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 佳宝爹 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唐政权 虞夏商周秦楚汉, 三分两晋到隋唐。 白发渔樵诸事懒, 闲谈古今论兴亡。 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号,自上古时期尧帝迁封地于唐(山西临汾)立国以来,中华大地历经数千年,共有五个唐政权存在过。除了上古时期的尧唐之外,还有: 西周时期的唐国:西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035年),唐地叛乱,周公平唐地,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成王十年(公元前1033年),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从此叔虞成为唐国国君,这也是“桐叶封弟”这一典故的由来:“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记·晋世家》)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继位,把都城迁到晋水之傍,将国号改为“晋”。这个晋,就是春秋时代那个牛逼哄哄的超级大国,自献公崛起之后,强盛了200多年。 第三个唐,就是如雷贯耳的李唐王朝,也是又一个和山西分不开的唐政权。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的表弟——唐王李渊,趁表哥的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在晋阳(山西太原)起兵。一年之后,建立了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大唐帝国。 李唐王朝历经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弘治贞观、政启开元等一系列天下大治,到李隆基登位以后,一手缔造了近40年的太平盛世,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走到了巅峰。 然而好花不常开,天宝十四年年底,粟特胖子安禄山造反,使得大唐由盛转衰。直到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点击蓝色字可阅读朱全忠的精彩故事~)篡唐,李唐王朝立21帝,享国289年,亡。 后面两个唐政权,在时间上和李唐王朝隔得相当近,所以他们都自诩为李唐王朝的继承者。唐朝末年,朱全忠(点击蓝色字可阅读朱全忠的精彩故事~)篡政建立后梁,但晋王李克用仍然奉李唐为正朔,于是梁晋争霸赛进入高潮。怼了十几年,晋王终于干趴了梁王。公元923年,二代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国号“唐”。这是史上第四个唐政权,也是第四个与山西有关的“唐”。 李存勖 在第四个“唐”挂掉的第二年,江南又有个李姓子弟建立了“唐”。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和山西没有啥关系的唐政权,也是本文的主角——南唐。 二、李 昪 粟特胖子造反以后,虽说李唐王室的权威下降,地方看上去藩镇林立,其实有大部分的藩镇当时并不割据。因为野心家毕竟只是少数人,节度使们吃得饱穿得暖,又有朝廷铁饭碗端着,吃撑了才会去和朝廷对着干!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节度使的队伍里,每年总会冒出几个不和谐的搅屎棍。日子长了,大家才知道,搅屎棍这事,原来也有传承,到了李唐王朝末年,搅屎棍的衣钵传到了朱全忠和李克用身上了,中原本来就脆弱的平衡,被这两根搅屎棍一搅,很快就打破了。于是,天下大乱,人人都想做皇帝,个个都想成正朔。 李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1月),一个叫 李昪(biàn)的人在彭城(江苏徐州)出生了。托那两根搅屎棍的福,他自小就随父母到处流浪。小李虽说自小贫苦,但好歹父母双全。然而好景不长,6岁那年,爹走丢了,不久妈也死了,李昪的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流浪数年,失散其爹,饿死其妈……没了爹妈的小李只有在濠州开元寺一带流浪,生活来源全靠寺里和尚们的接济和香客们的施舍。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梁王朱全忠(点击蓝色字可阅读朱全忠的精彩故事~)自持平叛有功,盘踞河南,然后到处造谣滋事,惹恼了周边的一大票节度使,其中就有一个叫做 杨行密 的淮南节度使。老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马纠集了一票兄弟去教训梁王。 杨行密 话说这老杨的打仗技术还行,一月出兵,三月就攻陷了濠州。在途经开元寺的时候,老杨见到了小李。相似的童年经历,使得老杨对这个小流浪汉又是怜悯又是喜爱,于是收为义子,带在身边。