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诊 闻诊大全4

 新宇医馆 2018-07-20
问诊 闻诊大全4

【胁痛的问诊】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因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胆。如肝气郁结,情志抑郁,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肝胆湿热,外湿内侵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郁而化热,痹阻肝经而发胁痛;瘀停着,气郁日久,血流艰涩,瘀血停积,阻塞胁络;肝阴不足,久病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肝脉失养则发胁痛。总之,胁痛的病变主要在肝胆;病机为肝胆受损,气血不调,胁痛的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条达气血。
西医的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胆石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硬化、肋软骨膜炎等以胁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胁痛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证通过问诊掌握病人的发病特点为一侧或两侧胁痛。并了解是否有悬饮病史及疼痛是否因进油腻饮食而诱发或加重,即可做出正确诊断。在临床上应与胃脘痛、胸痹相鉴别。胃脘痛表现为剑突下部位疼痛明显。多伴有嗳气、泛酸。常与进食有关;胸痹则瘫在胸,甚则彻背,伴有窒闷、心悸、短气等。
间诊应注意了解胁痛的性质,如胀痛,疼痛游走不定为气滞;刺痛,疼痛固定不移,舌质暗或有瘀斑点为瘀血内阻;灼痛,喜凉爽,舌红,苔黄腻为湿热藴蒸;隐痛,缠绵不止,心烦.不寐为阴血不足。通过问诊还应了解是内伤还是外感,病势悠悠,久病体虚,绵绵隐痛多为内伤;新病体壮,剧痛不止,发热恶寒,呕吐,黄疸,脉弦大有力多为外感而致。
(二)分型问诊
1.
肝气郁结
问诊: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频作。
治法: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胁痛重者,加青皮、川楝子、郁金以增强理气止痛的作用;若气郁化火,胁肋掣痛,心急烦躁,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可加丹皮、黄连、川楝子、元胡等以清热疏肝,活血止痛。
2.
瘀血停着
问诊: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癥块。
治法:祛瘀通络。方用旋覆花汤加减。可加郁金、桃仁、元胡、当归增强理气活血之功。若瘀血较重者,可用复元活血汤以活血祛痪通经活络;若胁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亦可服鳖甲煎丸。
3.
肝胆湿热
问诊: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
治法: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发热,黄疸者,可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除黄;若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可先以乌梅丸安蛔;若澄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及硝石矾石散以利胆排石;若热盛伤津,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泄热通便。
4
肝阴不足
问诊: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治法: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味。心中烦热者可加炒枙了,酸枣仁以清热安神;头晕目眩者,可加黄精、女贞子、菊花以益肾清肝。

 

 

【黄疸的问诊】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古人又称为黄瘅。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且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区感受外邪,湿热、疫毒之气,邪壅肠胃,牌运失常,湿热交争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淫肌肤;饮食所伤,损伤脾胃,湿浊内生,待郁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流溢肌肤;劳倦内伤,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湿从寒化,寒湿阻滞,胆汁受阻,溢于肌肤;砂石、虫体阻滞胆道,迫使胆汁外溢;积聚日久不消,瘀血阻滞。以上诸因皆可引起黄疸。本证病位在肝胆,病机关键是湿邪为患。治疗以利湿退黄为总则。
西医的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道疾患、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急性或亚急性黄色肝萎缩、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出现的黄疸均属本证范畴。
(一)问诊要点
临床通过问诊了解小便色探黄或如酽茶。并结合望诊具有面黄、目黄的特征即可确立黄疸的诊断。同时通过问诊还应掌握起病过程,是否有来自疫区等因素,综合分析病因,判断黄疸性质是否具有传染性。临床上还应询问目睛是否黄染,小便色黄的程度,皮肤枯萎苍黄与否,有无光泽,以与脾虚气弱,血运不足的萎黄相鉴别。
根据黄疸的色泽,临床上分为阳黄,阴黄两种。病程短,病情变化迅速,黄色鲜明为阳黄,属实证热证;病程长,起病缓慢,黄色晦暗为阴黄,属虚证寒证。
(二)阳黄分型问诊
1.
热重于湿
问诊: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有光泽,小便短少色黄,发热口渴,腹满,恶心欲吐,口干而苦,大便秘结。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用茵陈蒿汤加味,可酌加茯苓、猪苓,滑石清热利湿。若胁痛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以疏肝埋气;若恶心呕吐可加橘皮、竹茹以和胃泄热;若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使灰白者,宜用大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以疏肝利胆、清热退黄。
2.
温重于热
问诊:身目俱黄,但不甚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薄。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茵陈开芩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若表证明显者,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解表清热利湿;若湿热不得透泄者,加用枙子柏皮汤。
3.
急黄
问诊: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方用犀角散加生地、丹皮、玄参、石斛,如神昏谵语可配服安宫牛黄丸或罕宝丹以凉开透窍。
(三)阴黄问诊
问诊: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方用茵陈术附汤加郁金、川朴、茯苓、泽泻。若肝脾两伤,脘腹作胀,胁肋隐痛,不思饮食,肢体困倦者,可用逍遥散以疏肝扶牌;若脾胃虚弱可配服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和胃。

 

 

【积聚的问诊】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又名癥瘕”“癥积。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侵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一般说,聚病较轻,为时尚暂,故易治;积病较重,为时较久,积而成块,故难治。本证治疗当以祛瘀理气,消坚散结为主,辅以扶正之法。初起邪实为主,病势尚浅,正气未虚,先用消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发展致邪实与正虚并见时,治当攻补兼施,采用补正祛瘀法;病久正虚明显,病势巳深者,当先补其虚,然后再酌情攻积;积块渐消,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养血活血,以助正气恢复。
西医的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疟疾、血吸虫病、肝癌、肝脓肿等均属积聚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通过问诊及必要的检查,发现腹内结块,或痛或胀,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其腹内结块的位置、软硬程度、疼痛有无定处、能否进食等;有无其它明显不适,如有无胃脘部疼痛,痞满不通,胀满难忍,应与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本病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腹内绪块的大小、软硬程度,疼痛的时间、性质,病程及全身伴随的症状以辨明虚实的主次。如积块软而不坚,胀痛不移,为气滞血阻;腹内积块明显,硬痛不移,为瘀血内结;若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消瘦脱形,为正虚瘀结。
(二)聚证分型问诊
1.
肝气郁滞
问诊: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时不适。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方用逍遥散加减。
2.
食滞痰阻
问诊: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
治法:导滞通便,理气化痰。方用六磨汤加减。
(三)积证分型问诊
1.
气滞血阻
问诊: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用金铃子散和失笑散为主方加减。
2.
瘀血内结
问诊: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暗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女子或月事不下。
治法: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方用服下逐瘀汤加减。
3.
正虚瘀结
问诊: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饮食不减。
治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方用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鼓胀的问诊】
鼓胀是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常为特征。又名水蛊”“蛊胀”“膨朜”“蜘蛛蛊”“单腹蛊等。本病斗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及其它疾病转变而致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人,而成鼓胀。本病往往发生于各种疾病的中晚期,且难以治愈,预后较差。治疗宜谨据病机,攻补兼施。
西医的门脉高压症、晚期肝硬化、血吸虫后期造成的腹水等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通过问诊及必要的临床体征(如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化验检查即可确诊。本证以腹胀大,皮色苍黄为特征,还应询问其腹大的程度、发展速度以及四肢是否浮肿,颈胸部是否可见血痣或血缕,有无血衄、吐血等兼症。另外应与水肿病相区别。水肿初起,大都从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从下肢开始水肿后及全身,当后期病势严重时可见腹胀满、胸闷和气喘不得平卧。
本病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腹胀大的程度、软硬度及伴随的其它症状,以辨虚实。如腹胀按之不坚,多胁下满或疼痛,为气滞湿阻;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为寒湿困脾;腹大坚满,脘腹撑急,属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多胁腹刺痛,脉络怒张为肝脾血瘀;腹大但胀满不甚,早宽暮急,为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不舒,为肝肾阴虚。
(二)分型问诊
1.
气滞湿阻
问诊: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
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散满,方用柴胡疏肝汤或胃苓汤。
2.
寒溫困脾
问诊: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用实脾饮。
3.
湿热蕴结
问诊: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遍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皮肤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嵩汤加减。
4.
肝脾血瘀
问诊: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黧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个能下,大便色黑。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用调营饮加减。
5.
脾肾阳虚
问诊:腹大腹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晄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治法: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用附子理中丸合茯苓散、济生肾气丸等方。
6.
肝肾阴虚
问诊: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心烦,失眠,牙宣出血,鼻时血衄。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方用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味。

 

 

