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汗和盗汗:我们没区别

 娜sky 2018-07-17
 


导语:目前中医学普遍的观点是醒时汗出为自汗,睡时汗出为盗汗,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关于自汗、盗汗的区别历来是有争议的。本文作者从自汗、盗汗概念,区别产生的源头,汗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自汗、盗汗本无区别,汗出的本质为阳热偏胜与卫气虚,与出汗时间无关,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理论有误,强行将其进行区分也与临床实际不符,反而易误导临床。


自汗盗汗无异论


《中医诊断学》教材认为,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醒时经常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实际上自汗、盗汗在概念上本无区别。

1

自汗、盗汗本无区别


《黄帝内经》中仅有“多汗”“寝汗”之语,尚无“自汗”“盗汗”之词。东汉张仲景为“自汗”“盗汗”的最早记载者,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然张仲景之“自汗”并未专指“醒时”汗出,“盗汗”亦无特指“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实际上此时之“自汗”“盗汗”均为“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汗出”之意,与出汗时间无关。


至南宋才开始出现以出汗的时间区分“自汗”“盗汗”,陈无择认为,“盗汗”与《黄帝内经》之“寝汗”相同,至此以后“盗汗”便有了“睡着汗出”的意思,“自汗”也相对地演变为专指“醒时”汗出之意。


从字义上看,“盗”乃偷窃之意,“盗汗”指偷偷的出汗;寝乃睡卧之意,“寝汗”指睡卧时出汗。显然“自汗”也有偷偷的、暗自的、不知不觉的出汗之意,与“盗汗”相同,而二者均与睡卧无关。由此可知,“自汗”“盗汗”最初的概念本无区别,均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汗出”之意,而与出汗时间无关。直至南宋陈无择起才对“自汗”“盗汗”进行了时间上的区分,然而此说既无根据也违背了张仲景之意。

2

睡时与醒时出汗的区别


自从陈无择以出汗时间来区分“自汗”“盗汗”后,后世医家皆从其论,并且为了强调“自汗”“盗汗”的区别,二者的病机也被强行区分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如《中医诊断学》教材认为,“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动则耗伤阳气,故活动后汗出尤甚”;“盗汗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


究其理论源头,来自《黄帝内经》对人体寤寐生理特点的描述,如《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灵枢·卫气行》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再综合《灵枢·营卫生会》《灵枢·五十营》之内容,可知卫气循十二经脉而行,昼行于六阳经(腑经),夜行于六阴经(脏经),故入睡卫气“由阳入阴(由表入里)”是指卫气由六阳经(腑经)入于六阴经(脏经),而非由肌表入于脏腑,故不会“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气“由阴出阳(由里出表)”是指卫气由六阴经(脏经)出于六阳经(腑经),而非由脏腑出于肌表,故也不会“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


因为腑相对于脏为阳为表,肌表相对于脏腑亦为阳为表,后世医家之所以会提出上述谬论,正是牵强附会,将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阴阳、表里概念混为一谈所致。

3

汗出的本质


汗出的本质在于两方面:一为汗出的动力,二为汗出的调控。《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可知汗为阳气蒸腾阴液而成,阳热为汗出的动力,故凡阳热偏胜者,如阴虚而生内热、心肝火盛、痰湿瘀阻郁而化热、外邪入里化热等,均可迫津外泄为汗。


《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可知卫气能调控汗孔开阖,固摄肌腠,促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当卫气虚弱时,则不能固护肌腠,致玄府(即汗孔)不密,津液外泄为汗。如卫气为行于脉外之气,气虚则卫气虚;卫气属阳又称卫阳,阳虚则卫气虚;血能养气亦能载气,“气随血脱”,“血为气之母”,血虚者气亦虚,卫气亦虚;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肺、脾、肾虚则卫气虚。故凡气虚、阳虚、血虚、肺虚、脾虚、肾虚等可致卫气虚者,亦均可致津液外泄为汗。


而前述《中医诊断学》教材关于自汗病机的描述仅强调了汗出属卫气虚的一方面中的气虚、阳虚,却忽视了汗出属阳热偏胜的一方面;而关于盗汗的病机描述,仅强调了汗出属阳热偏胜的一方面中的阴虚内热,却忽视了汗出属卫气虚的一方面,显然对二者病机的描述都是非常片面的。


实际上,对于盗汗属阴虚的观点历代均不乏异议者,如隋代巢元方曰:“盗汗者,因睡眠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宋代钱乙曰:“盗汗未必皆是虚证,阳热太旺者亦有之”;元代朱丹溪曰:“盗汗属血虚、气虚”;明代张景岳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清代张璐曰:“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清代王清任曰:“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时至今日这类倡导盗汗非独阴虚的论述仍屡见不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