但老杨的这一举动惹起了儿子杨渥的不满,老杨无奈,只得把小李托付给马仔徐温:“是儿状貌非常,吾度渥终不能容,故以乞汝。”(《南唐书·烈祖本纪》)。 之后,李昪就改名叫做 徐知浩。 三、徐知浩 徐知浩跟了徐温之后,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所以非常孝顺。而徐温也因为自己老婆和徐知浩的生母同姓,把他当亲生儿子来养。再加上徐知浩自己也长得十分帅气,“身七尺,方颡隆准,修上短下,语声如钟,精彩铄人”(《南唐书·烈祖本纪》),所以甚得徐温喜爱。 和 王莽(点击蓝色字可阅读王莽的精彩故事~)差不多,小徐从小也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王莽是因为孝顺,小徐是因为知书识礼。那个年代,全国一片混乱,一个城头一夜得变换好几次大王旗,所以地方官员大多是武夫,档次差的只知道敛财,好点的也敛财,敛财来养军队,但也仅此而已。至于民生?一般的回答都是:“关我屁事!”因为明天地盘还在不在自己手里都不知道。 而小徐不同,他“独褒廉吏,误农桑,求遗书,招延四方士大夫。倾身下之,虽以节俭自励,而轻财好施,无所爱吝”(《南唐书·烈祖本纪》)。小徐的勤政爱民,惹得军民一片叫好。也正是在这片叫好声中,小徐一路升级到了团练使。 徐知浩 在小徐安心修炼内功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是一片动荡。 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冬,老杨挂了,位置由看不惯小徐的那个杨渥继承了。 紧接着在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其实这个时候李唐王朝已经挂了,但是杨家不承认后梁政权,所以仍沿用李唐年号),张颢、徐温联手发动兵变,杨渥变成了傀儡。 接下来就更乱了!唐天祐五年(公元908年),张颢杀杨渥,捧弟弟杨隆演上了位。张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被徐温杀了,杨家大权落到了徐温手里。天祐七年(910年),杨隆演升任吴王。至此,这一出吴国宫斗撕逼大戏的上集结束了。 不插播广告,下集马上就来! 唐天佑十五年(公元918年6月),徐温的亲生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斩杀。小徐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带兵到广陵平乱。叛乱平定后,小徐坐上了他哥的位置: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完全控制了吴国的朝政。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标准动作: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其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徐)温虽遥执国政,而人情颇已归属于帝(徐知浩)”(《南唐书·烈祖本纪》)。 也许上天也觉得这出宫斗剧的情节相当精彩,所以在下集演完后,还安排了一部续集。 唐天佑十七年(公元920年)杨隆演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杨溥继位吴王,改元顺义。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小徐的养父徐温病逝。紧接着,杨溥僭越称帝,建国号吴,小徐任金陵府尹,总揽吴国朝政。吴太和七年(公元935年),“吴命帝开大元帅府,置僚属。进封齐王,永天子制度”(《南唐书·烈祖本纪》) 。就这样,小徐就从徐团练变成了齐王。 四、大齐通宝 吴天祚三年、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0月),“吴帝禅位于我,甲申,即皇帝位……国号齐”(南唐书·烈祖本纪)。小徐齐王的板凳还没坐热,就又升级成为皇帝。虽然是个地方戏,但好歹也是男主角了。 一个流浪乞儿,历经48年,坐上了皇帝位,这绝对是屌丝逆袭的典范!但小徐不那么想,儿时的经历让他有了更远大的抱负——让治下百姓富庶,国泰民安!这个抱负与乱世的中国是那么格格不入,就一如他自身与周围的武夫们的区别。但他却那么做了,并坚持了下来。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坚持,才使得南唐成为了十国中最富庶,人口最多,也是疆域最大的国家。所以说“保境安民”有时候,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智慧。 但眼前还处于天下初创时期,还来不及细想后面那些抱负。先写几份国书吧,向四周围的邻居们去打个招呼,宣告这片领土现在姓“齐”,不姓“吴”了。再张榜公告,告诉老百姓们,皇帝换了,新皇帝比以前那个靠谱。但靠谱这事不能说说而已,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于是大赦天下,开炉铸钱,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的关怀。这样,齐国(南唐)的第一种货币——大齐通宝诞生了! 