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祖宗随远,祭祀宜诚。

 珍惜缘分328 2018-07-12
 宣统临安县志记载:“除夕,具牲酒楮币祀诸神,以送岁,设食祀祖先,合坐宴饮……”大年三十,匆匆吃了点午饭,於潜镇双坑村70多岁的郑师傅就开始张罗起下午的祭祀。 
  择菜、洗菜、烧菜……郑师傅的老伴郑大妈在准备祭祀用的菜肴。“全鸡、一整条鱼、一整刀肉……请太公的菜不仅要双数六碗或者八碗,而且要完整,不齐全是不尊重太公太婆,老头子好多天前就开始准备了,一点也不马虎。”郑大妈一边烧着菜一边说。 
  一旁的郑师傅熟练地取下挂在阁栅上的腌猪头,郑师傅说,猪头要先腌十几天才入味,保存的时间也长一些,说完,郑师傅就开始烧猪头。 
  下午3点整,郑师傅把准备好的酒、饭、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供桌上,又小心翼翼地把猪尾巴放在猪嘴的正中间。郑师傅说这代表了一整头猪,农村里祭祀都用猪头,猪是六畜之首,拿来祭祀才尊重。点蜡烛、烧香、烧纸钱……郑师傅恭恭敬敬地对着祖宗牌位拜了三拜,孙女、外孙、曾孙们在郑师傅的带领下拜起了太公。“我外公每年都叫我们早点回家,就是为了能够准时祭祀,我们都很理解,拜太公就要像外公一样诚心诚意。”郑师傅的外孙小陈说。 
  请好太公还要谢年,谢的主要是牛栏猪栏、香火、灶公菩萨等,而年糕、豆腐等这些供品也是必不可少的。郑师傅拿着香朝天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忙完祭祀,郑师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起了年夜饭。 
  郑师傅从20多岁起就开始自己张罗祭祀,从小看着父亲祭祀的他耳濡目染,把祭祀看得很重要。 
  “这个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很好过,更加要记得老辈人为我们做的。”郑师傅说,小时候日子很苦,父亲一个人撑起了一大家子,很不容易。 
  “我只有一个儿子,平时不住在一起,虽然孝顺,但不会张罗这些,年轻人不懂。”郑师傅沉默了一会说,“不过只要小孩子们心里孝顺就够了,我儿子有时间就会开车几个小时陪着我去祭拜他阿公,他嘴上说路远,可是每次都是他提出来去看看阿公,准备东西、拔草、修坟都是他在做”。 
  随着时间的流逝,祭祀或许在慢慢地改变原有的形式,但是“祖宗虽远,祭祀宜诚”的精神与内涵永远不会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