【头痛的问诊】
头痛,是指以头的某些部位或全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小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居,厥阴风火乃能逆上者作痛。故头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火风乘虚士入所致。头又为髓海所居之处,既有经络与脏腑相连,又有诸窍与内外相通,因此,多种急慢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证候。古代医家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稍和内伤头痛两大类,又将内伤头痛称为头风”“头风痛脑风。如《杂病源流犀烛》说:新而暴者为头痛,深而久者为头风。因内伤头痛的表现有多种,根据症状特点的不同,又有一些专门的名称,如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称为真头痛;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者,称为雷头风;头痛而头脑鸣响,状如虫蛀者,称为天白蚁;偏侧头痛,疼痛剧烈者,称为偏头痛偏头风
西医的感冒、鼻炎、副鼻窦炎、三叉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可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诊治头痛,除详察病因外,并应从头痛之久暂、部位及虚实等各方面,进行辨证论治。暂病之头痛,大多痛势较剧、无休止,多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应以祛邪为主;久病之头痛,痛势大多较缓,时作时止,多囚内伤致病,证多属虚,应详审病机、以滋阴潜阳,补益气血等为治。但由于痰饮、瘀血所致者,则又虚中有实,自当分别施治。
(二)外感头痛分型问诊
1.
风寒头痛
问诊:头痛时作、吹风遇东辄发,确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方。
2.
风热头痛
问诊:头痛如裂,面目红赤,口渴欲饮,发热或恶风,便秘溲赤,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泄风热。方用桑菊饮加黄芩、枙子。若温热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加石斛、花粉之类;热重者,可用黄连上清丸;若口大渴,脉洪大,去姜黄,加石膏、知母寒凉之品,若大便燥结,口鼻生疮,为内火炽盛之证可加大黄以通腑气。
3.
风湿头痛
问诊:头痛如裹,肢体倦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
治法:祛风胜湿。力用羌活胜湿汤为生方。
(三)内伤头痛分型问诊
1.
热厥头痛
问诊:头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耳鸣,目赤,发热,口渴,心烦,小便赤。
治法:清热祛风。方用新定热厥头痛方。若头痛剧烈,痛连齿龈,红肿者,为胆胃热甚化火生风,风火上冲,加僵蚕、蝉蜕、石膏以清热祛风;舌赤白睛赤者,为风热日久入络,加丹皮、紫花地丁、夏枯草以清血热、解毒;若头痛起核块,或如雷鸣者,为风湿上攻之雷头风,用清震汤。
2.
痰厥头痛
问诊:头眩晕重痛,甚则头痛如裂,胸脘满闷,呕吐痰涎,四肢厥冷,苔白腻。
治法:化痰运脾。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头痛左右移动者,为风痰上扰,加南星、白附子;头痛目赤肿,为肝郁脾湿,湿热上走空窍,加菊花、茺蔚子、刺蒺藜、桑叶。
3.
血瘀头痛
问诊:头痛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日轻夜重,舌紫暗,脉弦涩。
治法:活血行瘀。方用通窍活血汤。若头胀痛,发热,舌绛者,为血瘀日久化热,去川芎、葱白、生姜、黄酒,加地龙、生地、丹皮;若头刺痛不止,目肿大流泪羞明者,为瘀血阻滞肝络,去生姜、黄酒,加茺蔚子、草决明、刺蒺藜、刺猬皮。
4.
肝阳头痛
问诊:头痛突然发作,痛引巅顶,头目眩晕,颧赤热,易怒难眠,口苦舌赤,溲黄。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若失眠多梦者,加石决明、珍珠母、夜交藤。
5.
阴虚头痛
问诊:头空痛,眩晕耳鸣,腰膝软弱无力,夜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养肾阴。方用杞菊地黄丸加五味子。若头痛脑晕,心悸,舌淡,脉虚细,为血虚生风,四物汤加菊花、蔓荆子、炙甘草;若头痛盗汗重者,加生龙牡。
6.
阳虚头痛
问诊:头脑空痛,遇风寒则痛剧,得温痛减,四肢欠温,腰膝无力。
治法:温肾壮阳,方用附子汤。若呕吐涎沫头痛者,用吴茱萸汤;若头痛绵绵,过劳则甚,少气懒言,体倦无力,食欲不振者,方用补中益气汤。

 

 

【眩晕的问诊】
眩是视物色黑,晕即视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病的发生,属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其次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病情有轻有重,治疗上应分辨虚实,实证当平肝熄风、清火、化痰,虚证应补益肝肾、气血。
西医的周围性眩晕(如梅尼埃氏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位置性眩晕等)、中枢性眩晕(如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性疾病等)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头晕、目眩症等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病人发病时是否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为主症,并结合必要的检查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其头晕眼花的程度,有无其它明显不适,如头痛等。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二者对比,头痛病因有外感、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在辨证方面,头痛偏于实证者多,而眩晕以虚证为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头晕、眼花的程度及其伴随的全身症状,以辨虚实。如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而头晕为肝阳上亢,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则为气血亏虚;眩晕而见精神委靡,腰膝酸软则为肾精不足;眩晕而见头重如蒙,食少多寐则为痰浊中阻。
(二)分型问诊
1.
肝阳上亢
问诊: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
治法:平肝潜阳,液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
气血亏虚
问诊: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用归脾汤加味。若脾胃较弱者,当归宜炒,木香宜煨并酌加茯苓、苡仁、砂仁、神曲以增强健脾和胃之力。如血虚甚者可加熟地、阿胶,重用参、芪。
3.
肾精不足
问诊:眩晕而见精神委靡,少寐多梦,健忘,遗精,耳鸣。偏于肾虚者,五心烦热;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
治法: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偏阳虚者,治以补肾助阳。补肾滋阴,宜左归丸为主方;阴虚内热者,可加炙鳖甲、知母、黄柏、丹皮、菊花。补肾助阳,宜右归丸为主方;若眩晕甚者,阴虚阳浮均可加龙骨、牡蛎、珍珠母等以滋阴潜阳,同时应注意突发中风之可能。
4.
痰浊中阻
问诊:眩晕而见头痛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
治法:燥湿祛瘀,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眩晕甚者,呕吐频作,加代赫石、竹茹、生姜;若耳鸣重听,加葱白、郁金、菖蒲。

 

 

【中风的问诊】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木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从广义角度来认识风病,遂命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而亦称之为猝中。《内经》中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病的不同阶段又称之为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名称。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方面,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因素体肝肾不足或气血亏虚,加之风火相煽,痰桯壅盛,气血郁阻或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本病大多属危急重症,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则预后不良;亦有发病较轻或治疗得当者,患者可存活,但部分患者残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
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因患者病情较重,常不能自我表达,故在问诊时应向家属及知情者询问病情。问诊要点可为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斜,肢体麻木。上述症状可数组兼见,亦可单独出现。还应询问患者发病以前有无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询问患者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家族史,有无消渴病史,是否嗜好膏粱厚味、烟酒、辛辣食品,是否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便秘等诱发。本病应与厥证、痉证、痿证、中暑等疾病加以鉴别。
本病以有无猝然昏仆而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斜,头晕目眩,舌强语謇等症为问诊要点。中脏厮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强直或瘫痪,口噤,项强,半身不遂等症为问诊要点。
(二)中风经络分型问诊
1.
肝阳暴亢
问诊: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斜,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黄,伴面红目赤。
治法:镇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和龙胆泻肝汤。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祛痰利窍。
2.
风痰阻络
问诊: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治法:燥湿化痰,平肝熄风,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头痛头晕重者,可加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亦可用解语丹治之。
3.
痰热腑实
问诊: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眼?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治法:通腑泄热。方用星萎承气汤和安脑丸。
4.
气虚血疲
问诊: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口?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言语不利甚者,加用郁金、菖蒲、远志以祛痰利窍;兼口眼?斜者,加牵正散以祛风通络;肢体麻木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胆星以理气燥湿而祛风倓。
5.
阴虚风动
问诊: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三)中风脏腑分型问诊
1.
风火蔽窍
问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伴肢体强直,口噤,项强,面红目赤,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方用安宫牛黄丸加羚羊角汤。
2.
痰火闭窍
问诊: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鼻鼾身热,大便秘结,伴两目直视。
治法:清热熄风,豁痰开窍。方用至宝丹和导痰汤,或用星萎承气汤以通腑化痰。
3.
痰湿蒙窍
问诊:突然神昏似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伴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
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方用苏合香丸和涤痰汤。
4.
元气衰败
问诊: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撤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
治法:益气同阳,救阴固脱。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

 

 

【痉证的问诊】
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痉证的发生,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而致痉;内伤是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痉。病因虽不同,但导致发痉的病机都是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浩所致。径证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在治疗上,宜详辨外感、内伤及其虚实.外感属实,内伤多虚。治实当祛邪,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扶正,宜滋阴养血,熄风舒筋通络。
西医的高热惊厥、癫痫大发作、胃肠紊乱、出血、重度失水后所致惊厥、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外伤、高血压等引起的惊厥均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病人发病时是否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并结合必要的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 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本病发作时持续的时间,抽擂的轻重程度,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口眼?斜,肢体偏瘫等症状,以与中风相鉴别。
本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本病发作时持续的时间,抽搐的轻重程度及伴随的其它症状以辨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一般外感发痉,多属实证;内伤发痉,多属虚症。如头痛,项强,恶寒属邪壅经络;项强而角弓反张,心烦急躁,发热属热甚发径;又如素体阴虚、血虚或失血后发痉,属阴血亏虚。
(二)分型问诊
1.
邪壅经络
问诊: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
治法:祛风散寒,和营燥湿。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2.
热甚发痉
问诊:发热胸闷,口噤齘齿,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咽干口渴,心烦急躁,甚则神昏谵语。
治法:泄热存津,养阴增液。方用增液承气汤。热盛伤津,并无腑实之证,可用白虎加人参汤。
3.
阴血亏虚
问诊:素体阴亏血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
治法:滋阴养血。方用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瘿病的问诊】
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瘀血壅结于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本病多由长期郁怒忧思,使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津液运行失常,凝聚成痰,壅结于颈前,其消长多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或因饮食水土失宜,使脾胃气血失去正常功能,水湿不化,聚而成痰,壅结于颈前,发为瘿病。本病多发于女性,是因为妇女的一些生理过程均与肝经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如遇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调等致病因素,常可发生肝郁化火,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杂病源流犀烛》: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部分病人由于痰气郁结化火,耗伤阴精,而致阴虚火旺。患病后如果调养治疗得当,可很快恢复健康,但本病容易复发,所以应当在平时特别注意情志舒畅,饮食适宜。在治疗上,当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疗原则。瘿肿质地较硬者,可适当配以活血化瘀之品;阴虚火旺者,可配合滋阴降火的药物。
本病属西医甲状腺疾病的范畴。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一)问诊要点
问诊时应注意病人瘿肿的大小,生成时间的长短,软硬程度,平素是否急躁易怒,以及居住是否为瘿瘤好发地区。另外还应寻问病人,有无消瘦,每日大便的次数,出汗的情况和进食的情况等。本病主要应与瘰疬相鉴别,瘿瘤一般较大,在颈正中,而瘰疬一般较小,如胡豆大、在颈的两侧或耳的前后,数量多少不等。
本病以颈前肿物为特征。故应详细了解瘿肿的情况,一般质软者多为气郁,而质硬者多为瘀血。在辨证时,更应问明兼症,如胸闷,纳差,善太息多为气郁湿阻,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多为火热之象。
(二)分型问诊
1.
气郁痰阻
问诊:颈部肿大,有颈部发胀感觉。伴有胸闷,胸胁窜痛,喜叹息等症状。多有易生气、激动的经过。
治法:理气舒肝、化痰消瘿。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如有咽部不利者,可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以清利咽喉。
2.
痰结血瘢
问诊:颈部肿大,随吞咽而活动,质地较硬,并伴有胸闷,纳差等。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结块较硬者,可加重活血药的用量,如三棱、莪术、炙山甲、丹参等;有热象者,可加夏枯草、丹皮、玄参等。
3.
肝火旺盛
问诊:颈前肿大,质地柔软、光滑。伴烦热多汗,情绪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抖舌颤,口苦咽干。
治法:清肝泄火。方用枙子清肝汤加减。手抖明显者,可加钩藤、石决明、白蒺藜,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
4.
心肝阴虚
问诊:颈前肿大,质地柔软。伴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抖汗出,眼干目眩,倦怠乏力。
治法:滋阴补心、养血柔肝。方用天王补心丹和一贯煎加减。手抖明显者,加钩藤、白疾蒺藜、白芍;大便溏泻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