五代南唐大齐通宝,天眷堂藏 大齐通宝,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直径约22.5毫米,厚约0.8毫米,重约3克。现存世仅5枚,不幸的是,其中2枚都有破损。 “缺角大齐”拓本 摘自戴葆庭《珍泉集拓》 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被称为“缺角大齐”。“缺角大齐”由清代著名画家戴熙收藏。相传太平军攻进杭州,戴熙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家宅院,掘地数次,把戴家地板都挖烂了,还是没有找到。 另一枚“大齐通宝”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古钱币学者戴保庭先生和朱克壮先生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 “四眼大齐”拓本 摘自戴葆庭《珍泉集拓》 这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来被著名富二代、房地产巨商张叔驯重金买走,藏在密室,从来不拿出来给人看,还把自家的名字改成了“齐斋”。 “四眼大齐”真钱照片,摘自张南琛、宋路霞《张静江张石铭家族:一个传奇家族的历史纪实》,实物现藏于美国戴吉涛基金会 五、南 唐 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一票大臣上书:皇上,您江山也坐稳了,是不是应该把名字改回来了?不久,上书被打回来了,皇帝不干:徐温于我有养育之恩,不能忘本!过了一段时间,一大票大臣又上书:恳求皇上恢复李姓,以续李唐正统。这就把家事抬高到国事的层次了,小的说不通,就往大的说,父母的面子你不给,李唐盛世的面子,你总不能不给吧?手法是高明的,成效是明显的,皇帝动摇了。如此反复几次以后,“二月乙亥,改太祖武皇帝庙号义祖,已卯,帝御兴祥殿,复姓……庚寅,诏更名昪”(《南唐书.烈祖本纪》)。 名字改回来了,徐知浩又变成了李昪,小徐变成小李。接下来,就是认祖了。认祖这事,自古就有,就是说我混出头了,要找一个以前的大人物来做我的祖宗,说明我身上自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血液在流淌,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成就。 认祖有一定的规矩:今人认古人,古人认神仙。毕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你要直接说你是某神仙的后代,估计也没人信。所以,你只能说是某古人的后代。水平高的,找久远一点的古人,因为时间跨度长,档案不太好查,便于作假,像刘渊认刘邦、刘备认刘胜、朱元璋认朱熹等。而小李认祖的水平明显不太高,因为他找了一个距离他只有六十多年的“古人”——唐宪宗的儿子、建王李恪,将其认作曾祖父。这就有点扯了,小李出生的时候,唐朝还没灭亡,一个本朝亲王的曾孙,从一出生就四处流浪,谁信啊! 小李倒是无所谓,他是皇帝,说是谁就是谁,却苦了陆游老先生(南宋诗人、《南唐书》的作者之一)。他老人家还煞费苦心地为小李编出来了族谱:“李恪生李超,李超生李荣,李荣生李昪”(《南唐书·烈祖本纪》)。 至于李超、李荣是谁,我估计小李本人都未必知道。顺便一提,同样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里面,明确记载了建王李恪“无嗣”,这就比较尴尬了哈哈。 六、升 仙 现在认了祖,也归了宗,还把国号也改了,昭告天下说继承的是李唐正统。刚建国时,国号为齐,铸大齐通宝。现在是唐政权了,铸钱是不是也该变一变? 但小李不管这些,或者说,他来不及管。因为自登基以来,他基本上就是忙于治理国家,对外坚持弭兵休战,对内则兴利除弊,成绩也相当明显,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南唐成为了十国第一。 但也就是短短几年时间,小李的身体垮了,不是工作累垮的,而是嗑药磕垮的。小李晚年崇尚道术,希望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于是服食各种丹药,最后把自己吃死了。这剧情在我国古代上演过很多次,主角分别是:嬴政、司马丕、李世民、朱常洛等,这次吃死的是李昪。 前面几个,都是稀里糊涂吃死的,而李昪对这事却有很清醒的认识:“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 七、开元通宝 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2月12日),李昪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同年三月,儿子李璟继位,年号保大。 李璟 老子的基础打得不错,儿子当然需要有更大的抱负。国内是没什么事情可以干了,“安内”这个国策已经被老爹搞得相当靠谱了,没关系,还可以“攘外”嘛。打仗肯定需要钱,于是,南唐的第二种货币——开元通宝诞生了! 