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听雨诗轩 2018-07-14 12:28:21 郑春华艺术简历 郑春华,女,河北衡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艺术系国画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画专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写意花鸟画工作室助理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郑春华花鸟画工作室导师。郁华轩书画艺术联盟学术领衔。 获奖入展情况: 2010年,国画《版纳晨曲》获中国美协“第七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3年,国画《春华秋实》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3年,花鸟画作品《雨林深处》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的“明德·和融——2013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国画《深秋寂无声》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 2013年,国画《绿云深处浅浅香》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绿色·和谐——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南国情思》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国画作品入展“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4年,国画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春酣》、《春华秋实》、《版纳晨曲》、《秋深寂无声》、《雨林深处》、《绿云深处浅浅香》等分别为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等国内外文博单位、美术机构及政府部门收藏。 我有一帘梦 只向画中求 ——写在郑春华写意花鸟画网展之际 文 / 杜泓 在2014年的,我的一个茫然的秋天,我和她第一次相见。我不识她,头脑里仅有杨之老师刚刚预热的几十句关于她的简介,而她却识我。她说,看过我专栏里所有的文章。这让我十分惭愧。 中国美协会员,孙其峰导师工作室助教,著名青年画家——这样的身份后面的她,站在我面前,却毫无孤傲清矜之气,安静,质朴,真诚,不着尘埃,不染铅华,如同我久别的邻家妹妹,见到她的这第一眼,我就暗地里认下了她,我和她气场相合,从这个瞬间我就已知道,我和她之间会有很多故事,陆续在以后发生。 我和她,总共见过三次。三次的会面每次都不超过三小时。一个是书画评论写作者,一个是画家,并且两人还一见倾心,但很抱歉的是——总共不超过九个小时的对话里,我俩谈过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却几乎没有谈论过绘画。 我始终记得那个美妙的下午。她开车来清华接了我,带我转遍了人大画院的每一个工作室,然后,她带我去了那家著名的1958。1958是人大校园里一家咖啡馆的名字。这样懒散的下午四点,这样情投意合的两个人,这样的60岁的老房子咖啡馆,趁着玻璃杯中花草茶缱绻的香气,趁着提拉米苏和抹茶蛋糕魅惑的深褐与浅绿,最适合谈论的,似乎只有爱情了。 她在我对面,我在她对面。许多隐秘的话题,在那一刻都不再需要遮挡。我们的对话直接到达了最亲密的情境。那个和她一起的下午,那个1958的下午,我会记很久。 是的,我们只谈了谈爱情,并没有谈论绘画,但我,却有这个强大的自信——读懂她的画。 我有一本她的画册,是第一次见面她送我的。在她的画面前,我常常会有些局促——品读她的写意花鸟画,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种真诚扑面而来。