 

 

【水肿的问诊】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病证。主要是因为风邪外袭,感受湿邪,或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导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脾主运化输布;肾为水之下源,司开合。三脏失司,则可见水湿停留。但三脏之间,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这是水肿的关键。如果水肿失治误治,必然导致肾阳衰微,可使水肿更加严重。在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寻,最常用的是利尿法。此外对于面部的水肿,可用发汗法。对正气不足的可用扶正固本法和健脾利水法,对于全身严重的水肿,正气未虚而水肿严重者,可用泻下逐水法。总之,水肿的治疗,要注意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一般说来,水肿的消退,不等于余邪已尽,病根已除,要注意扶正与祛邪并用,纯补则可使水肿复发。在水肿的消退阶段,宜用祛邪面不伤正,扶正但不留邪的和法治疗。待余邪已尽,再根据气血阴阳的偏损情况,合理进行善后调补。
西医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不良等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可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在问诊时,要注意病人水肿的部位,是以颜面为主,还是以下肢为主。水肿的时间,是在清晨,还是在傍晚,或是在活动以后。水肿的程度,是否可有凹陷,以及病程的长短和水肿前有无诱因等。如果水肿在腹部,皮肤苍黄,则为鼓胀;如果局部肿胀疼痛,色泽焮红,可能是痈疽,不属水肿范畴,应注意区别。
除水肿这一主症外,还应通过问诊,了解兼夹症的情况,以确定病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如果以头面部为主,多为风邪引起;从下肢开始的,可为水湿之邪引起。凡感受风邪、水气、湿毒、湿热诸邪,多为表、热、实证,应按阳水论治;凡因饮食、劳倦、房劳过度,损伤止气所致的,多属里、虚、寒证,应按阴水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风水泛滥
问诊:眼睑浮肿,来势迅速,甚者遍布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偏于风寒者,兼见恶寒,咳喘。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利水。方用越婢加术汤加减。属风热偏盛,咽喉肿痛者,可加板蓝根、桔梗、连翘;尿少者,可加鲜茅根、车前草;属风寒偏盛者,去石膏,加苏叶、防风。
2.
湿毒浸淫
问诊:眼睑浮肿,逐渐遍布全身,小便不利,或身生痈肿,恶风发热。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干燥者,加大黄、芒硝。
3.
水温浸渍
问诊:病人可有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休困重,心胸憋闷,恶心纳呆。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用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如有咳喘者,可加炙麻黄、杏仁、葶苈子。
4.
温热壅盛
问诊:病人全身浮肿,皮肤发亮,胸脘病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
治法:清热利湿。方用疏凿饮子加减。
5.
脾阳虚衰
问诊:身体肿胀,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方用实脾饮加减。小便短少明显者,加桂枝、泽泻。
5.
肾阳不振
问诊:面浮身肿,心悸气短,腰部疼痛,畏寒怕冷,神疲乏力,面色晦暗。
治法:温肾壮阳利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若小便量多,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若心悸、口唇紫绀,可加大附子用量,另加桂枝、炙甘草、丹参。

 

 

【淋证的问诊】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金匮要略》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证可分为气淋”“热淋”“石淋”“膏淋”“劳淋。主要是因为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食物,或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或外阴不洁,或老年体虚,或久病不愈,正气不足。导致膀胱澄热,肝郁气滞或脾肾亏虚。从病机看,淋证不外虚证和实证两类。在治疗上,实证、热证当以清利为法,虚证则以淡渗为主,不可过于进补。
西医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等相当于此病。
(一)问诊要点
问诊时应注意是否有尿道疼痛,有疼痛方能诊断为淋证。还应注意病人是否有情绪波动的病史;病程的长短,病程短的多为实证,病程长的多为虚证;以前就有此病,反复发作,近来症状加重,有可能为虚实夹杂。如果尿中有血,但无尿道疼痛者,应诊为血尿;小便混浊色白,与膏淋相似,但无尿道疼痛,应诊断为尿浊。在问诊时要注意区别。
本病是以尿道疼痛或下腹部拘急疼痛为主症。如果尿道有灼热感应为热淋;少腹胀满,小便艰涩疼痛,尿有余沥,应为气淋;尿中带血而疼痛,应为血淋;尿中带有砂石,应为石淋;小便混浊色白,应为膏淋;如果小便淋沥不尽,遇劳即发,应为劳淋。
(二)分型问诊
1.
热淋
问诊: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疼痛,或有发热恶寒,口苦纳差,腰部疼痛,大便干燥。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
2.
气淋
问诊:如有尿道涩痛,淋沥不尽,下腹部胀满疼痛,属实证;如有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晄白属虚证。
治法:实证宜理气疏导,方用沉香散加减,胸胁胀满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虚证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3.
血淋
问诊:实证小便时热涩疼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可伴有心烦等症,虚证尿道涩痛,但不显著,伴腰膝酸软,冲疲乏力。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尿血量多,可加三七粉,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4.
石淋
问诊:尿中时有砂石排出,小便艰涩,有时可伴有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伴有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
治法:清热利尿,排石通淋。方用石苇散加金钱草、海金砂。腰腹绞痛剧烈者,可加白芍、甘草;尿中带血者,可加大小蓟、生地、藕节、白茅根。
5.
膏淋
问诊:如果病人有尿液涩浊色白,久置沉淀如絮状,尿道涩热疼痛为实证。如为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尿道涩痛,尿液色白如脂,伴形体消瘦,身倦乏力,腰膝酸软为虚证。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若少腹拘急疼痛明显,可加青皮、乌药、沉香。虚证宜补虚固涩,方用七味都气丸、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6.
劳淋
问诊:病人小便涩痛,但不显著,患病日久,反复发作,遇劳即发,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治法:健脾益肾。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癃闭的问诊】
瘾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瘾闭的发病,主要病位在膀胱,且与三焦、肺、脾、肾关系密切。肺失其职,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不运化,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液不能输布;肾脏亏虚,常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司,而出现滴尿皆无的情况。瘾闭治疗得当常可痊愈,如果失怡或误治,常可使病情加重,出现头晕、气促、呕吐、水肿等关格的表现,进一步发展即可导致死亡。痛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在于通。实证宜清利湿热,疏理气机,畅通水道;虚证则宜滋补脾肾,以助膀胱气化,而使小便自通。
西医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所致尿少、尿闭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问诊时要针对病人小便的情况,比如员病时间的长短,排尿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尿道疼痛等。本病可突然发作,也可逐渐形成小便点滴全无,伴有下腹部胀或不胀,但无尿道疼痛的感觉。这点可与淋证鉴别,痛者为淋,不痛为癃闭,而且淋证每日排尿总量正常,而烧闭排尿总量减少或点滴全无。
本病是以尿少为临床特征,但可因虚或实引起,所以在问诊时要通过兼夹症来判断。一般说来,发病急骤,小腹胀痛,小便短赤,苔黄腻或薄黄者为实证;而起病缓慢,面色少华或晄白、小便排出无力,精神疲乏,气短,语声低微,舌质淡者为虚证。
(二) 分型问诊
1.
膀胱湿热
问诊:病人可诉说有小便艰涩,植少而短赤,伴小腹胀满,口苦口粘,口渴而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燥。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用八正散加减。若有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
2.
肺热壅盛
问诊:小便涓滴不通,或点滴不爽,伴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方用清肺饮。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杏仁,以宜肺通便。
3.
肝郁气滞
问诊:小便不涌或通而不畅,伴胁腹胀满,情志抑郁。
治法:舒肝理气,通利小便。方用沉香散加减。若气郁化火,可加龙胆草、山栀。
4.
尿路阻塞
问诊: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伴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方用代抵当丸加减。
5.
中气不足
问诊:排尿困难,欲便不能,伴有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细。
治法:健脾益气,化气行水。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6.
肾阳衰惫
问诊: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伴有面色晄白,神气怯弱,畏寒,腰膝冷而酸软无力。
治法:湿阳益气,补肾利尿。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若见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可加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腰痛的问诊】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因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是因为久居湿地,感受湿邪,久病体虚,或劳欲太过,或跌仆闪挫,引起湿邪,瘀血阻滞。或精亏失养而发生腰痛。腰痛发生后,可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腰痛的治疗,首先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邪实者,宜祛湿、活血、通络;木虚者,应该补益肾气。
西医的腰肌劳损、扭伤、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肾盂肾炎等所致腰痛均可属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都可以诊断为本证。在间诊时要注意病人的年龄,有无扭伤的病史。一般说来,发病急骤,有跌仆闪挫、感受外邪的病史,属表证、实证;而患病日久,或因房事不节等引起,腰痛不甚,按则痛减者,属里证、虚证。
(二)分型问诊
1.
寒温腰痛
问诊:腰部冷痛重着,活动不利,逐渐加重,静卧时疼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方用甘姜苓术汤加桂枝、杜仲、川断。痛连肩背,或关节游走性疼痛,可与独活寄生汤合用。
2.
湿热腰痛
问诊:腰部疼痛发热,可伴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用四妙散加味。如果有腰膝酸软,口舌咽干,手足心热是伤阴之象,可与知柏地黄丸合用。
3.
瘀血腰痛
问诊: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活动不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如有明显的扭伤史,可加乳香、青皮,以增加行气活血的效力。
4.
肾虚腰痛
问诊:腰膝酸软疼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休息痛减,偏阳虚者,伴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偏阴虚者,伴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偏阴虚者,宜滋补肾,方用左归丸。如无明显阴阳偏虚,可服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

 

 

