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斑鱼苗培育必须重视的三道难关,稍不慎足以导致全军覆没

 昵称10744611 2018-07-14


广 · 告


本文就是朱工总结了他多年来,对石斑鱼育苗方面的技术观点和经验,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一道难关,开口过料关


在4~7日龄,这期间的成活率很低。有记载,孵化7d,石斑鱼仔鱼存活率<10%,甚至全军覆没也是常有的事。


主要原因:包括卵质不良、先天性畸形、不能开口摄食等。除上述原因外,饵料中缺乏必需的生物生理活性物质,仔鱼很难完成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这是仔鱼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育苗中应采取多种措施:


①培育并维持水中有足量的轮虫、藻类等生物饵料。


②发现个别鱼苗开口后,应马上投喂螺旋藻粉0.5克立方米(用250目筛绢网过滤后)或抽适量的池塘水到孵化箱里,让先开口的鱼苗及时摄食,及让其他鱼苗适应觅食味道。


③投喂适口、足量的配合开口饵料,如螺旋藻粉与虾片等200~300克/亩·米+大泡王1亩/瓶+多维200克/亩+双价酵母200克/亩+水适量混合浸泡2~3小时后泼洒,2次/天,连喂3天;第一天用250目的筛绢网过滤后投喂,后两天用20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喂;目的是诱食强化水体营养,增强仔鱼食欲。



第二道难关,发翅关


在孵化后12~15天左右,是在后期仔鱼阶段,这时鱼已经长出长的背棘和腹棘,内部器官进一步发育,外部形态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仔鱼有集群的习性,如果鱼苗的活力不好,那鱼苗的“翅膀”容易纠缠一起,导致发生死鱼现象;此外,过度密集也容易造成局部亚缺氧,导致鱼苗活力不好。


采取以下措施有明显的好处:夜间育苗池塘边不开灯,保持水质清爽,防止因发粘造成肥沉底导致青苔滋生,及时清除池底和池边的丝状藻类,减少鱼苗与青苔纠缠死亡。此阶段最好每隔两天使用高稳C+速安(1+1用1.5)亩增氧去粘、增强鱼苗体质提高鱼苗活力,减少因亚缺氧中毒等造成鱼苗活力不好。



第三道难关,收翅关


在孵化后16~25天左右,收翅期鱼苗容易死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水体恶变,水中氨氮、有机物含量过高,因此应适当用水毒净2亩/包泼洒解毒。


其次是因鱼苗生长发育情况造成鱼苗大小不一,加上石斑鱼苗有自残的习性,此阶段的石斑苗已经出现相互攻击和残杀,石斑鱼苗互相残食现象相当严重。

经常可以观察到:个体大小差不多的鱼,一尾大一点鱼苗吞入另一尾小一点的鱼苗的半条,大的鱼苗被卡死,小的鱼苗被咬死,大小两尾鱼一起死去;还有被咬伤的鱼待在池边,时常被追逐;少数摄食了同类的个体生长加速,以后更易残食同类。自残习性对育苗成活率影响很大。在石斑鱼互相残食最严重的阶段投喂卤虫幼虫,可降低使互相残食现象。因为这个阶段主要是投喂桡足类,而桡足类的大小已经不太适合大鱼苗的口径,需要找些大的食物。投喂卤虫幼虫后,鱼随时可以摄食适口饵料,残食也就相应地减少,当鱼长到5cm以后,互相残食现象自然减少。


另外在密度大的情况下产生拥挤应激,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如痉挛死亡(口裂张开很大)或造成体质衰弱,使用酵母培养的饵料生物如轮虫、卤虫等在投喂前还需经12小时绿藻强化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进行强化培育后才能投喂,以免因饵料的营养不良造成鱼苗体质差;再者就是病毒发作,石斑苗自卵中就带有神经性病毒。育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鱼苗体质弱诱发病毒病。

END

来源:海南正强生化技术公司,作者:朱行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