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疗法——健身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医学论文,快易捷药品交易网

 JGM1964 2018-07-10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健身操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组患者进行健身操运动。结果:干预组患者行有氧运动后,空腹与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运动疗法——健身操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护理;运动疗法
  
  随着都市化生活的普及,糖尿病患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并发症已成为日趋危害现代人群的重大问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速,交通代步工具的普遍,人们缺少运动,糖尿病知识和健康生活观念不够普及,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运动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而且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和注意饮食调节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健身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5月~2008年5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70岁,平均49.5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均给予饮食、心理及药物治疗。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用一种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性运动方式——健身操作为运动疗法。健身操在病房里容易开展,场地在阳光室,通过播放光碟,每一位患者随着电视屏幕边学边运动,有节奏感,可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健身操分为三节,热身操(5~10 min)、步代操(15~20 min)、放松恢复操(5~10 min)。运动时间为饭后1~2 h,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 min,每天1~2次,由护士进行指导。运动后微汗,轻度呼吸急促,心悸,心跳不超过120次/min,休息20 min左右恢复,精神、睡眠、食欲不受影响。
  2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88%,对照组血糖控制率64%,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经χ2检验,χ2=3.9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患者血糖控制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运动前后甲状腺球蛋白激素(TG)、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CH)、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发现,干预组的血糖、TG、TCH、LDL、HDL均明显下降。表明辅以运动疗法有助于降低血糖及血脂中的TG、LDL等。
  3讨论
  运动治疗可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中的胰导素水平下降,直接或间接控制血糖,改善胰导素抵抗。适当的运动还可以使血脂紊乱得到减轻,轻度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除在饮食控制、药物、心理治疗外,保持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疗法。它可增加外周组织细胞上胰导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导素受体的敏感性[1]。不仅在推迟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重要意义,还可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并且有效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但若进行不合理的运动,缺乏指导,没有掌握好适应证,过于强烈、长时间或空腹运动等,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很有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对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而对运动疗法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进行不合理的运动,导致康复效果不满意[2]。
  我科选用健身操是为了方便患者参与,容易开展,而且对患者的年龄要求限制度宽,集体运动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患者在住院期间学习熟练,出院后回家也可以坚持运动,增加了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通过患者积极的配合,在住院期间使血糖水平尽快达标,同时减少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知识,配合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从而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成为自我保健医生,实现提高整体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真正提高糖尿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实施运动治疗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为患者制订运动计划前,首先认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眼底、心电图、肾功能、神经系统检查。运动中要保证安全,着装宽松,尤其是鞋的选择要合适,不要磨破脚,以防发生糖尿病足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9-800.
  [2]高亭昕,佟石一.规则运动与降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对比试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3):3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