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米是從哪裡來的 ?是从超市买来的?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7-16

生活在大都市的新生代,已經很少人知道大米是怎麼來的了。如果是向幼兒園的小朋友提問,也許他們會爭先恐後搶著回答:大米是從超市裡買來的…



在農村成長或者是生活過的人過多或少都會知道,大米從在田裡成長出來的,從稻種長成稻穀,是需要經過幾次的磨難的…

早稻的稻種在秋收之後在曬谷場晾曬,秋季中午往往是烈日當空,稻穀內部的溫度會很高,如果此時開始封倉的話,種子就會帶有所謂的暑氣。

來年開春,帶有暑氣的種子遇到田裡肥料發酵,土壤溫度就會升高,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禾苗瘦小容易枯萎,就算是勉強可以長大抽穗偏少,直接影響產量,種子的優劣和處理與保存方法非常重要。



春耕期間,傳統的牛越來越少了,有條件的都用上了拖拉機,來回不停地在田裡深挖~打爛~整平,再放上水,就可以開始插秧了。



在機械化普及之前,農民都是彎著腰,把禾苗一株一株插到水田裡,如果力度不夠,插得不夠深或者是太深,都會影響禾苗的成長,這可是技術活。當年為了使枯燥而又辛苦的插秧可以提高效率,時常會舉辦一些插秧比賽。



剛插上的秧苗,經過十天左右開始返青長出新葉,土壤裡的肥料隨著氣溫不斷發酵發熱,稻葉開始出現螟蟲牙蟲。除蟲害工作就開始了,最常見的是人工噴灑農藥,身上背著噴霧器,右手上下來回壓,左手拿著噴槍對著稻葉一片一片地噴掃。



禾苗從返青到抽稻穗結實,稻田需要保持足夠的水,通常早稻每蔸約需水三斗,晚稻需水多一點,要五斗,秧苗缺水就會乾枯,稻穗快成熟的時候,如果是缺水,谷粒就會縮小,碾米的時候米粒容易斷裂,令米質下降,為了保障稻田裡有足夠的水,農民就會背著鋤頭在田裡轉悠,東看看,西瞅瞅,這挖一個口,那挖一個口,保持稻田的水恰到好處。



經過這麼多的辛苦勞累,稻子成熟的時候如果是遇到颱風或者是陰雨連綿,稻穀沾濕後容易霉爛或者是發芽。如果是風調雨順,面對著金燦燦的稻田,會有一種豐收的喜悅。有條件的地方用機器收割,人工收割稻穀既幸福有難免勞累。



豐收是農民最喜悅的時刻,這是對辛苦勞作最好的回報。一顆顆大米,就是這樣經過這麼多磨難,變成香噴噴的米飯,吃著香軟的米飯的時候,會不會想起唐朝詩人李坤的詩呢?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也許只有經歷過才會對這首詩有同感和領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