【消渴病的问诊】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床为特征的病证。正如《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本证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加之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或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之阴津;或为房室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重点在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本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出现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的表现。如因失治或误治,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胸痹、中风、白内漳、雀盲、水肿、痈疽,最后可因阴竭阳亡而见昏迷,四肢厥冷等危象。消渴病按其症状,又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总的治疗原则为初期清热燥湿,中期益气养阴,后期阴阳双补。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
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等属于本病的范畴。但目前上要是指糖尿病。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病人是否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的症状。有症状的病人全天任意时刻的血糖多≥ 11.1亳摩尔/200毫克/分升),或空腹血糖≥7.8 毫摩尔/(140 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消渴病,无症状的病人,则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来确定有无消渴病(糖尿病),问诊时还门注意病人有无并发症的情况,如有无视物不清,双下肢是否水肿,有无四肢蚁走感或烧灼祥疼痛,有无尿渚留或尿失禁、腹泻、便秘交替、肢端溃烂坏死等。还应询问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类似的病人。女病人应询问有无畸胎、早产、流产及巨大胎儿史,男病人应注意有无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多汗、腹泻、心悸等症状,以便与瘿病相鉴别。
本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可根据症状的侧重不同,将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口干多饮者为上消,多食易饥者为中消,多尿或水肿者为下消。
(二)上消分型问诊
肺热津伤
问诊:病人可有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伴有乏力。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若烦渴引饮,脉洪大,乃肺胃炽热,耗损气阴之候,可用打虎加人参汤,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或用西洋参泡水。
(三)中消分型问诊
胃热炽盛
问诊:病人可有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或有口舌生疮。
治法:清胃泄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黄连、栀子。如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以润燥通腑。
(四)下消分型问诊
1.
肾阴亏虚
问诊:病人可有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如见烦躁,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可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若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若伴困倦、气短、舌淡红者,宜酌加党参、黄苠等益气之品。
2.
阴阳两虚
问诊:病人仅有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方用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痹证的问诊】
痹证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则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本证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不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如《素间·痹论》认为此证起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从所见的症状分类,则有行、痛、着、热之别,以病位的浅深分型又有皮、肌、脉、筋、骨之殊。若病久不已,复感外邪,内客脏腑,更可演变成为肺、脾、心、肝、肾、肠、胞等脏腑诸痹。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有颇多论述。大量文献与近代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体素质、产后、外伤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且病位的浅深、治疗的确当与否、机体的抗病能力强弱,以及是否复惑外邪,对病情的转归及预后,都有直接的影响。后世医家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加以仔细观察,不断总结,逐渐趋于完善。近些年来,焦树德教授又把关节变形的痹证统称为尪痹,丰富了祖国医学对痹证的认识和治法。
西医的急慢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疾病、风湿热等病属本病范畴。
本病的起因和形成,主要是由于脏腑气血亏虚、正气不足,以致营卫之气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入肌腠、经络,深伏筋骨,流注关节,故本病具有关节疼痛,肌肉酸软麻木,身体重着的症状。并可因长期受气候环境影响而成者。又可因感受风寒湿邪偏胜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若湿热素盛或素体阳盛,或三气杂感郁而化热,则为热痹。个人的体质不同、感受外邪的轻重各异、病性的寒热有别,故受病的浅深也因之而异。
(一)问诊要点
本病可通过问诊及必要检查确诊。在问诊过程中,首先应询问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关节疼痛的时间等。除湿热痹外,诸痹皆逢寒则剧,得热则舒,每遇阴雨天则与人体相感应。还应询问关节外形是否肿胀,疼痛的性质如何,既往有无痢疾史、外伤史、结核史、过敏史等,以有利千辨证治疗。要辨别阴阳寒热虚实,以利于用药;还要与痿证相鉴别。
(二)分型问诊
1.
行痹(又称风痹)
问诊:四肢肌肉关节疼痛、酸楚,浒走不定,以腕、肘、髋、膝、踝等人关节为多见。关节屈伸不利,或恶寒发热。
治法:祛风通络,佐以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若尤汗身烦痛,加麻黄、苍术解表除湿;若多汗恶风,一身掣痛为旧风虽出新风又入,加黄芪、白芍实卫和营;关节强痛、屈伸不利,加蜣螂、灵仙、苡仁。
2.
痛痹
问诊:肢体关节剧痛,痛有定处,得热痛减,日轻夜重。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若湿热阻滞阳气,麻木甚者,加茯苓、半夏、柱枝;若疼痛日久不去,关节寒冷拘挛者,用大活络丹或小活络丹。
3.
着痹(又称温痹)
问诊:肢体关节、肌肉肿胀疼痛,重着,晨僵,痛处固定,阴雨天更甚,甚则腰膝冷沉,足肿,苔白腻。
治法:除湿运脾,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或兼恶寒发热,身烦疼者,去川乌、当归,加白芷、藿香以解表化湿;小便不利,身浮肿者,加泽泻、猪苓以利小便。
4.
热痹
问诊:关节肌肉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兼有发热恶风,口渴,心烦,小便黄,苔黄,脉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疏风利湿。方用加减木防己汤。若热痹日久不愈,再感湿热,皮肤色暗,肌热者,用秦艽四物汤加减

 

 

【痿证的问诊】
痿证是以筋骨痿软无力,肌肉瘦削,皮肤麻木,甚至手足不能随意运动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在《素问·痿论》中指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产生痿软证候。在治疗法则上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固时《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认为湿热也是痿证的发病原因之一;宋代医家又提出了内脏气血不足是痿证的病机特点,《临证指南医案·痿》指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四脏气血津精不足是导致痿证的直接因素。总之痿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痿缩、重证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疾病,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痿证虽以两足痿软为多见,亦有手、足,舌、腰、膝俱痿弱不用的。必须审证求因,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治疗。
痿与痹、中风不同。痹证日久,亦有肌肉消瘦麻木,与痿相似,但痹证则多有疼痛症状。中风后遗证与痿证亦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有半身瘫痪、口眼?斜,语言謇涩等症状,痿证则无这些症状。
痿证多因湿、热、痰、瘀以及气阴不足等形成,治法以清热、除湿、祛痰、活血、补气、润燥为主。临床上常见虚中夹实之证,又当根据情况祛邪与扶正同时并用。
(二)分型问诊
1.
肺阴不足
问诊:两足痿弱,皮肤枯燥无汗,喘咳无痰,咽干便结,五心烦热,舌绛苔少,脉细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方用清燥救肺汤。若病久面色晄白,神倦气短者,去桑叶、石膏、枇杷叶,加黄芪、白芍、生地益气养营。
2.
湿热不攘
问诊:两足痿软微肿,身重胸痞,小便赤涩热痛,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坚阴。方书加味二妙散。如两足热甚,口干舌燥者,加苦参、知母、麦冬、银花。
2.
湿痰留滞
问诊:下肢痿弱无力,麻木不仁,并见头目眩晕,时欲呕恶,苔腻。
治法:祛痰运脾。方用二陈汤加味。若膝胫逆冷,脉沉迟者,为脾肾阳虚,加白术、附子温脾肾以扶阳。
4.
肝肾亏虚
问诊:多见咽干,目眩,发落,腰痛不能举,下肢肌肉消瘦,步履全废,遗精阳痿,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方用虎潜丸。如两足灼热,火上冲者,去干姜、陈皮,加元参、山药、地骨皮养阴清热;若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者,加人参、黄芪、鹿角胶、菟丝子、杜仲。
5.
气虚血瘀
问诊:两足痿软不用,甚至手足俱废,肌肉麻木不仁,面黄肌瘦,神倦短气,唇舌紫暗。方用圣愈汤加味。如手足麻木重,舌痿不能伸缩,无痰者,为血瘀气滞,去白芍,加赤芍、三七、橘络、木通以通络行瘀;如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痰弱,为瘀血久留,用大黄蟅虫丸缓中补虚。

 

 

【内伤发热的问诊】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此外,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者,亦屑内伤发热的范围。本病主要由情志、饮食、劳倦等内因引起,亦有少数始为外感,久则导致脏腑亏虚而引起,其共同病机是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根据不同情况而以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为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内伤发热病程较多缠绵,其预后与引起的原因有密切的关系,大多疗效较好,兼杂多种症状、病情复杂的患者疗效较差。及时治疗外感发热及其它疾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节饮食等,有助于预防内伤发热。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发热的病史、病程及发热出现的时间、急缓、热型、兼夹症状,有无其它明显不适,有无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疼痛等症以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本病以发热为主症,应通过问诊了解始发热是否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女性多为肝郁发热;下午、晚间发热或某些局部发热多为瘀血发热;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为气虚发热;有失血病史多为低热属血虚发热;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属阴虚发热。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发热
问诊: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而干。妇女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乳房发胀。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胸胁疼痛者,加郁金、川楝子以理气止痛;素体阴虚而病肝郁发热,或肝郁日久热邪伤阴者,治宜滋养肝肾,疏肝清热,可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2.
瘀血发热
问诊: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局部发热,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
治法: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热甚者,加白薇,丹皮以清热凉血。
3.
气虚发热
问诊: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自汗多者,可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固表敛汗;时冷时热,汗出恶风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
4.
血虚发热
问诊:发热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
治法: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本病亦可采用当归补血汤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此外,尚有阳虚发热之证,症见发热,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头晕嗜寐,腰膝酸痛,治宜补肾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5.
阴虚发热
问诊: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治法: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加减。阴虚较甚者,加玄参、生地、制首乌以滋养阴精。

 

 

【虚劳的问诊】
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性病证即为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失调,积劳内伤,久病不复等多种原因而致的。《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说:虽分五脏,面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曰气虚、曰血虚、曰阳虚、曰阴虚。《内经》说:虚则补之。故虚劳的治疗,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并根据其病因病机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四法。各种原因所致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至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因此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
西医的多种慢性或消耗性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晚期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其它内科疾病晚期均可归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要除外其它内科病证中的虚证,凡病程长,病情重,有气、血、阴、阳亏损持征,要有两个以上脏器受损,其中一个是肺或肾,治疗上往往难以收效的方可诊断为虚劳。要与结核病等相鉴别。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不足的症状为特征,而其它病证的虚损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因面可以鉴别。一般来说,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可见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之证;病程长者,多伤及阴阳,可见阴虚、阳虚及阴阳两虚之证。
(二)分型问诊
1.
气虚
问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倦怠自汗,易外感,咳嗽短气,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稀溏。
治法:益气补虚。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肺气虚合用补肺汤,脾气虚合用参苓白术散。
2.
血虚
问诊:头目眩晕,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月经不调。
治法:补血养血。方用四物汤加味。心血不足合用养心汤,肝血不足可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
3.
阴虚
问诊: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
治法:滋养阴液。方用大补阴丸加味。肺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汤;心阴虚者合用天王补心丹,胃阴不足加用益胃汤;肝阴虚者加用补肝汤;肾阴亏损者合用左归丸。
4.
阳虚
问诊: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面目虚浮,便溏,尿清长。
治法:温补虚阳。方用右归丸加减。心阳不足者合用拯阳理劳汤;脾阳不振者加用附子理中汤;元阳不固,遗精滑精者加用金樱子、桑螵蛸。