春华首先是一位真诚的画家。在她的画里,少有新奇险怪的构图,也难见恣肆狂野的笔墨,她在每一幅中,都忠实地坦荡地捕捉着自己、阐述着自己、表达着自己——她的画和她的人一样,需要细细解读才能得其深味。 画画或思索时,她爱微微蹙起眉头(这点也像我,嘿嘿)。我喜欢看她眉头微蹙的样子。和我不同,她多数时候是个理智清醒的人。多年的理智的思维惯性,映射到她的画面里,就有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营位置,章法布白,都有着她独特的图式。疏,密,高,下,点的节奏,线的流动,块的分割,都是清晰而准确地遵循着中国传统审美的共性规律,温和中正,经得起拷问,耐得起推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郑春华写意花鸟画中的题款。在传统题款模式之外,聪明的她十分注重因形赋款,根据画面需要安排位置,使得画面顿生情趣。如她的《松鹤双清》图,画面中两棵劲松自右下顽石边盘旋而上,直抵左上,一只孤鹤于松下孑然独立,画家却俏皮地将题款沿着松树干蜿蜒的线条一路题过去,和仙鹤清冷孤高的眼神遥相呼应,清雅脱俗之境呼之欲出。又如《谷穗草虫》图,采取对角线式构图,三两串水墨淋漓的谷穗,四五片飘逸精到的谷叶,寥寥几笔就营造出一派清新的田园气息,画面右下一只设色明丽的工笔小虫,蓦然点醒了读者的眼睛。这幅画的题款,被写在一片最长的叶子上,沿着叶片从右而下,自然而然地坠在叶尖上,一读之下,似乎能看到叶片颤了几颤……这样的题款,巧妙分割了画面左边大块的留白,使得整幅画面中的留白面积更为错落,极富节奏感,同时,又增加了作品的机趣,可读可感,亦可赏可叹。 对于一个成熟的画家,如春华,再赘言谈她的技法似乎已经不太合时宜。但在这里,我还是想再说一说。在她工作的画室里,我看到她的一些最新的扇面小品,不由分说就爱上了一幅写意栗子。现实中再平常不过的毛栗,一旦进入画面,竟然这般迷人。在造型的精准之外,春华的高妙在于,她的笔法、墨法和水法,能够将造型精准的物象再次创造,以笔法的取舍,墨气的氤氲,水气的温润,将物象边缘和本体艺术化、写意化,使得原本机械精准的物象,获得抽象的、概括的、抒情的意味,从而表达出她心中的所感所知的情绪和触动。 春华的写生系列,亦是十分动人。因为每一幅写生作品,都饱含了艰辛,执着,和对自然、对艺术的敬畏。她多次带队深入西双版纳写生,满负荷全天候的教学,毫不懈怠。我不想用敬业这个词形容她,对于春华,画画已经不是她的职业,而是她的构成。 还记得那个初见的秋天,春华告诉我,她想再读研究生去。我很支持,立马点赞。我们俩很像,心里永远都有着一个梦想。我不知她梦的颜色,但我知道,她的这帘幽梦,只向画中去寻,在那水墨深处,是她眼神朝向的地方,草木葳蕤,夭夭华光。 2015/3/4 19:46 匆匆 郑春华作品欣赏 清雅怡和的花鸟画:生命生态的审美理想与物我合一的自然情趣 ——《郑春华花鸟画作品集》评论 马相武 一 《郑春华花鸟画作品集》基本上都是写意花鸟画,其中大致来说又多数是以《葡萄(山雀)》、《花卉四条屏》和《四季杂花卷》等作品为代表的小写意花鸟画,少数是如以《墨荷》等荷花系列、《高瞻远瞩》和《松鹰图》等作品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还有极少数的花鸟写生画如《月季写生》、《牡丹写生》和《花卉写生》等作品。在全部写意花鸟画中,素有深厚家学渊源的画家郑春华尤其是在小写意花鸟画上着力最著,成绩也更加突出。以《葡萄(山雀)》、《花卉四条屏》、《荷塘情趣(八哥)》、《富贵吉祥》、《春晖》、《芭蕉鸡》、《富贵神仙》、《荷趣》、《竹鸡》、《四季杂花卷》、《福禄吉祥》和《藤花双燕》等作品为代表的这类小写意花鸟画,表现了青年画家有意继承宋元以来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自觉努力地以自身的生命生态活力探索来突破明清花鸟画的沉闷僵化之风气对后世画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归纳起来,画家以极为娴熟的构图技巧和扎实过人的笔墨功力,自觉实践个性化、风格化的生命生态整体融合的审美理想,以及对于物我合一的自然情趣和清雅怡和风格的高度艺术追求。 