话说开元通宝原是唐代官方货币,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旧唐书·食货志》) 在中国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分别有南唐、南汉、闽、南楚、后蜀等政权先后铸造过开元通宝。直到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开元通宝才停铸,并退出流通舞台。它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现在已经成为了所谓“大五帝钱”之一,民间传说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八、保大元宝 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3月),闽王亲军“宸卫都”将领朱文进、连重遇做掉了自己的主子,朱文进 自称闽王。 朱文进 旧主子的马仔留从效、陈洪进听说老东家被人做掉了,那还了得,当即起兵讨伐,于是闽国大乱。李璟抓住了这个机会,命疏密付使 查文徽 带兵攻打建州。 查文徽干架倒也不差,到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8月),闽国除福州外,全都成了南唐的地盘,闽国灭亡。 霸占了闽国的地盘没几天,西面的南楚又乱了。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9月),楚马步都指挥使徐威、左右军马步使陈敬达等人,把楚王马希萼囚了,另立了一个楚王。衡山指挥使廖偃想保自己的主子,于是立马希萼为衡山王,并派人向南唐求援,李璟笑呵呵地派出了援兵。十月,南唐军攻入长沙,楚亡国。 至此,南唐疆域达到了极盛!李璟自然是志得意满,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李璟命人铸造了年号钱——保大元宝以示纪念。 保大元宝 背天·五代十国·南唐 天眷堂微拍196-11成交价:RMB 416000 保大元宝,又是一个“五十名珍”之一,直径3.3厘米,重11.8克。正面写“保大元宝”四字旋读,用的是南唐年号,背面的“天”字却是南楚铸币的习惯。 早在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全忠封南楚开国君主马殷为楚王、开天策府治事以后,南楚的铸币背面就喜欢写上“天、策、天策、天府”等字。 五代十国·楚 天策府宝,极美品 天眷堂微拍132-20成交价:RMB 208060 作为五十名珍之一,名不虚传!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拍出一枚“保大元宝”,成交价格为78.4万元。 九、毁佛钱 南唐在李璟的治下,看似进入了全盛时期。然而在全盛的背后,却是由于从保大二年到保大九年连续用兵,把他老爹积累下来的家底挥霍一空。此时的南唐,更像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在南唐攻楚、李璟还在自嗨的时候,华北大地上的后汉被灭国,一个新政权取而代之——后周,号称五代最强!这不是吹的,它虽然国祚只有短短九年,但是不管是北面的北汉、契丹,还是南面的南唐、后蜀、吴越等,都没有在它身上占到什么便宜。 唐保大十二年、周显得元年(公元954年1月),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养子柴荣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柴荣登基以后,面临这样一个烂摊子:由于中原连年征战,土地荒芜,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由此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许多百姓被迫出家,佛教迅速发展起来。这就造成一个矛盾:一方面,常年战争导致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不耕田、不生产的佛门子弟越来越多,能做事的人却越来越少。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做事、有事做,柴荣在唐保大十三年、周显得二年(公元955年5月)下诏:“……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并仰停废,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并腾并于合留寺院内安置……僧尼籍帐内无名者,并勒还俗”(《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这样做的结果是,“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 寺毁了,僧尼们也还俗了,但要想有底气还需要钱,铸钱需要铜,很多铜!怎么办?9月,柴荣再次下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民间铜器、佛像,限五十日内全部送官,官给价值;过期匿而不送,五斤以上死罪,一斤以下徒二年”(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这样,历史上著名的毁佛钱——周元通宝诞生了! 