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虚假“繁荣”的幻灭
1.(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项目
|
GNP
|
NI
|
工总值
|
工年率
|
钢产量
|
石油产量
|
电冰箱
|
对比年
|
1919
|
1921
|
1920
|
1920
|
1923
|
1920
|
1921
|
742亿$
|
594亿$
|
467亿$
|
4.3%
|
4490亿吨
|
4.43亿桶
|
4000台
|
1929
|
1031亿$
|
872亿$
|
790亿$
|
5.4%
|
5600亿吨
|
10.07亿桶
|
90万台
|
(2)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一.一战美国保持“中立”,免于战争且大发横财。
第二.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四.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第五.发财致富的价值观促使人们投机活动频繁。(环境、政策、科技管理、消费模式)
2.大萧条(1929——1933)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从在。
②直接原因:供求矛盾不平衡。 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不足。
③ 投机活动的频繁和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加速危机的到来。金融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
(2)爆发:1929 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空间、时间、程度)
① 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 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 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二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
① 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a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b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② 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a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c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3.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对策:①固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②被迫采取一些措施,联邦政府与私企合作、扶植私企。
③错误的“乐观”估计。
(2)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二.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 社会动荡: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 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为摆脱危机,复兴美国经济,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主要内容(工公农社合财金——公共农舍和财经,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任。)
①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管制证券业,稳定金融市场。《紧急银行法》
②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和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全国劳工关系法》
③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调整农业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农业调整法》
④社会福利方面: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联邦紧急救济法》
(5)成功的原因:新政的成功(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并非完全是罗斯福个人的功劳。
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本原因)。
其次,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的国情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第三、成功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6)新政新在何处?
①理论和政策:理论: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政策: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②特点:将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竞争融合为一体。
③起点: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7)成果
①20.30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开始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
②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③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
(8)意义(国内(克服三大危机,改变人民,改变国家)国际)
① 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1939、1940)
② 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遏制了政治危机。
③ 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④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9)评价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一次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成功典范。经济上,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政治上,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国际上,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也有其局限性,改革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相同点:(背景、效果、借鉴、农政)
(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
(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 )
(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3)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
(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 美国
时间
|
概况
|
原因
|
—20.70
|
经济快速增长
黄金时期
|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新科技成果、革
新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社会福利政策
|
20.70
|
滞涨局面
|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机
|
20.80
|
经济复苏、出
现低速持续增长
|
里根刺激投资,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20.90—
|
空前持续增长,2001年起陷入衰退
|
克林顿倡导第三条道路,对经济实行改革
|
2. 西欧
(1)概况(结果):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已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联邦德国的发展最令人瞩目。
(2)原因:① 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②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 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 逐步建立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3. 联邦德国
(1)概况: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原因:① 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②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③ 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④美军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4. 日本
(1)概况(结果):1945—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 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原因:a战后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美国大力扶植日本,不仅削减乃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全部发还拆迁的工业设备,而且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c朝鲜战争及战后西方各国扩军备战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d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和“贸易立国”等。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二战后——20.70,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70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世界上形成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 福利国家的发展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事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a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b到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c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
d。80年代后,各国不同程度的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3.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科技的发展。
(3)公众生活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作用:(1)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2)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3)扩大就业;(4)可以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
4.“ 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2)概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主要特征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并存,经济迅速发展。
五.重点突破
1.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何很快波及到全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2. 20世纪30年代的三种经济体制
(1)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保留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模式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执行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排斥了商品和市场。
(3)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建立起法西斯的经济体制,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国家的大量军事订货刺激经济发展。
共同特征是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活动。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第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第四,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地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4. 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1)经济状况:战后初期,西欧各国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20世纪50—70 年代,欧美各国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推行政治改革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繁荣景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通货膨胀严重。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由“滞胀”转入调整复苏的时期,各国经济稳步增长。
(2)经济模式:战后各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加强国家向投资大、风险大的重要工业部门的投资,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等措施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3)经济格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经历了三次转变。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三足鼎立局面;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竞争局面,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
(4)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产生;资本主义各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1.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
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3.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
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
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便
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DBA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