从花鸟画创作角度看,尤其是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物我合一的状态,当属花鸟画的最高境界。画家移情格物或高度专注之时,往往是进入物我合一的临界状态的时候。而此刻,当属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物我合一的基本前提和普遍状态。“庄周梦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是物我合一的三种高度境界。物我合一是画家最佳的创作状态。物我合一,本质上就是表现为一颗自由与无限的心灵。画家只有具备此种心灵,并在创作活动中充分发挥这种精神,才能超越匠工技艺而升华为道的至美之境。物我合一就是通过“心斋”、“坐忘”,致虚以守静。在花鸟画创作中,就是达到自我生命与花鸟生态的完全化合的物我两忘境界,身心双畅,物我无间融合。要使得主观成见欲望的消解超脱,而不关涉过度观念化和过度功利化的道德、知识、实用等各方面的考虑。因此,纯粹是一种直觉的审美观照,呈现在本己无所待,与物无分别的自由心灵。作为花鸟画风格,清雅理念主要是指涉清新秀雅、清高拔俗、雅致庄娴、清静幽雅等方面意向;而怡和理念之中,怡主要是包含和悦、愉快、神爽、情闲和舒畅的含义,和则具有和易、和谐、和合与祥和之意。 画家全部作品把握起来,首先,堪称最为着力于其画作的将自然生活与生活自然相互契合所生成的内在情趣之美,及其派生的清雅怡和国画风格和生命生态的四溢活力。全部画作逐一看来,让人感到花鸟题材极其广泛,生活情趣和笔墨意趣有机结合,又充分表现出画家的审美眼光的独到敏锐和人文情怀的丰富敏感。在构思的精巧和结构的整饬之中,即使飞鸟家禽虫鱼,也能形似神俏,甚至神采飞扬,尤其是禽鸟的刻画。所有花瓣枝叶,亦均散发着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以及郁郁葱葱的人化的植物自然之美。优秀的花鸟画,其内在的人化自然的生命生态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本花鸟画作品集,是画家热爱自然、拥抱生活的充盈进取的精神世界的典型而又鲜活的写照。画家师法造化而感怀抒情,我们从中感受到许多:自我的生命,自然的生机,花鸟的生气,生态的丰富,理想的环境,人生的感悟,社会的脚步,花鸟世界的象征,冥冥之中的感应,画家自己的丰富想象,惟妙惟肖的精心描写,清新而旷达,优美而坚韧,化前人技法程式于满是新意心声的花鸟形象之中,融合诗情画意于对于自然和生活互化的返朴归真的鸟语花香之中。 这些画作,在物我一体的审美基础上,画家突出强调的是人化自然及诗意情趣至上,充分展现的是特定角度上,面对瞬间即逝的神韵妙机的捕捉功夫。画法上有意工写结合,虚实映照。画家有十分练达娴熟的写生技艺,借此表达出对于大自然中诸如虫鱼飞鸟家禽等等的弱小生命和灵性娇态的内心珍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想象,同时也传达给读者特别深厚真挚的生命情趣和生活热情。画家笔墨功底沉稳有力而又笔法飞灵多变,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兼顾墨色带给画作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同时注重色彩对比协调,色彩层次分明而自然过渡,韵律感强。画家经常在看似不经意或一笔带过的闲笔之中,迅速灵活而又准确生动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表现花鸟生气灵韵所构成的相对静态的意境和飞动活泼的写意氛围,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稍纵即逝的那种自然生态特有的怡然自得的情趣情调。因此画家笔下的动物植物、花鸟虫鱼,总是生机勃勃,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清新灵动,带给我们一种雅俗共赏的清雅怡和的写意花鸟画个性风格。 画家以写生功底为基础,以寓兴写意、抒怀寄情为归依,以变化多端的笔墨笔法,成功地实践了中国花鸟画的“移生动质”、“变态不穷”的优秀传统,既赋性于形,状形于象,顺势而下,又充满激情地传达花鸟和一切动植物自然生态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缘花鸟以寄情,托自然以载意,特别是强调以意为之的写意花鸟画中写意核心的主导作用,淋漓尽致地抒发画家情意。 