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金色年华554 2018-07-19

两宫皇太后即皇帝的嫡母与生母的称谓两宫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圣母皇太后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的,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嫔。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在清朝就有两朝颇有名气的两宫皇太后。世祖福临 [ 顺治帝 ] 继承皇位,其生母孝庄文皇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尊孝庄文皇后 [ 孝庄太后 ] 称圣母皇太后,尊孝端文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康熙初年,康熙帝生母佟佳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而嫡母即顺治帝中宫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另一方,咸丰帝崩逝后,同治帝继位,其生母慈禧与慈安两宫并尊;尊孝钦显皇后 [ 慈禧太后 ] ,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因住西宫得名);尊孝贞显皇后 [ 慈安太后 ] 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因住东宫得名)。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两宫皇太后的封号初始于明朝,当时明宪宗的两位母亲,英宗正宫皇后钱氏和宪宗生母周贵妃被分别尊为两宫皇太后。之后在明穆宗驾崩后,神宗嫡母陈氏被尊为仁圣母后皇太后,生母被尊为慈圣圣母皇太后。史书记载,万历年间宫内庆典,神宗的正宫皇后搀扶仁圣太后,而由郑贵妃搀扶神宗生母慈圣太后,显示了嫡庶尊卑有别。在此之前太后只能有一位,哪怕是儿子当了皇帝也只能封个太妃,例如宋哲宗并非嫡出,当上皇帝之后,其生母也只封了个太妃头衔。礼教意义上讲,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较圣母皇太后高。在具体事例中,情况各有差别。以明神宗为例,神宗年幼时,有关神宗的教育,生活乃至大婚都由神宗生母做主。而在同光时期,慈安皇太后在对朝政,同治帝的学习,大婚都有着最终决定权。在中国古代的嫡庶观念是非常严格的,父亲的正式妻子才是母亲,而自己的生母只能叫姨娘,这个可以参照《红楼梦》里贾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因为王夫人是她的嫡母,所以王夫人的兄弟才是她的舅舅,而生母赵姨娘的亲兄弟赵国基不过是贾府的奴才。换而言之也是她的奴才。“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号曰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曰慈禧。”—《清史稿·穆宗本纪》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