周元通宝,细缘右月,天眷堂藏 因为周元通宝的特殊背景,使得当世或者后世的民间都对其推崇有加。民间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辟邪效果好,有些民间偏方甚至拿来做药。直到清代,南京地区还有难产妇女手持周元通宝祈愿顺利分娩的习俗。还有人说周元通宝能治感冒,“清顺治初孝感多病症,或于古钱币中检周元通宝一文,持之即愈”(《秋灯丛话》)。 说句题外话,东亚地区几次著名的毁佛事件,包括我国的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灭佛、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和隔壁国家那个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主导上述事件的几个主角,全都是非自然死亡。其中活得最长的,是隔壁那个大名,48岁。接下来依次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吐蕃赞普朗达玛,并列44岁;本段的主角柴荣,38岁;北周武帝宇文邕,35岁;唐武宗李炎,32岁。究竟是巧合,还是报应,不得而知…… 扯远了,我们把话题转回来。柴荣现在是真正的兵多钱足,是时候寻衅滋事了……oh不,是东征西讨了。于是,从唐保大十三年、周显得二年(公元955年)开始,柴荣拳打北汉、脚踢契丹、臀压后蜀,把四周邻居都惹了一圈之后,他瞄上了和自己吨位差不多的南唐。 十、去号称臣 唐保大十四年、周显得三年(公元956年1月),柴荣亲征南唐。李璟不敢怠慢,也积极防御。按道理,本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但其实这时的南唐早已被连年用兵掏空了,只是看上去很强,一旦遇到真的很强,就扛不住了。李重进渡淮大败唐军,赵匡胤在涡上奇袭南唐水军,大胜! 这下,李璟慌了,“遣其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献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罗绮数千,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罢兵”(《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柴荣本来就是想要把淮南的土地全部兼并,再加上后周这时候风头正劲,哪里肯罢兵。于是,“世宗不报,分兵袭下扬、泰”(《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柴荣 扬州,赵匡胤一战成名。他本来是预备部队,只是负责在外围跑跑龙套,不料人品爆发,撞上了南唐的精锐部队,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老赵用不足两千人干趴了南唐的两万多人!至此,南唐精华丧失殆尽。 柴荣来淮南大肆劫掠一圈后,“五月壬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戊戌,车驾还京。”(《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 可李璟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柴荣又来了。唐保大十五年、周显得四年(公元957年),“二月甲戌,王朴留守东京。乙亥,南征。三月丁未,克寿州”(《新五代史·周本纪》)。还没等李璟组织反扑,哪知柴荣克完寿州就跑了…… 十月,跑回家的柴荣,把皇后册封完毕,李重进、向训、张永德、赵匡胤等兄弟伙也都升官以后,又开始亲征了。“冬十月己巳,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壬申,南征”(《新五代史·周本纪》)。这种游击战似的打法,把李璟快弄哭了:你到底有完没有?! 唐交泰元年、周显得五年(公元958年3月),“淮南平,凡得州十四、县六十、户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柴荣自然是志得意满,而李璟就有点惨了,“周帝赐书,许帝奉正朔罢兵……夏五月,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去交泰年号,称显德五年。置进奏邸于汴都,凡帝者仪制。皆从贬损”(《南唐书·元宗本纪》)。现在的李璟,彻底没有了之前的锐气,不但去了帝号,改叫唐国主,还要每年向后周上供,用自己的钱去帮别人养兵。 柴荣 十一、铸币迁都 有了南唐这个大金主垫背,柴荣变得财大气粗起来,又是大修水利,又是远征契丹。可时间长了,金主受不了了,南唐“府藏空竭,物价腾贵”。无奈之下,周显得六年(公元959年7月),李璟听从礼部侍郎钟谟的建议,“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永通泉货,极美品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成交价:RMB 105800 永通泉货,钱面写永通泉货,直读,钱背多光素无文,以一枚当十枚小平钱用,钱质为红铜。