其次,画家在写意花鸟画中,纯熟的笔墨功夫用以传达物我合一的意理情趣。画家十分重视用笔用墨,因为笔墨是更加具体可见可感的艺术语言。笔以塑造形象,墨为表达神态,从而达到花鸟自然和个性生命契合高度的气韵生动。青年画家对于笔墨要求颇高,构图色彩层次分明而又顺畅流动。有笔有墨,笔墨结合,技巧娴熟,从而更能够表现花鸟自然的内在精神与清雅怡和的国画风貌。画家往往寥寥几笔的简练笔墨,既可神完意足,韵味无穷,又可展现内蕴力量,状貌场景环境;氤氤氲氲,便可带来空间感受、气势氛围,或是风晴雨露的情调转换;明快精妙的简幅化构图布局,清雅怡和的风格化天然性情,天籁自鸣的艺术化境,都在见证着笔墨技法的纯熟运用。画作之中,可以看出笔墨运用堪称灵活纯熟,浓淡焦渴处处恰到好处。画家在画作中的立意,往往关乎真实性,即“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花鸟画的认识作用。表现在造型上,青年画家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画家的情意。为了写意化的真实性和真实化的写意性,而以意炼似,以似炼意,以意炼意,以情炼意,而不是一味无所节制地驰骋宣泄那写生形似的艺术才能。因此,似与不似以及二者之间,就是对于画家的两种不同能力的严格要求。在画法上,画家遵循花鸟画体裁的类型规定,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力求笔墨更加简练通达,但在求新抒意同时,也尊重了花鸟画更具有的相对固化的、比较稳定的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第三,是让人叹服的深厚功力所带来的构图构思的整体氛围性和紧凑布局感。在构图上,画家有意突出主体,但在小写意花鸟画中,并不极端夸张主要题材对象之所占比例。画家善于剪裁,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这个方面,由于篇幅所限,以后有机会再给予必要的详述和具体的展开。 二 在《郑春华花鸟画作品集》中,有多幅写意牡丹画或写生牡丹画。解读和欣赏这些也许既说不上是多么怎样宏篇巨制,也不见得一定属于画家耗时着力最著的,然而对我来说是饶有兴味的花鸟画类的牡丹画,也许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青年画家的其他题材类型,如荷花系列、腊梅系列、竹石系列、菊花系列、玉兰系列、鸳鸯系列、水仙系列、松鹰松鹤系列、鸟雀系列和草虫系列等花鸟画作品,以及包含在内的各种题材的普遍共同的艺术追求。 牡丹花,有许多别称,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等习惯称法。通常以牡丹为题材的传统写意花鸟画,给我们的一般印象是喜用艳丽绚烂的色彩来表现牡丹盛开时的国色天香、国运昌盛和雍容华贵,至少也是与喜庆富贵、鸿运当头为彩头载体的红紫艳俗和养尊处优的独特地位。这些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大量出现的观赏对象和接受效应。然而青年画家非常自然又顺势而为的将国族宏大主题化为平民主题的缩小表达,以及清新笔调、生态野趣的艺术个性的强调,却是另辟蹊径,别有一番不惶多让的清雅怡和、富丽多彩和山花烂漫般的动人野趣。画家在画作中相对减弱了牡丹那似乎与生俱来的、高人一等的富贵吉祥气度,以及名贵花卉的特有的高雅豪华气质,放弃了它那家居盆养的一般生活环境在牡丹画中的习惯性地位,也未依循只见牡丹不及其余的审美视角。即使画作中只有牡丹,但由于对于笔下牡丹类属自然环境生长植物特性的强调或暗示,而淋漓尽致地散发出蓬蓬勃勃的兴旺向上的一类药属落叶小灌木的木本花卉植物的生命力气息,以及适应性强、随遇而安而又自尊自强的其他野生植物的一系列花语精神的文化姿态。这是一种平民草根的难能可贵的人格品德和坚韧生命精神借助牡丹花透示的艺术写照。 