨乱反正,产业拐点已近在眼前,有必要把这些行业乱像捋清楚,以求顺利跨越产业可持续化的突破点和转折点。

1

 乱象一:抢占市场不顾核心技术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初期的混乱,但很快便会走向正常轨道,靠领先技术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来赢得快速发展,并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迭代创新,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行业领先的地位。然而,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走的却是不同寻常的道路,甚至一些大环保企业,都不能说是真正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

 

在核心技方面,还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有钱能买一切,直接导致了一些没有任何积累的外行投资者进入行业,致使行业鱼龙混杂。有些企业不差钱,需要什么技术买什么技术,招几个博士还不容易吗?殊不知,技术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转化过程,技术团队建设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引进的人才和技术往往不一定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2

 乱象二:为了泡沫不破杀鸡取卵

利用环保概念的优势,上市成了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一旦上了市,摇身一变即成几十个亿的富翁。为了上市挤破头的有,前功尽弃的也有。不过,由于赶上了好形势,还是成功者居多;从过穷日子,到一下子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必须花出去,相当于让打乒乓球的去打篮球,没有过度学习锻炼能打好吗?



钱花出去了,投资质量不高是正常的,给企业家练手交学费也是应该的,但同时还不能让市值掉下来,导致怎么实现利润变成了难题;接下来必须继续扩大支出,利润也要相应地持续增长,不然市值就要掉下来。一切为了业绩利润,融资、拿项目、收购企业等等,用尽所有和所能,恶性循环在持续,泡沫越来越大,破裂的危机一触即发,我国环保企业家都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还是让人们为他们捏把汗。

3

       乱象三:竞争导致收购热     

行业发展正常的话,竞争点就会出现在人才、技术和产品质量上。而我国环保产业的竞争热点却在市场上,到处跑马圈地,无论公司大小,都好像刚出生的动物一样,拼命抢着吃奶。跑马圈地打得不亦乐乎后,又开始了收购热,因收购比做项目对业绩贡献更快,一个个民营企业中某个阶段的佼佼者都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囊中之物,留下民营企业的后备力量就只有老弱病残了。


收购从项目开始,到公司整体收购。试想好的项目谁卖,除非家里揭不开锅了。再想想,好的公司谁卖,尤其是自己创业的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谁舍得卖。收购让规模迅速做大,但接踵而来的不仅是怎么消化,更有甚者是难以入口,结果往往是打掉牙往自己肚里咽。

乱中出豪杰

所谓乱世出豪杰,产业乱像之下,蕴含着无数机会,接下来谁是赢家?不是拥有政府关系者,不是拥有资本优势者,不是拥有项目和企业多者,而是谁拥有先进技术谁就将拥有天下。怎么获得先进技术将成为接下来的竞争热点:培养显然解决不了眼前的竞争问题,但不培养未来就更没有希望。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环保企业家。


 

化解难题的办法有多种,打突击战是我国的一贯做法,就看谁投入多、行动快、办法多、管理水平高了;现在流行的做法是整合,关键在于整合什么和怎么整合。不是到处挖几个博士过来,而是整合一个行业内优秀的团队;不是一个失去战斗力要打道回府的队伍,而是铆足劲要大干一场的精英团队。尤其是团队带头人,甚至要有把生命献给战场的精神情怀,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能领导各路技术精英。

将面临的挑战

几年前就要专家说过,环保光靠政府提供补贴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靠补贴盈利不是真正的市场化,靠股市概念维持长不了,接下来中国环保企业还要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既是当下大型环保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所有环保企业家要思考的问题。除了快速拥有核心技术外,还有工程改造升级、管理机制创新等诸多难题待解决。

就项目而言,第一批投资营运的项目多是水处理,包括排水和给水,目前二十年左右设施服务年限基本到期,排放标准和技术水平都需要改造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政府补贴却越来越低,项目盈利从何而来?第二批多是垃圾填埋焚烧,也已经有了十年左右时间,不但设备需要大修,更重要的是排放标准提高和管理从严,以及分类处理利用模式的改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据说,如果严格执行国家新制定的标准,一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几乎成了环保行业的救命稻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更难担当企业在危难之际的重任,拥有自己本土有实战经验的技术团队成了大家共同的追求。做中国的环保企业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没有彻底解决老百姓的环境需求,反倒还通过政府补贴和股市赚了老百姓的钱。所以说,无论企业做多么久、多么大,扪心自问就没有真正的成就感了。


挑战与机遇是一对孪生姐妹,愿中国的环保企业家抓住机遇,完成华丽升级转型,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彻底解决我国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我国环保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大发展,圆中国环保人和环保企业家的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