“此钱有三品、字八分书者、径寸五分、重八铢七参、背面肉好皆有周郭、篆书者径寸三分、重五铢七参、轮郭重厚、铜色昏暗皆李氏所铸”(《泉志》)。现存有隶、篆两种书体,隶书版的永通货泉比篆书版铸造要早,直径比篆书版大、数量也比篆书版多。 永通货泉铸行了五个月就被废止了,原因是钟谟喝多了,毁谤了即将成为太子的李从嘉,被贬官。主抓铸币的官员不在了,大钱也就被废止了。后来,南唐名臣韩熙载又铸了一些永通货泉的铁钱,以一当二用。 永通货泉铁钱 同时铸行的,还有“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两种钱。“周师南伐,割地,岁贡万物,府藏竭,钱货亦少,遂铸唐国通宝钱,以二当开元钱一行用”(《十国纪年·南唐史》),“元宗又铸大唐通宝钱,与唐国钱通用,数年渐弊,百姓盗铸,极为轻小。”(《泉志》) 五代十国-南唐折十“唐国通宝”篆书,上美品 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成交价:RMB 46000 唐国通宝小平钱,有篆书、隶书、真书三种版本,尤其是篆书钱的版别很多,还铸造了当十的大钱。 唐国通宝起初铸1000文钱用铜料3.75斤,还是比较货真价实的,但到了后来,后周和北宋的军费需求激增,南唐没办法,只有越铸越小,最后减到1000文钱只用铜料1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除了南唐经济的日渐萧条,国力日薄西山。 大唐通宝母钱,天眷堂藏 大唐通宝,钱文隶书,直读。此钱铸工比较粗糙,大小不一,小的多,大的少,光背。一般径约2.4厘米,重约3克。先铸的比较大,是官方铸币,后来民间伪造成风,越铸越小,导致这个钱不久就被废了。 值得注意的是,据《泉志》记载,大唐通宝是和唐国通宝同时铸行的。但个人认为,那时的南唐已经成为后周的附庸,不再敢自称“大唐”,而是改称为“唐国”。所以,柴荣不太可能允许李璟铸造大唐通宝。然而《泉志》成书于公元1149年,距离南唐灭国也不过一百多年,里面关于铸造大唐通宝的时间描述应该是大致准确的,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这钱确实是南唐的铸币之一。再加上之前“大齐通宝”的钱文风格,因此推断“大唐通宝”是李昪改国号时仿“大齐通宝”而铸,似乎更为合理。欢迎文末写留言讨论。 在开始铸币的时候,还有另一个问题在困扰李璟:南唐的都城金陵(南京),距离后周只有一条江,这肯定是不安全的。于是,李璟就此事专门和柴荣进行了磋商,而柴荣的回答却相当圆滑:我这辈子是不会来了,不过我的后人来不来,我就不知道了,你最好早作打算。 还是老话说得好,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于是,李璟开始着手迁都的事情,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11月),南唐改洪州为南昌府,称为南都。 十二、还都金陵 在李璟忙于铸币、准备迁都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柴荣因为毁佛,被佛祖叫去做深刻检讨了。 这对李璟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柴荣挂了以后,继位的柴宗训当时只有6岁,主少国疑,正是臣下作乱的大好时机。但是对于之后的中原政权来说,却是个坏消息,因为柴荣是在北伐途中被佛祖叫走的,柴荣走后,直到明朝建立,中原政权才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周”。 李璟还没有嘚瑟几天,又一个消息传来:“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春正月,大宋太祖皇帝受周禅”(《南唐书·元宗本纪》)。听到这消息,李璟又焉了。因为这个大宋太祖皇帝,就是那个只用两千人就把他打得屁滚尿流的赵匡胤!遇到这货,打是打不过了,只好认怂了。于是,“秋七月,遣礼部郎中龚慎仪朝于京师,贡乘舆服御,自是贡献尤数。岁费以万计。”这样一来,宗祖国由“周”变成了“宋”,唐国还是原来的唐国。 这一连串的折腾,很明显过度地虚耗了李璟的心神。于是在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6月),南唐迁都后不到三个月,“庚申,殂于长春殿,年四十六”(《南唐书·元宗本纪》)。李璟挂了,“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南唐书·后主本纪》)。儿子李从嘉登基,不但把都城又迁回了金陵,还把名字改了。于是,李从嘉变成了李煜。 说起李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些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传世之作。话说历史上公认的不适合做国君的国君(晋惠帝这种智商捉急的除外),大都有一技之长,而且不是一般的长,是很长,像夏后羿的箭术、耶律延禧的骑术、朱由校的木工活、全才赵佶的琴棋书画等等。他们放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绝对是可以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却阴差阳错成为一国之君。