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正常:挽天师道命运于狂澜

 秦岭之尖 2018-07-11



张正常后来回到龙虎山之后,志趣很是异常。


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的一日,设酒宴和诸兄弟酣饮,席间慨然叹曰:“五岳名山,先父欲游而未能遂愿。在嵩山中峰,祖天师得到了《太清丹经》现在我借圣天子之威灵,荣幸得以游览。我将在那虚无浩渺的层峦叠嶂之上而得以超脱浩浩红尘劫难。”

道光斯时,貌正精英(资料图)


众人无不惊讶万分。没过多久,微疾,嘱咐弟子方从义等报答皇恩,辅佐子孙,传承道教。


消息传到京城,礼部尚书张筹为其发布讣告,朱元璋嗟叹良久,并亲制祭文一通,称其“继出世去,统仙度人。御灾捍患,机千万灵。飞符仗剑,转斗移星。雷神听令,妖魅潜形。道光斯时,貌正精英。”并遣前浙江行省参知政事安庆吊代为祭祀,遗体安葬在南山刺坑口。


下面,我们就张正常天师历代封号及其历史影响略作评述。

洪武元年八月甲寅,明太祖颁降制书,授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道教事,仍给银印,秩视二品,位在玄教院和后来的道录司之上,并特设辅佐僚属,曰赞教、曰掌书各二人。


洪武五年(1372年),特召入朝,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之诰命。

天师府供奉张道陵天师像(资料图)


张正常天师是整个六十三代天师中贡献比较突出、影响比较巨大,且是承上启下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以敏锐的眼光,高瞻远瞩,在元末群雄逐鹿,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将正一派天师道的整个发展命运押在了当时尚是吴王的朱元璋身上,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心力。


当然,朱元璋对于张正常天师也是有所求的,他尚未成功的革命需要天师借助神权的巨大影响力来予以支持。


所以还在朱元璋称吴王时的龙凤六年(1360年),就发御榜命有司访求招聘张天师。而张正常遂遣使者上笺,为吴王朱元璋献上“天运有归”之符,对其从神权上予以支持。

二者心领神会,你来我往。朱元璋亲自手书赐答,勉励其澄心定性,以凝道功。张正常天师在元末群雄割据混战的大背景下,能够以深邃的眼光,选择朱元璋作为支持对象,这对后来天师道获得有明一代皇帝的支持从而迅速发展来说居功至伟。

张天师印(资料图)


朱元璋在艰苦卓绝的反元斗争中,能够得到张天师的拥戴并全力支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这是与朱元璋激战犹酣的陈友谅、张士诚、扩廊帖木儿等人所不具有巨大优势。


后来张正常天师及其天师道在朱元璋乃至整个明代受到的扶持和礼遇,更是证明了张正常天师选择的正确性及其挽天师道命运于狂澜的巨大历史意义。

洪武元年八月甲寅,明太祖颁降制书,授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道教事,仍给银印,秩视二品,位在玄教院和后来的道录司之上。


这标志着龙虎山天师道教主由江南道教领袖一跃成为天下所有道教的教主和精神领袖。这是曾经在元代风起云涌,大力发展而当时已经式微的全真道和阁皂山、茅山、净明、天心等符箓诸派都没有的特权。

张正常天师为天师道赢得特权和发展的先机(资料图)


这项权力的得到,很显然是张正常天师通过自己聪明过人的头脑和长袖善舞的手腕,在与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交往中巧妙获得的。由此足见张正常天师在身逢乱世、承上启下之际的独到眼光、巨大勇气和超凡能力。

评论家认为虽然明代天师道的整体地位略微不及元代,但整个明代天师道仍然受到了国家权力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张正常天师通过自己娴熟的外交技巧,在和朱元璋的交往中的大力争取密不可分。

同时,朱元璋为道教定下的基调,深深影响了后来皇帝对天师道的政策走向。而张正常天师为明代天师道争取到了世俗权力的支持,这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世俗权力为主的国度,对天师道来说是影响深远的。

延请宋濂为《汉天师世家》作序(资料图)


另外,张正常天师还开演道法,多次在京师投符救苦,受朱元璋召见祭天祭海岳诸神、祭五岳名山,这对天师道的宣传和壮大来说,其作用十分巨大,其影响不可估量。



他还忙里偷闲,著述了四卷本的《汉天师世家》,记述从祖天师张道陵到第四十一代天师张正言的天师谱系,并请国师宋濂为其作序。这对天师道的发展和弘扬来说,都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欢迎阅读更多内容: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正常:龙星再集于亥,大振玄风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