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周易》和《易经》的关系
把《周易》称为《易经》,或者将两者视为是同一本书,这是极其错误的。简单地说《周易》加上孔子所作(一说为大部分为孔子所作)的《易传》(亦称作《十翼》)才可被称为《易经》,即'易更三圣'之说,'更'乃更替、经历、经过之意,这就是指《易经》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人的努力才得以完备。孔子晚年时光几乎都用来研究《周易》,且非常用功,以至于'韦绝三篇',并将自己研易的心得、想法等写成了《易传》共十篇,分别是:《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易传》内容的主要特色是含有较深的古朴哲学和辩证因素,当时先秦诸子百家之著作大多不能与之相比。后来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弟子为推崇先师孔子,遂将《易传》的内容融入《周易》,而成《易经》,并将《易经》与其他五经《乐》、《诗》、《礼》、《书》、《春秋》并称为六经。汉班固云:'《乐》以和神、《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所以《易经》又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后因《乐》有谱无经,所以被去掉了,成了五经,《乐》到后来就失传了。我们常听到的是四书五经,其实原来是四书六经。所以《周易》和《易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应该说两者是前后的关系、母子的关系。
《周易》和《易经》被部分所谓的学者定性为卜筮之书是非常偏颇的,这是严重缺乏深入研究和严重缺乏历史知识所致,可能是因为先秦时代不少书籍中都记载有以《周易》来卜筮的缘故吧。比如《左传》中就记载有以《周易》卜筮的内容近30条,内容涉及君位继承、战争结果、婚姻利害、国家前途、个人命运、病灾乱事等等。其实仅从《周易》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的尊卑有序,感受到'商道亲亲'到'周道尊尊'的变化,以及在书中可以看到诸多涉及上古时代及商、周时期的中央制度、继承制度、宗法制度、土地制度、征战制度、分封制度、法律制度、礼仪制度、社会变革、民风民俗等等内容,这无疑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上古时代及商、周时期思想、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大门!而孔子《易传》的完成和融入,使得《周易》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其将《周易》里所蕴藏的哲学思想、辨证思想挖掘无遗,并作了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详尽说明,可以说是佳篇络绎、精义不绝,所以说《周易》和《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卜筮学之书,更是一本历史学之书、社会学之书、哲学之书、科学之书!!!!!!
后世围绕着《周易》和《易经》的学习研究形成了一门学问即'易学'。易学博大精深,恐皓首穷经亦难窥其详真,而如今社会中多如牛毛的所谓的易学专家、大师,打着《周易》、《易经》和易学的旗号,沽名钓誉、到处忽悠、招摇撞骗,实在是玷污了古人,玷污了这部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