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元代天目中峰明本禅师论孝

 dymhoo 2018-07-12

 中峰明本禅师(公元1263年—1323年),师承高峰原妙大师,在西天目山有“江南古佛”之誉。其论孝确有独到之见,对我们今天亦颇有启示。现录其《警孝》篇如下,以飨同好。

偶同参过门,与夜坐达旦。忽曰:仆自远逾乡关数千里,二亲垂老,其不奉音容者十有二年矣。因读明教和尚《孝论》二十篇,独不能无慊劬劳罔极,何以报之?予曰:天下父母之于子,既养之复爱之,故圣贤教之以孝。夫孝者,效也。效其所养而报之以养,效其所爱而报之以爱。故孝莫甚于养而极于爱也。

然养之之道有二,爱之之道亦有二焉。食以膏粱,衣以裘葛,养之在色身也;律以清禁,修以福善,养之在法性也。色身之养,顺人伦也;法性之养,契天理也。二者虽圣贤不可得兼,盖在家出家之异也。且在家不为色身之养,不孝也;出家不为法性之养,亦不孝也!是谓养之道二焉。

昏而定,晨而省,不敢斯须去左右者,乃有形之爱也;行而参,坐而究,誓尽形毕命以造乎道,而欲报资恩有者,乃无形之爱也。有形之爱近而易狎,无形之爱远而难亲者也。苟不能本乎爱,虽近者尔有所不逮,而况远而难亲者乎!斯易难之二,由不可得而兼者,盖世出世之异也。世间不能尽有形之爱,不孝也;出世不能尽无形之爱,亦不孝也!是谓爱之道二焉。

且效世间之养与爱,有间也;效出世间之养与爱,无间也。何则谓有间?父母存则行之,亡则间矣,谓无间者。岂以彼之存亡二吾学道之心哉?父母谓形生之大本,且吾之形岂特今生有之?思积劫逮今,轮转三界,其受形如尘沙不可数。所谓形生之本者,充塞宇宙遍入寰区。凡接见闻安知其非吾夙生之本也!计其劬劳,殆不可胜记矣。我之不思所以报而累吾父母,教入诸趣备受轮回,率未知已也。故吾圣人与大哀门,夜越王城,高栖雪岭,乃申明其法性之养,无形之爱,以示人也。

以四十九年之答问,虽词原滚滚浩无边涯,未有之语不本乎此。所以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是报恩者之语,诚不尔欺也。道即孝也,孝即道也。不知所以孝而欲学道者,是犹背湿而求水也。或谓吾不能预是道,惟能为色身之养有形之爱,可以谓孝乎?予曰:此盖在家之孝也。世间之孝,吾党之不预焉者。以投迹于空寂之门,覆形于方服之下,其有雪山大圣人出世之孝,尚未能仿佛其万一,或一念有间则二利俱失。所谓不孝莫甚于此,故明教之所以作也!夫论之作,非苟饰其文词,乃欲昭吾圣人出世之孝于天下也。俾外教不能议吾徒也,亦俾吾徒之未知者。怀其教而趣其道,不可斯须忽忘之也。或谓大圆镜智,融混自它未尝有异,岂各所谓孝乎?

予曰:尔徒知镜智之不二,而不知孝与道,爱与养俱不二也。自非神心廓悟,洞彻圣人垂教之源者,不可窃议也。诚以斯言择之,庶见予与同参之不妄也。——自《天目明本禅师杂录》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