一只蝴蝶,如同为山花般的牡丹所具有的的亲近自然的平易自信的品格所折服,又仿佛被牡丹的烂漫花香所吸引,翩翩飞舞,增添了一般富贵牡丹所不那么具备的自然生态气息,折射出活力盎然的草根民间价值取向,同时又保留和扩展了吉庆喜气、白头偕老与和谐自足的生活意蕴。 画家以彩墨形式,采用干湿、深浅和浓淡对比手法,进行包括重彩和淡彩的色相色性对比,将绿叶、花蕊和花瓣部分均描绘得层次差异而又自然柔和,加上生意盎然的、枝叶劲健的、栖息寿鸟的青岚翠竹那对于气节、高雅、纯洁、虚心、生命力、长寿、幸福和精气神等等的象征,与牡丹的花语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高度融合起来。花还是牡丹花,寓意还是富贵,但鸟语花香的内涵和象征却是有了丰富的扩展和新意的强调。 在花色设置上,画家喜欢将牡丹渲染成深红、红、浅红、粉、浅粉多种颜色。花朵的并不复杂的色谱上实现了层次推进,使画面富贵鲜艳而又焕发盎然生机,力避艳俗。勾染填醒,努力渲染花瓣,但花瓣并不特别硕大肥厚或独占中心,花蕊点染金黄,透过双钩虿填彩法,借助色彩层染和色彩点染的没骨法,加上点垛和点簇,以及渲染淡墨的白描手法,枝叶茂密,层层簇拥,体现枝叶花朵整体效果和全幅整体构图效果。顺带说说,颇有意趣的是画家似乎更喜欢在牡丹画中只画上一只鸟或一只蝴蝶,虽然并非青年画家的所有牡丹花作品全是这种情形。这与我们习见的一双蝴蝶两只翠鸟亲密相伴,比翼双飞,略略有所差异。甚至同画家本人的其他类型花鸟画中的多数作品里也会出现偶数或众多的鸟蝶虫鱼的情形也不一样。也许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我愿意以为画家还是有点有意避俗,意在提炼精简,属于逆反赘叠的“小清新”,也许看似无意却有意,通过回避旧式惯例来体现个性和新意。换言之,奇数也能带给我们鸟语花香的观赏愉悦,以及清新布局和诗情画意的清雅怡和之国画美。 实际上,画家的独特追求,还体现在一种还原牡丹本性和原生态的审美理想上。其实,牡丹从原本的出身来说并非名门望族。它原产于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长的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较小。只是后来经由若干世代国人不断强化的文化幻化和艺术想象,加以寄托、塑造、夸张和固化,导致牡丹成为我国特有的占据至高无上地位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以至于牡丹发自本性所原本特有的某些可贵品格,反而被忽略、替代或掩盖了。而且,牡丹花形原本有五大类型。只不过由于长期以来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过度取舍的厚此薄彼,造成牡丹花在国画中比较单一的大形大花大叶类型一枝独秀。而在《郑春华花鸟画作品集》中,对于牡丹花的独特形状特征,那种为多数画家喜欢采用的大形圆叶型和大形长叶形牡丹,似乎反而被青年画家郑春华所忽视,转而较多地采用小形圆叶型,个别情形下采用小形长叶型牡丹花和中形圆叶型的牡丹花类型,花瓣和花形也没有获得过度夸张,或者说只是获得了某种适度的夸张。而牡丹花的五种株型,在画家笔下既有直立型、独干型,更多却是比较野生自然化的、比较依托外界环境的、比较接近丛生状态的开张型、疏散型和矮生型。按牡丹花的两种分枝形态,画家兼而采之,既有独枝型,更多地又有稠枝型。凡此种种,更加凸显来自自然环境的原生情趣和耐忍坚韧的生命活力,由于充满真实性和植物质感而亲近民间平民大众的生命源泉,以及出身本性的系列文化特征。画册内有的牡丹画作中对于山壤岩土的野生牡丹生长土壤的不经意点缀衬托,更使我产生一种一时之间富贵牡丹忽然如同山花般烂漫妍丽的审美幻觉。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而又不经意的审美追求呢?当然,牡丹画和牡丹花的普通国民心理寄托和传统文化内涵,由于画家基本上采用红色或粉红色的典型牡丹花色类型,以及对于写意牡丹画或写生牡丹画一些基本题材体裁类型特征的保持,还是充分而完善地保留了下来。 壬辰年仲夏于颐和园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春华作品欣赏: 部分写生线描: 【郑春华授权小楼听雨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