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卒中后房颤检出的黄金眼---ICM(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

 我爱杂货铺子 2018-07-18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相当大一部分房颤患者平常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把这种没有症状的房颤叫做隐匿性房颤。虽然没有症状,可它的危害却同样大,特别它会突然导致患者中风(卒中),进而发展为偏瘫、失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也正因为没有症状,这些没有症状的房颤往往被漏诊,以致导致治疗被延误,造成严重后果



          



怎样才能尽早发现这些隐匿性房颤呢?最重要的检查当然是心电记录到房颤!ESC(欧洲心脏病学会)2016的房颤指南强调要建立房颤的诊断必须要有房颤发作的心电图记录(推荐级别:Ⅰ,B)。不可否认大众人群可以通过自数脉搏、带脉搏测量的电子血压计等方法做为初筛,由此提供重要的信息,但毕竟准确性有限。对于60~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医生建议应该每年定期通过社区心电图检查进行基本的筛查。但实际情况是一次心电图监测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多次心电图检测,甚至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测才能进一步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对于已经患了脑梗塞的患者来说(特别是60~65岁以上的患者),经过常规检查(如血管造影等)无法确证卒中病因而怀疑心源性卒中可能时,应该尽早给予更长时间(72小时及以上)的心电监测,这有助于及早的发现隐匿性房颤,提供正确的治疗(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联合指南建议至少监测心电30天;推荐级别:a,C)。

但是脑卒中后持续30天的心电监测就足以全面的检测出卒中相关房颤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上述指南发表的同年,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医学研究:CRYSTAL  AF研究。该项研究彻底改变了卒中相关房颤检出既往的认识水平。

         

CRYSTAL AF研究入选了441名既往没有房颤证据的隐源性卒中(或TIA)患者(平均年龄61岁左右),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进行常规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以加上定期的心电图随访;另外一组使用植入心电事件记录仪(ICM)来检测房颤的存在。

结果显示,在进入研究后6个月,常规组仅仅检测出3个房颤患者(仅为该组总患者数的1.4%),而使用ICM组检出了19个房颤患者(占该组总患者数的8.9%);使用ICM组探测到的房颤是常规组的6.4倍。

而进入研究后12个月,ICM组则探测出了29个房颤(占该组总患者数的12.4%),常规组则只探测出4个患者(仅占该组患者总数的2%),ICM组检出能力是常规组的7.3倍!

更为重要的是在探测到房颤的患者中97%的患者开始了至关重要的房颤卒中防治抗凝治疗。而这些被ICM探测到的房颤第一次被ICM记录到的时间平均数值是植入后84天,而其中竟然有高达79%是毫无症状的!

CRYSTAL AF研究在房颤卒中防治中是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它让临床医生意识到单单一两次动态心电图,甚至是30天的心电监测是不足以全面检测出卒中相关房颤的,应该使用不间断心电监测装置尽可能的检出这些房颤以给患者恰当的治疗。鉴于房颤卒中的危害巨大、后果严重,美国FDA批准了ICM用于不明原因卒中房颤的检测。



                             小知识:


        植入式心电事件长程记录仪(ICM)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皮下的“动态心电图”,可持续性监测心律大约3年,较传统检测方法具有身材小巧、安置简单、安全微创、超长监测、功能强大等优点。植入ICM仅需要在局麻下把U盘大小(Reveal  XT)或者血糖试纸大小(Reveal LINQ)的监测装置放置于患者左侧胸部皮下(无需进入血管),整个操作过程仅需要十数分钟完成,术后完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鉴于ICM强大的功能,业内普遍认为其为心电事件监测的金标准。


插播一条小广告: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技术力量强大,2015年率先在中国西南地区使用Reveal LINQ ICM诊断技术,2017ICM植入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际可监测的心电图如下: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对于因为心率慢或心衰而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定期程控起搏器,读取起搏器数据,获得诊断隐匿性房颤的资料。

总之,心电监测是检出房颤的重要方法,监测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漏诊。如果已经考虑是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平常的心电监测未发现房颤,就有必要进行皮下植入心电事件记录仪,最大限度的检出房颤,以便及早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


专家简介:

 刘明江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党支部书记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副所长担任: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 常委

成都市医学会心血管专科分会委员会 常委

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培训基地主任、导师

四川省卫生计生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专家组专家

擅长: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和心源性猝死器械植入预防治疗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等。

唐艺加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CRT植入培训中心(建)主要术者

中国心脏起搏高峰论坛优秀起搏病例奖获得者、HRS中国之声优秀病例术者

擅长: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猝死的诊治及预防。对生理性起搏、起搏器术后电学管理、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曾杰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卫计委房颤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首批技术培训导师

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

四川省心血管康复专委会学术秘书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心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专家

哈特瑞姆医生集团核心专家

擅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的介入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