 

 

《虫证的问诊》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是一种发病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农村多见。常见的虫证有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就病因而论,蛔虫病常因误食沾有蛔虫卵的不洁之物而引起,进入人体后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蛔虫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可上窜于胃,引发恶心呕吐,吐蛔;钻入胆道,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成蛔厥,钻入阑门,气滞血瘀、肉腐血败,而形成肠痈。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络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是因吃了未煮熟的含襄虫的猪肉或牛肉,从而使囊虫进入肠道所致。钩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多因钩蚴接触人体皮肤,并钻入皮肤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所致。蛲虫病多见于儿童,因吞入蛲虫卵引起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产卵常致肛门疮痒,姜片虫病多因进食生菱角、生荸荠,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上述几种虫类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损伤脾胃运化,扰乱脏腑功能,吸吮水谷精微、秏伤入体气血。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委靡,时见腹痛或有异嗜。对虫证的治疗,主要是驱除虫体以消除病因,健运脾胃以改善症状。
西医的蛔虫症、胆道蛔虫、绦虫症、蛲虫症、钩虫症和姜片虫症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虫证病人以面黄肌瘦,精神委靡,腹痛及嗜异为共同症状。但因感染不同的重提而症状有轻重程度的差别,并具有不同的症状特点,正如《景岳全书·诸虫》说:虫之为病,其类不一,或渐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为害,则为腹痛,食减,渐至羸痩而危者有之。经问诊及必要的化验虫卵的检查,即可做出正确诊断。如经常表现脐周疼痛,大便中见蛔虫即为蛔虫症;如人体渐瘦,乏力,粪便中见有节状寸白虫多为绦虫病;如好食易饥,肌色萎黄,面足浮肿多为钩虫病;如肛门奇痒,夜间有线头状白虫跗于肛门周围则为蛲虫病;如肢痛腹泻,粪便中有见姜片虫体则为姜片虫病。
(二)蛔虫病分型问诊
1.
肠蛔虫病
问诊: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嗜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伴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
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方用化虫丸加味。若腹痛剧烈则用乌梅丸安蛔驱蛔。
2.
蛔厥
问诊:骤然发作胃脘部及右胁剧烈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辗转不安,呕吐蛔虫,痛止如常人,腹壁柔软。
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方用乌梅丸加减。待痛止或痛减后用胆道驱虫汤。
(三)绦虫病问诊
问诊:上腹部或全腹部隐隐作痛,或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时见白色节片。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方药可用棕椰60120克,切碎,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可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
(四)钩虫病分型问诈
1.
脾虚湿滞
问诊:面色萎黄或面苗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方用黄病绛矾丸加减。
2.
气血两虚
问诊: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
治法: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木香、砂仁及榧子、雷丸、槟榔、鹤虱、贯众、百部等驱虫之品。
(五)蛲虫病问诊
问诊: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可见肛门周围细小蠕动的白色虫体,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
治法:驱虫止痒。方用追虫丸。并可配合百部煎剂灌肠。并应防止重复感染,勤换内裤、被褥。
(六)姜片虫病问诊
问诊: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治法:驱虫健脾。驱虫用槟榔50克,文火煎煮1小时,取汁晨服。合黑丑研粉内服效更佳;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交媾阴茎痛的问诊】
交媾阴茎痛是指同房时,阴茎疼痛,甚则牵引少腹作痛.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以下方面:肝经绕阴器,肝主筋,房事时宗筋主事,可因肝郁气滞或寒凝肝脉,使肝之经脉不利,阴器脉络失和而同房时阴茎疼痛;或囚肾虚,不能涵养肝木,肝脉夫养,宗筋经脉不利;或因外伤,房事不慎,损伤茎脉,茎脉瘀阻,同房时血脉不利而疼痛。
西医的性交疼痛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根据同房时在阴茎勃起后,感阴茎疼痛,甚则痛引少腹即可诊断,应了解平素有无阴茎疼痛,其疼痛是否与勃起有关,是否与射精有关,应与射精疼痛相鉴别。交媾阴茎痛平素不痛,仅在勃起后感疼痛,与勃起有关而与射精无关。
本病应根据其疼痛性质与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气滞
问诊:房事时阴茎胀痛,勃起不坚,性欲低下。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善太息。
治法:疏肝理气。方用逍遥散加减。
2.
寒凝肝脉
问诊:性交时阴茎冷痛,甚至痛引少腹,或小腹拘急不舒,或有阴茎内缩,小腹冷痛,伴畏寒肢冷。
治法:暖肝散寒。方用暖肝煎加减。
3.
肝肾阴虚
问诊:性交时阴茎隐隐作痛,时轻时重。伴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治法:滋肾养肝。方用一贯煎加减。
4.
茎脉瘀阻
问诊:性交时阴茎刺痛。色紫,硬胀,阴茎络脉怒张,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射精疼痛的问诊】
射精疼痛是指性交射精时发生阴茎,尿道、会阴,甚则少腹疼痛的病证。本病发生可因房事不洁,感受湿热邪毒,或湿热内生,湿热下注精室,故射精时疼痛;或因经常忍精不射,败精瘀阻精道.或因外伤、房事不慎,损伤精道,或因七情因素,以致气滞血瘀等,导致精道密阻不通,故射精时疼痛;或因阴虚火旺,阴液亏虚,不能润滑精道,导致射精时疼痛。
西医的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等的炎症引起射精时疼痛,或因性生活过频导致前列腺分泌过度引起射精疼痛均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在问诊中,应了解性交中出现疼痛时间,是在勃起时发生,还是在射精时发生;疼痛的部位,是仅限于阴茎,还是在尿道、会阴部,甚至小腹部。若在性交阴茎勃起时不疼,而仅在射精时出现阴茎、会阴、尿道、小腹部任何一个部位疼痛,即可诊为本病。还应进一步了解其性欲高低,精液排泄是否通畅,量之多少,及伴有症状。
一般来说,性欲亢进多属湿热下注及阴虚火旺;性欲低下为肝郁气滞;精液排泄不畅为气滞血瘀;精液量少为阴虚火旺。
(二)分型问诊
1.
湿热下注
问诊:射精时疼痛,性欲亢进,阴部潮湿、臊臭、坠胀,小便色黄赤或混浊,排泄不畅,口苦粘腻,苔黄腻。
治法:清利湿热,方用八正散加减。
2.
阴虚火旺
问诊:射精时疼痛,精液量少,性欲亢进,阳聿易举。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治法: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3.
气滞血瘀
问诊:射精时疼痛,会阴部坠胀,精液排出不畅,或精液中夹有血块。伴情志不舒,胸胁胀满。
治法: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女性性高潮缺乏的问诊】
女性性高潮缺乏是指女性虽有性要求,性欲正常或较强,但在性活动时,性高潮却经常缺乏。引起本病的发生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广嗣纪要》说:女子……精洽意美,其候亦有五也,娇吟低语,心也;合目不开,肝也;咽干气喘,肺也;两足或曲或伸,仰卧如尸,脾也;口鼻气冷,阴户沥出粘滞,肾也。有此五候,美快之极。如肝郁气滞,疏泄不畅.欲念不能疏泄、宜畅,而出现性高潮障碍;或肾阳虚衰,温煦不足,使性机能缺乏生机而致本病;或因脾肾两虚,精血亏少,性机能不足而发病。
(一)诊断要点
本病是指女性有性要求,但在性活动时,缺乏性高潮,缺乏快感的病证。故诊断主要是通过问诊,根据患者主诉来诊断。本病可伴有性欲低下,但与性欲低下、性冷淡是有区别的。
本病辨证分型应通过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辨其虚实。伴见烦躁易怒或闷闷不舒者为肝郁气滞;伴腰疼,少腹虚寒者为肾阳虚衰;伴形瘦面黄,精神委靡者为脾肾两虚。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气滞
问诊:性高潮缺乏,对性生活索然无味,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
治法: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如脾气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者,用丹枙逍遥散加减。
2.
肾阳虚衰
问诊:情动而无高潮,交而无快感,多有性欲低下,伴少腹虚冷,腰痛,夜尿频数或有月经稀少。
治法:温肾壮阳。方用赞育丹加减。
3.
脾肾两虚
问诊:性欲高潮障碍,性感缺乏,头晕目眩,形瘦面黄,精神委靡,腰痛,纳差,便溏。
治法:健脾益肾,益精养血。方用温土毓麟汤。

【女子梦交的问诊】
女子梦交是指妇女在梦中与男子交媾的一种病证。属于女性性功能障碍之一。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肾虚为邪所乘,邪客于阴,则梦接内。指出了梦交发生的内在原因为肾虚,而外在因素则是邪客于阴。可因阴阳两虚,阳气浮动,扰精而出;或因肝肾阴虚,相火妄动,扰动下焦,则梦中与人交合;或因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发为梦交;或因痰湿内蕴,胆火扰心,心神不宁而致病。
(一)问诊要点
根据妇女有梦中与男子交媾,即可诊为本病。应注意本病与性欲亢奋相鉴别。
本病辨证分型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辨其虚实,寒热。
(二)分型问诊
1.
阴阳两虚,阳气浮动
问诊:梦与男子交合,失眠多梦,精神委靡,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
治法:调和阴阳,安神宁志。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白芍、茯神、柏子仁、黄柏。
2.
肝肾阴虚,相火妄动
问诊:梦幻纷纭,梦则性交,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情急躁,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治法:滋补肝肾,清火宁心。方用六味地黄丸加龙骨、牡蛎。
3.
心脾两虚
问诊:梦中与男人交合,失眠健忘,头昏心悸,乏力倦怠,纳少便溏。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琥珀、朱砂。
4.
痰湿内蕴,胆热扰心
问诊:夜寐不安,眠则梦交,惊悸不宁,形体肥胖,呕恶欲吐,口苦,脘腹满闷。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

 

 