于是,悲剧不断上演,令后人唏嘘。 李煜作为“不适合做国君战队”的一员大将,自然上演的也是一出苦情大戏,但是和上面几位荒废朝政而受人唾弃的不同,李煜的遭遇更让人同情。因为他上台的时候,南唐已经衰落了。 十三、后主亡国 南唐之所以能成为十国首富,除了江南发达的贸易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淮南是我国主要的盐产地之一。而柴荣南征以后,南唐失去了盐业这一支柱产业。从此,南唐不仅要向中原王朝买盐,还要负担巨额的岁贡,使得自身的财政日益窘迫。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南唐不得不加重赋税、藏铜钱而改铸铁钱。“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春三月,行铁钱,每十钱以铁钱六,权铜钱四而行,其后铜钱遂废,民间止用铁钱。末年,铜钱一直铁钱十。比国亡,诸郡所积铜钱六十七万缗。”(《南唐书·后主本纪》) 南唐政府的这种做法,导致人民怨声载道。直到北宋统一之后的许多年,江南一带的人民还经常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收税的龌龊事。 李煜本人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是个纯粹的艺术大家。而说到政治,他基本上是不感冒的。也正因为此,南唐后期朝政日益混乱,当赵匡胤的军队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朝廷还在乐此不疲的内斗。这里插一句,不感兴趣并不代表无能。多年以后,赵光义曾经问过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是否是一个无能之辈?潘慎修却反问赵光义:如果李煜真的无能,凭什么能守国十几年?南唐的灭亡,从李璟当年连年兵耗的时候,早已注定。而李煜,不过是在尽力让风雨飘摇中的南唐,晚一点倾覆罢了。 我们把话头转回来,在北宋灭掉南汉以后,南唐被三面包围。李煜为求自保,一面遣使向赵匡胤请受策封,一面暗中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的进攻。 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9月),赵匡胤发兵10万,与吴越一起夹击南唐。李煜却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良机。10月,宋军渡过长江,在采石、秦淮河、皖口三处与唐军激战,因为强弱悬殊,唐军屡战屡败。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2月),宋军攻克金陵关城。 3月,吴越攻陷常州。 6月,宋军与吴越会师,围攻金陵,“王师百道攻城,昼夜不休,城中米斗万钱,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籍”(《南唐书·后主本纪》)。这期间,李煜两次派人出使北宋,进贡大批钱物,以求北宋退兵,赵匡胤却回答:“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续资治通鉴》) 11月,在经过了近半年的顽强抵抗之后,金陵失陷,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战死;勤政殿学士锺蒨全家自杀殉国;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国主帅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等肉袒降于军门”(《南唐书·后主本纪》),南唐亡。 十四、尾 声 南唐自公元935年徐知浩进封齐王、定都金陵开始,到公元975年金陵陷落,它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屹立了整整四十年。它的灭亡,也使得延续了350余年的李唐皇祚彻底终结。 宋开宝九年(976年1月),李煜和他的老婆小周后,及后宫群臣等四十五人,被俘送到京师。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10月19日,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暴毙,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10月21日,晋王赵光义即帝位,是为宋太宗,李煜“加特进(官职、从一品),改封陇西公”(《南唐书·后主本纪》)。 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李煜去世。由于李煜出生也在七夕,所以他去世的时候,整整四十二岁。 李煜死后不久,他那位一直陪伴他风雨同舟的夫人——小周后也与世长辞,去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拉起他的手,一路相伴前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