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大脑起源于40多亿年前的第一批生物,对于人类来说是必需品。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到大脑,例如海绵,向我们证明了 “大道致简”的道理,它连最基本的神经细胞都没有,至今却生存了6亿年之久。
蜗牛,一种无脊椎动物,行动最慢的动物之一,但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生物,嘴里有26000多颗牙齿。科学家发现它的一生仅靠两个脑细胞来指引生活,本身并没有具备完整的大脑,这项发现将对未来机器人起到重要的启发,或许未来的机器人也能拥有大脑。 英国的《每日快报》里面报道到,研究人员在对淡水蜗牛进行研究时,了解到蜗牛在寻找蜗居时的大脑活动。蜗牛主要是依靠两个脑细胞控制行为,分别承担控制和激励的任务。例如发生饥饿时,一个脑细胞负责判断是否饥饿,另一个负责怎样才可以找到食物。 人类大脑在判断一件事情时要发生复杂的变化,虽然科学家至今也无法研究出这其中的原理,但是知道大脑每天都会消耗我们人体20%的能量。对蜗牛的这一发现证明了动物也可以通过两个神经元细胞完成一项复杂的活动,并消耗少许的能量。这其中的机制或许能帮助人类设计出机器人的大脑,做到能收集周边的信息及自身内部的信息,然后用少量的能量去执行任务。 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并引起人工智能界极大的反应。人类利用动物身上的功能创造出先进的仪器已经不是首例,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仿壁虎脚黏性机器人等,具体未来第一批有“大脑”的机器人会是怎样?相信科学会给出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