【性交阴痛的问诊】
性交阴痛是指妇女在同房时,出现阴道疼痛,严重时影响正常性生活,以致不能进行性交的一种病证。中医亦称为交媾阴痛”“嫁痛”“小户嫁痛”“新室嫁孔痛。本病重时,可牵引少腹疼痛,故又名吊阴痛。本病的发生可因精神因素,致肝气郁滞,疏泄不达,经络阻滞,而发生房事阴痛;或因肝郁化火,火热灼阴器而致;或因肝郁气滞、寒凝等而致瘀血内阻,血流不畅,冲脉瘀阻,不通则痛;或肝肾阴虚,精亏液少,阴道失润,而房事阴痛;外感湿热,或脾虚内生水湿,郁久化热,湿热下注,使外阴、阴道失和而致交媾阴痛。
(一)问诊要点
根据在房事中或房事后出现阴部疼痛、即可诊为房事阴痛。但应进一步了解发生疼痛时间,疼痛范围,疼痛性质,是否有阴部干涩,平素有无小腹疼痛史等。并应结合妇科检查,是否有器质性改变,如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畸形、处女膜狭小等因素所致性交阴痛。
本病主要是根据具疼痛具体表现及平素全身怔状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气滞
问诊:性交则阴道疼痛,阳具深刺尤甚,前者牵引少腹疼痛。伴胸胁胀闷不舒,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
治法:琉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2.
肝郁化火
问诊:交合阴痛,自感灼热而痛。伴脾气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耳鸣目胀。
治法:疏肝泄火,养阴止痛。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3.
瘀血内阻
问诊:性交阴痛,有如针刺,牵引少腹刺痛,甚则疼痛难忍。伴见经行腹痛,月经色暗,有瘀块,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4.
肝肾阴虚
问诊:交接阴痛,阴道干涩,性生活困难,性欲淡漠。伴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痛腿软。
治法:补肝益肾,润燥止痛。方用左归丸加减。
5.
湿热下注
问诊:性交时阴部或阴道内疼痛,小腹坠痛。平素时有腰骶疼痛不适,白带多,色黄有臭味,或有尿道灼热,小便涩痛。
治法:清热利湿,祛邪止痛。方用萆薢湿汤加减。

 

 

【阴道痉挛的问诊】
阴道痉挛是指在性交前或性交时出现阴道肌肉,乃至会阴部、大腿内侧肌肉持续性抽搐痉挛。本病发生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性交有关。中医则认为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可因肾阴虚,精血亏少,不能湍养筋脉,阴道失润而致性交时阴道痉挛;或因肾阳虚,命门火衰,寒凝肝脉,而致病;或因肝血亏,不能养筋,筋脉失养而发生阴道痉挛。
(一)问诊要点
根据在性交前,或性交中出现阴道肌肉痉挛则可诊为本病。还应了解痉挛范围是仅限于阴道、会阴,还是有整个盆腔肌肉、大腿内侧肌肉,是否影响性生活,是否伴有性交疼痛,并结合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阴道痉挛。
(二)分型问诊
1.
肾阴虚
问诊:阴道痉挛,性交时阴道分泌物少,阴道干涩,伴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质红,无苔或少苔。
治法:补肾填精,养阴解痉。方用左归丸加减。
2.
肾阳虚
问诊:阴道痉挛,伴阴道疼痛。伴畏寒肢冷,腰腹冷痛,面色晄白。
治法:温肾助阳,缓急止痉。方用暖肝煎加减。
3.
肝郁血虚
问诊:房事时阴道痉挛,甚至会阴部、大腿内侧肌肉痉挛,伴阴道疼痛。平素有胸胁和乳房胀痛,经行腹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等。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止痉。方用解痉汤。

 

 

 

 

【女子阴痿的问诊】
女子阴痿是指女性阴道干枯,萎缩,分泌物少,干涩不舒,性功能减退的一种证候。本病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亦可见于青年妇女,严重时可伴有乳房萎缩、防经等症状。本病发生可因肾阳虚,冲任失去温煦生养,阳虚宫寒,或肾阴虚,冲任亏损,胞宫、阴道失养而致;或因失血过多,或化源不足以致气血亏损,不能温养、润泽阴道、胞宫而发为阴痿;或因肝郁不舒,以致肝经上行胸协、乳房、少腹、阴户所过之处,不能正常疏泄生发而致本病。
西医的更年期、绝经期妇女,席汉氏综合征,各种原因所致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阴道干涩、萎缩,性欲减退等均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根据病人阴道干枯、萎缩,分泌物少,性交涩痛,甚至影响性交,伴性欲减退,即可诊为阴痿。还应了解月经是否正常,有尤闭经,乳房是否有萎缩,多大年龄,有无烘热汗出等,应与性欲减退相鉴别。
(二)分型问诊
1.
肾阳虚衰
问诊:阴道干涩,性欲减退,阴毛稀少,性交时干涩疼痛,甚至外阴、阴道萎缩,乳房亦萎缩。伴畏寒肢冷,夜尿频数,或月经错后,或闭经。
治法:温肾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2.
肾阴亏虚
问诊:阴道干涩,性交时干涩疼痛,分泌物少,伴口干咽燥,头晕耳鸣,手足心热。
治法;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
3.
气而虐弱
问诊: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外阴、阴户萎缩,乳房萎缩。伴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忻忡。多有产后大出血史。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补肾。方用十全大补汤加紫河车、仙茅、仙灵脾。
4.
肝郁气滞
问诊:阴道干涩,性交干涩疼痛,性欲减退,缺乏快感。伴精神抑郁不舒,胸胁乳房胀满疼痛,或经行腹痛,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柔肝。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交媾出血的问诊】
交媾出血是指男女交媾时,有阴道出血。《医学入门》说:交接出血,乃房室有伤肝脾,虚不藏血。《妇人规》说:凡妇人交接即有出血者,多由阴气薄弱,肾元不固,或阴分有火而然。《济阴纲目》说;女人交接,阳道违理及他物所伤犯,血流沥不止。因此本病的发生可因心脾两虚,统摄无权,交接之时,气血大动,冲任受损而发生交接出血;或因肝郁化火,下扰血海,迫血妄行,冲任失调,交接时,情绪激动而出血;或因房室不节,经行产后出血,以致冲任受损,而发生交接出血。本病应以止血为主要治则,根据不同证型而治之。
(一)问诊要点
根据性交时有阴道出血即可诊断为交媾出血。但对本病应结合妇科检查及其它检查,排除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颈癌等病变。
本病分型间诊应了解其出血量之多少,出血之色、质,有无血块,有无腹痛,及全身症状,以辨其虚实、寒热。
(二)分型问诊
1.
心脾两虚
问诊:交接时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气短心悸,健忘失眠,神疲乏力,少腹坠胀。
治法;养心益脾,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伏龙肝、仙鹤草。
2.
肝郁化火
问诊:交接出血,量较多,色红,多有胸闷不舒, 闷闷不乐,或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乳房胀痛。
治法:舒肝解郁,凉血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
3.
冲任损伤
问诊:交接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疼痛,或有经期延长,肢软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兼祛瘀滞。方用圣愈汤合失笑散加益母草。

 

 

【血精的问诊】
血精是指男子精液中夹有血液。《诸病源候论》说:虚劳精血出候,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七情亦极,气血俱虚,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矣。本病亦称赤浊。本病发生可因先天不足,素体阴虚,或房事不节,思虑操劳过度,阴液耗损,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血从内溢则为血精;或因房劳过度。精室空虚,湿热入侵,损伤血络而致病;或因相火炽盛。热灼脉络;或因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脾不统血,则精血并出,血精日久,更加损伤气血。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精液中有肉眼可见血液即可诊为本病。应进一步询问血量之多少,颜色是鲜红、淡红还是暗红,有无血块,是否每次均有血,还是偶有,是否伴有阴茎疼痛,性生活是否正常等。
本病主要应通过问诊,根据其兼症进行辨证分型。
(二)分型问诊
1.
阴虚火旺
问诊:血精,原较稠厚。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梦遗。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大补阴丸加苎麻根、茜草、地榆。
2.
相火炽盛
问诊:血精,色红。哥多,阳事易举,性欲亢奋,面红潮热,烦躁。
治法:清火凉血。方用龙肝泻肝汤或知柏地黄汤加白茅根、生地榆。
3.
湿热内蕴
问诊:血精,颜色鲜红,射精疼痛,睾丸坠胀热痛,小便黄赤,尿频尿急。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止血。方用八正散加藕节、白茅根。
4.
气血虚弱
问诊:血精,色淡红,质稀薄。伴神疲乏力,头晕气短,纳差便溏。
治法:补益气血,固涩止血。方用八珍汤加仙鹤草、乌贼骨。

 

 

