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薛仁贵,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战功最多,但最赏识他的却不是唐高宗,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曾评价薛仁贵:“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如果把辽东之地与薛仁贵相比,唐太宗的选择竟然是薛仁贵! 薛仁贵的小花招贞观十九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当时薛仁贵刚刚参军,也在征辽队伍里。在一次战役中,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团围住,无法脱身。危难时刻,无名小卒薛仁贵单枪匹马闯入阵中,直取高句丽一位将领的人头,把首级悬挂在马上。高句丽将士纷纷为之胆寒,立刻撤军,刘君邛因此获救,而薛仁贵也一战成名。 网络配图 当初,薛仁贵告别娇妻参军,就是奔着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来的,但无奈他目前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骁勇善战,但要想得到顶头大boss唐太宗的注意,仍然非常困难。薛仁贵耍了一个小聪明,不穿普通军服铠甲,而是身着一袭白袍。知道小说演绎里为啥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了吧。在战争中如此引人注目的装扮,薛仁贵是第一个,毕竟目标太明显,一不小心就成了敌人的移动靶。可薛仁贵对自己的战斗力非常自信,他手持戟枪,腰挎长弓,驾马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披靡逃散。唐军乘胜追击,斩首两万多人。 唐太宗远远观战,此记住了这位骁勇无敌的白袍小将——薛仁贵。唐太宗还特地召见了薛仁贵,大为欣赏,御赐他二匹马、四十匹绢(唐代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十个俘虏为奴,并提拔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并把他调到羽林军任职。 网络配图 唐太宗的高瞻远瞩对于薛仁贵来说,从普通士卒到天子亲军,而且皇帝钦赐官职,可谓青云直上。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唐太宗对薛仁贵的那句评价。由于进入冬季仍未能灭掉高句丽,但唐军缺乏粮草,天气寒冷也不适于作战,唐太宗只好下令班师回朝。回师途中,唐太宗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再承担边关重任。朕常常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年轻人,没有人比得上你。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却高兴得到你啊!(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正如唐太宗所言,大唐的开国名将们此时都垂垂老矣,就连其中稍微年轻点的李勣、苏定方也已年过半百,军将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唐太宗虽然没有打下高句丽,但他看到了未来薛仁贵对大唐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唐太宗回朝之后,再次提拔薛仁贵,并让他驻守玄武门。玄武门对李世民、对整个大唐的意义不言而喻。薛仁贵在玄武门任职期间,在山洪冲向皇宫的时候,救下唐太子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时隔多年以后,唐高宗仍对薛仁贵说:“当年皇宫遭遇洪水,没有你,朕就变成鱼了!(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 薛仁贵和夫人柳氏塑像 唐太宗没有看走眼,薛仁贵不但救了他的儿子李治,而且在此后数十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薛仁贵曾经大败九姓铁勒,九姓从此衰弱,不再构成边患;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又任命薛仁贵出征高句丽,薛仁贵在降服高句丽的过程中,实际功劳甚至远超最高统帅李勣,从此高句丽不复存在,也算圆了唐太宗灭高句丽的夙愿;而后薛仁贵又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坐镇高句丽旧地多年,政绩斐然。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