【不射精的问诊】
性交时有正常性兴奋,阴茎能勃起,但不能达到性高潮,没有精液射出者,称为不射精。不射精可导致不育,正如《诸病源候论》说:泄精,精子射出,但聚于防头,亦无子。本病发生可因恣情纵欲,精失过多,真阴亏损不能上济心阴,以致心火亢盛,水火失济,精关不开故交而不泄;或因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伤肾,恣情纵欲伤肾,肾阳虚衰,无以化气,推精无力,故不能射精;或因性欲妄动,突然受惊,气血逆乱,精寓血中,致精不出,惊恐伤肾,肾伤精关失司而致病;或因心脾两虚,气血生化无源,因精血同源,故生精之源亦不足,而精少不泄,或因精神因素,肝郁气滞,或肝经湿热,以致肝失疏泄,精关失司而不射精;或因病久入络,跌仆外伤,败精瘀积,或肝郁气滞日久,均导致气滞血瘀,经脉闭阻,精道亦因瘀阻而不排精。治疗应根据证型分而治之。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应了解性交时阴茎能否勃起,有无性高潮,是否有射精感,有无精液流出,是否有不育症。根据有勃起,但性交过程中无性高潮和射精,即可诊为不射精。应与阳强相鉴别,阳强是长时间勃起不倒,有精掖流出,或能射精;不射精没有精液流出,移时痿软,不会长时间坚硬。还应与逆行射精相鉴别,逆行射精虽亦没有精液流出,但病人有性高潮,有射精感,这是与不射精完全不相同的。还应询问其性生活过程,对性生活的认识,有无心理创伤,家庭生活是否和睦,有无其它病史等。
本病以性交过程中无性高潮和射精为主症。其辨证分型主要根据其伴随症状,辨其寒热虚实及所在脏腑。
(二)分型问诊
1.
心肾不交
问诊:性欲旺盛,阳事易举,但无快感高潮,不能射精,移时痿软,或有梦遗,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
治法:滋肾养心,交通心肾。方用大补阴丸合三才封髓汤加减。
2.
肾阳不足
问诊:性欲淡漠,阴茎勃起但不坚,能性交但无高潮,不能射精,短时即软。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频数或尿有余沥不尽之感。
治法:温肾壮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3.
惊恐伤肾
问诊:性欲正常,能勃起,性交无高潮,亦不射精。伴心惊胆怯,易怒多疑,心烦失眠。
治法:益肾养心,安神定志。方用安神补心丹加减。
4.
心脾两虚
问诊:性欲减退,勃起正常,但无高潮和射精。兼有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纳少便清。
治法: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
5.
肝郁气滞
问诊:性交时不射精,性欲减退,小腹睾丸坠胀,胸胁胀满,性情抑郁,善太息。
治法:疏肝解郁通关。方用开郁种玉汤加生牛漆、石菖蒲,若脾气急躁易怒,性欲亢进,交而不泄,则上方加丹皮、栀子、川楝子。
6.
肝经湿热
问诊:性欲亢进,久交不泄,移时痿软,阴囊潮湿,坠胀,或有阴囊湿疹、强痒,或睾丸肿胀热痛。伴心烦口苦,小便黄赤。
治法;泻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7.
气滞血瘀
问诊:性交不射精,或精液滴沥难出,精菹刺痛,阴部胀痛,或小腹拘急疼痛。伴胸胁胀满,情志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精。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逆行射精的问诊】
逆行射精是指在射精时,精液排入前列腺、尿道,由于神经病变、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造成膀胱颈收缩功能失调,射精时不能紧密关闭,使精液全部或大部分自后尿道流入膀胱,不从尿道口射出的病证。中医认为本病是因肾气虚,膀胱失约,精液俐流而致病;或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机逆乱,精随气逆而发病;也可因下位湿热阻滞精道,精道不畅而逆流;或因外伤,久病入络,房事不慎,损伤精道,精液不归精道而逆行入膀胱。其治疗,应根据不同证型分而治之。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应了解患者在性交后有无精液从尿道口流出,并应进一步询问性交中有无性高潮,有无射精感觉,性交后第一次小便是否混浊。若性交中有性高潮,也有射精感,但无精液流出,性交后第一次小便混浊,即可诊为逆行射精。应与不射精相鉴别诊断,不射精性交后虽也无精液流出,但性交中无高潮,亦无射精感觉。
应根据其兼症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二) 分型问诊
1.
肾虚
问诊:逆行射精,性欲低下,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数,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
治法:补益肾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2.
肝强气逆
问诊:逆行射精,脾气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失眠多梦。
治法:舒肝解郁,降气平逆,方用丹枙逍遥散加沉香、磁石。
3.
下焦湿热
问诊:逆行射精,阴囊潮湿,小便混浊、余沥不尽,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方用萆薢分清饮加生牛膝、穿山甲、路路通。
4.
精道损伤
问诊:逆行射精,精道剌痛不舒,小便不畅,舌质紫暗。
治法:活血化瘀。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早泄的问诊】
早泄是指在阴茎进入阴道之前,或正在进入,或刚进入即发生射精的病证。亦名鸡精。《沈氏尊生书》说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秘本金丹》说:男子玉茎包皮柔嫩,少一挨,痒不可当,故每次交合阳精巳泄,阴精未流,名曰鸡精。早泄严重可导致阳痿,阳痿亦常伴有早泄。本病发生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纵欲过度,久病伤肾,以致肾气不足,固摄无权而发病;或因病久失调,劳倦思虑过度,损伤心脾,以致心脾气虚,摄敛无力而致病,或因房事不节,少年过多手淫,过早婚育,使阴精暗耗,阴虚火旺,扰动精室,裁精失固而致病;或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屡犯手淫,以致肝郁气滞,肝失琉泄而早泄;或外感湿热,素食肥甘,酿生湿热,流注肝经,以致肛失琉泄而发生本病。本病的治疗应根据各型分而治之,并配合心理治疗。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在未性交前过早射精,或性交时间极短,即可诊为早泄。还应询问有无手淫、婚前性交、生殖系统炎症等病史,还应与阳痿、遗精相鉴别。阴茎痿软,不能勃起,不能性交为阳痿;早泄阴茎有勃起。亦能性交,但时间极短,亦有未入阴道前即射精者。遗精则为无性生活时面射精,与本病不同,通过详细问诊容易鉴别。
本病以过早射精为主症。本病有虚实之分,发病脏腑亦有所不同,故应仔细询问其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肾气不固
问诊:早泄口多伴有性欲减退,遗精、阳物难举,或举而不坚,腰酸痛,夜尿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
治法:益肾匝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金樱子、五味子、桑螵蛸。
2.
心脾两虚
问诊:早泄。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出,纳呆便溏。
治法:补益心脾,补肾摄精。方用归脾汤加冤丝子、金樱子、桑螵蛸。
3.
阴虚火旺
问诊:阳物易举,但举而不坚,入房早泄。伴虚烦不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治法:滋阴降火,养肾固精。方用大补阴丸加女贞子、旱莲草、龙骨、牡蛎。
4.
肝郁气滞
问诊:早泄。兼见性欲减退,阴茎勃起不坚,情志抑郁,沉默少语,胸胁胀满不舒。
治法: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加减。如伴见性欲亢奋,阴茎坚硬,一触即泄,口干口苦者,加丹皮、栀子、龙胆草。
5.
肝经湿热
问诊:早泄,性欲亢进,性情急躁易怒,心烦口苦,阴囊潮湿,或有淋浊,阴痒,或有睾丸坠胀热痛,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泄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遗精的问诊】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的,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称为滑精。遗精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多由嗜食醇甘,思慕女色,劳倦太过或房室过度,造成湿热下扰,心肾火旺,气虚精滑或肾不固摄的证候.遗精日久,可造成眩晕乏力,失眠健忘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在治疗上注意分清虚实。一般实证多属心火旺盛,虚证多属肾虚。所以在上需清心安神,中则调其脾胃,在下需益气困肾。
西医的性植物神经紊乱,阴茎或垂体的某些疾病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不因性生活而精液外泄的疾病,应属本病范畴。但应注意,成年未婚男性,或婚后夫妻分居,一月遗精12 次,属正常生理现象,过多的遗精,每周2 次以上,或清醒时精液外流的方属病态。遗精应与滑精、早泄相区别。遗精是指随梦而精液外泄,可因虚或实而致病,而滑精则是无梦或清醒时精液外泄,多属因虚致病。滑精多由遗精发展而来。早泄是指房事不能持久,一触即泄。
本病是以遗精为主症。辨证时要分清脏腑、寒热、虚实,一般有梦而遗者,病位在心,属实证、热证;无梦而遗精者,病位在肾,属下元疲惫,精关不固之证。病史短者多为肾阴不足;病史长者可累及肾阳,造成阴阳俱虚。
(二)分型问诊
1.
心肾不交
问诊:多梦遗精。伴有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善恐健忘,口干舌燥,小便短赤。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三才封髓丹合交泰丸。也可用黄连清心饮。
2.
热扰精室
问诊:遗精频作,或精液随小便外流。伴小便赤涩不畅,心烦少寐,口舌生疮。
治法;清化湿热。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3.
心脾两虚
问诊:夜寐遗精,劳则更甚。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四肢困倦,面色萎黄。
治法:益气摄精。方用人参归脾丸加减。
4.
肾虚不固
问诊:遗精频作,甚则滑精,伴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健忘,颧红盗汗,口燥咽干。
治法:滋阴固肾。方用左归饮加减。阴虚有热者,可加用知柏地黄丸。遗精日久,阴损及阳,见阳痿早泄,面色晄白者,可加用金锁固精丸合水陆二仙丹。

 

 

【阳强的问诊】
阳强是指阴茎易举,甚则久举不衰的病证。又积为强中”“茎纵”“阴纵”“阳强不倒。正如《诸病源候论》说: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衰,精液自出。其病因病机如《证治要诀》说:肾消为病,比诸为重,古方谓之强中,又谓之内消,多因恣意色欲,或饵金石,肾气既衰,石气独在,精水无所养,故常发虚阳,不交精出,小便无度,唇口干焦。故本病发生可因肾精亏损,相火妄动而致,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循经下扰阴器所致;或因肝经湿热,下注宗筋而致;或因房事无度,忍情不泄,败精瘀滞,瘀久化热,茎络失和而致;或因阴部外伤、房事不节及勃起时间长久,损伤茎络,而致密血停滞,导致本病。
西医的阴茎异常勃起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阴茎易勃起,入历时间长久,性交后仍长时间不痿软,坚挺不收,甚至可达1日至数日之久,即可确诊。长久不收可致阴茎肿胀、色紫、刺痛。还应询问是否有性欲亢进,性生活是否正常,有无射精,有无疼痛等。
本病主要根据其兼症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阴虚火旺
问诊:性欲亢进,阳事易举,举而不衰。伴头晕日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方用大补阴丸加减。
2.
肝郁化火
问诊:性欲亢进,阳事易举,阴茎坚硬,久久不痿。胀痛不舒。伴脾气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晕。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治法:清泄肝火。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3.
肝经湿热
问诊:阴茎勃起坚硬不衰,茎中涩痛不适,阴部常湿,有滕臭气味,或睾丸肿胀热痛,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4.
败精阻窍
问诊:阴茎勃起久不痰软,茎中疼痛,性交中射精少,或有射精疼痛,伴少腹拘急,小便不畅。
治法:通利精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5.
茎伤血疲
问诊:阴茎勃起长久不软,坚硬肿胀,色紫,刺痛。排尿不畅,有损伤史,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阳痿的问诊】
阳痿即指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以致影响正常性生活的病证。本病多由情志失调,思虑过度,恣情纵欲或嗜食醇酒,导致肾阳亏虚,气血不足,肝失调达,湿热下注等一系列病理机制所致。在治疗上要分清寒热虚实,属湿热引起者,需要以清利为主;属虚寒者,当以补益为主。
西医的性神经衰弱,部分内分泌性疾病所致阳痿属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病人房事中阴茎的勃起情况,以及平时是否有勃起,确为房事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者,即可诊断为本病。但要注意与早泄相鉴别。前者为阴茎痰软,不能插入阴道,而后者为勃起虽坚,但不持久,一触即泄。另外年过八八之人,肾气衰退,阳事不举,属正常生理现象,在问诊时应予以注意。
在问诊时应注意分清虚实,由于恣情纵欲,思虑太过所致,多为脾肾虚衰,命门之火不足,属虚证;若因情志失调或湿热下注所致,属实证。
(二)分型问诊
1.
命门火衰
问诊:有房事太过,或少年时误犯手淫的历史。又见阳事不举,伴面色晄白,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精神委靡。
治法:补肾壮阳。方用右归丸或五子衍宗丸加减。
2.
心脾虚损
问诊:阳痿早泄,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治法: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
3.
肝郁不舒
问诊:阳痿不举,伴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胁肋胀满,胸脘不适。
治法: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加香附、川楝子、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
4.
惊恐伤肾
问诊:有受惊吓的历史,表现为阳痿不振,举而不坚,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寐不安,睡中惊叫。
治法:补肾宁神。方用大补元煎加枣仁、远志、柴胡。
4.
湿热下注
问诊:阳痿或兼遗精,伴阴囊潮湿、瘙痒,肢体困倦,小便赤涩疼痛。
治法: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丸加减。有相火妄动者,加知柏地黄丸。

 

 

【房事昏厥的问诊】
房事昏厥是指男女房事过程中,或房事结束后,出现头痛,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突然昏厥,多数经短暂休息,则可恢复正常的一种病证。又称性交晕厥”“同房发痉。古人将房事过程中出现的昏厥称为马上风,房事后昏厥称为下马风。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出现昏厥者多见。本病发生可因喜乐太过,耗伤心阳,阳气浮散,心神无所附,喜则气缓,心气涣散,阴阳之气不能相接,故在性兴奋极度时出现晕厥;肝郁气滞,疏世失调,在交合之中,情志过极,以致气机逆乱,血行不畅而致病;或因牌虚肝郁,痰湿内盛,性交之时,情欲高涨,而动阳化风,与痰相结,风痰上扰,蒙蔽心窍而发为昏厥;或因心肝血虚,在性交时心神失养而致病,或因男子素体虚弱多病,或大病久病后气血未复,交接时劳神伤气,泻精之后而精气骤脱,而发生晕厥。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出现头痛,神识昏蒙,甚至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即可诊为本病。但还应进一步询间发生昏厥的时间是在房事中,或是房事后;男子是在射精前,还是射精后;是否同房时情绪过于激动,或恐惧、紧张;是否伴有手足厥冷,而色苍白等表现,昏厥大约多少时间能恢复等。
本病分型主要根据昏厥发生时间,房事时临床症状,结合平素临床表现,辨其虚实。
(二)分型问诊
1.
喜乐伤心,心气涣散
问诊:每同房达到快感高潮时,即感心慌,继之昏厥,不省人事,四肢不温,呼之不应,多很快自行恢复正常。一般体质无异常。
治法:镇心安神,温通心阳,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牛膝、琥珀。
2.
气滞血瘀,气机逆乱
问诊:每同房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气憋唇青,肢体强直。素有情志不舒,胸胁胀满。妇女有月经不调,或有恼怒后昏厥史。
治法:活血化瘀,调理气机。方用血府逐俇汤加减。
3.
肝郁脾虚,风痰上扰
问诊:房事中昏厥,或房事后眩晕,呕吐,甚至不省人事。素有肝气不舒,胸胁胀闷,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痰涎多,舌苔白腻。
治法:舒肝健脾,祛痰降浊。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
4.
心肝血虚
问诊:每同房之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汗出,继之不省人事,平素面色不华,身体消瘦,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心悸。
治法:补血养心,柔肝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
5.
精泄气脱
问诊:男子同房时气喘汗出多,排精后突然昏厥,伴面色苍自,身出冷汁,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平素体弱。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平素宜常服十全大补汤。

 

 

【性欲亢进的问诊】
性欲亢进是指有频繁而强烈的性要求,每天可有数次性要求(包括性交),甚至达到不避亲疏的程度或经常更换性伙伴。本病发生可因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影响。中医亦称性躁狂”“花癫。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为多。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因青壮年相火偏旺,思慕异性,色欲所愿不得,情志抑郁,郁而化火,相火妄动,以致发病,或因房劳过度,肾精暗耗,虚火内生,以致性欲亢盛;或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或七情郁火、素嗜肥甘高粱厚味化热化火,火上扰于心,以致心火炽盛,灼扰心神,心神亢奋而致性欲亢盛。本病治疗应以泄火安神为主。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根据患者有频繁而强烈的性要求,多可诊断为本病。但应仔细、耐心地询问性交的频率,是否经常更换性伙伴。如每周34 次性交,身体健康则不能诊为性欲亢进。新婚时性交频繁亦应为正常。还应询问有无情绪高涨、动作过多等精神症状,有无更年期症状。并结合妇科、B 超、内分泌检查,以排除肿瘤、内分泌失常等导致的性欲亢进。
其辨证分型主要根据其兼症进行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化火
问诊:性欲亢盛,以性交为快,思婚急嫁,伴脾气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疼痛。
治法:清肝泄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
阴虚火旺
问诊:性欲亢奋,每以性交为快,男子阳兴梦遗。伴潮热盗汗,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小便黄,舌质红,少苔。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3.
心火亢盛
问诊:性欲亢奋,伴面红目赤,口干欲饮,心烦躁动,烦热少寐。
治法:清心泄火安神。方用泻心汤加味。

 

 

【性欲低下的问诊】
性欲低下是指对性交的欲望减退,对性生活的意念冷淡,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而拒绝性交。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为多。男性性欲低下多会影响勃起,性高潮、射精等过程,女性性欲低下多会导致性高潮缺乏。对女性性欲低下,中医又称为冷情症。发生本病的原因很多,有心理性、器质性及病理性改变等方面。中医认为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可因先天不足,或因房室不节、多产多育伤肾,肾虚机体缺乏生机而致病;或因精神刺激,对性生活缺乏正确认识,夫妇关系不和睦,性生活不协调等,导致肝郁气滞,气机闭塞所致性欲低下或厌恶性交;或因脾胃虚弱,久病大病后气血虚弱,机能减退;或因平素心胆气虚,畏惧性交,怕失败、怕怀孕以致心虑胆怯,恐惧房事,出现性欲低下;或因形体肥胖,或脾虚湿生,痰湿内阻,气机不达,命门之火被遏而发生本病。本病治疗应根据辨证论治分而治之。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患者对性交欲望减退,对性生活的欲念冷漠,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即可做出性欲低下的诊断。但应询问性活动频率,有无要求性交的愿望。本病性生活胶率低,每月不足2次,缺乏要求性交的愿望。还应仔细询问其原因,有无性交失败,是否恐惧性交,对性交有何看法,家庭生活是否和睦,性交过程中有无不适等,结合必要检查,以期找出原因。
本病分型问诊,主要是了解其令身伴发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伴有腰痛多为肾虚;对性生沽恐惧害怕,心悸易惊为心虚胆怯;伴情志抑郁,胸胁胀满为肝郁气滞;伴气短乏力、健忘多梦,纳差为气血两虚;形体肥胖,舌苔腻者为痰湿内阻。
(二)分型问诊
1.
肾阳虚,命门火衰
问诊:性欲低下,厌恶房事,腰疼腿软,精神委靡,畏寒肢冷,男子可有阳痿、早泄,女子可见月经后期,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治法:温肾壮阳,以兴阳事。方用右归饮加减。
2.
肾阴亏损
问诊:性欲低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身体瘦弱。
治法:益肾填精。方用左归饮加减。
3.
肝郁气滞
问诊:性欲低下,或厌恶房事,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胸胁胀痛。女子多有月经不调,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等。
治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4.
气血虚弱
问诊:性欲低下,房事冷漠,伴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多梦,头晕,皮肤干燥,唇甲淡白。
治法: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和右归饮加减。
5.
心虚胆怯
问诊:性欲淡漠,畏惧房事,心悸易惊,失眠多梦。
治法:益气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仙茅、仙灵脾。
6.
痰湿阻滞
问诊:性欲淡漠,或厌恶房事,形体肥胖,痰涎多,胸闷,肢体困重,舌苔厚腻。
治法:燥湿化痰,振奋肾阳。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巴戟肉、仙灵脾。

 

 

【月经过多的问诊】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的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及带经期基本正常者,又称经多。《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则称为经水过多。导致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因脾虚,中气不振,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或因热盛于内,扰动血海;或因久病阴伤,暗耗阴稍,加之行经之时,血注于下,阴更亏,阴虚阳亢,迫血妄行;或因气滞血瘀,密阻冲任,血不循经妄行而致月经量过多。失血过多,常可伤气耗阴,影响健康。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固冲摄血。
月经过多仅属西医妇产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无论在功能失调性疾病中,还是在器质性疾病中均可伴见。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月经量的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带经期均基本正常。还应询问是否伴见月经周期及带经期的紊乱等,是否伴见经期腹痛,进行性加重等症状,以与崩漏、癥瘕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月经的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月经色淡红者多为气虚,色鲜红或紫红者多为阳盛血热,色深红者多为阴虚有热,色暗者多为血瘀。月经清稀者为气虚,质粘稠者为阳盛血热或阴虚有热,有血块者为血瘀。
(二)分型问诊
1.
气虚
问诊: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面色不华,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四肢乏力,小腹空坠。
治法:补益中气,固冲止血,方用举元煎加味。若出血量多,动则尤甚者,加莲子肉、生山药、乌贼骨以升阳、固涩、止血。
2.
阳盛血热
问诊:月经过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伴身热面赤,口渴欲饮,心烦易怒,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用清经散加味。
3.
阴虚血热
问诊:月经过多,色深红,质粘稠,午后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口咽干燥,头晕耳鸣,大便秘结。
治法:滋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味。若小腹疼痛,夹血块者,加二七粉、仙鹤草以清热化瘀止血。
4.
血瘀
问诊:经量过多,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失笑散加味。若心烦胁胀者,加丹皮,制香附以清热舒肝;若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加艾叶炭、炮姜以温经止血。

 

 

【月经过少的问诊】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的量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不足3 天,甚或点滴即净,而月经的周期基本正常者。《丹溪心法》称为经行微少”“经水涩少。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别。虚者常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耗伤肾精,精血不足,冲任虚损;或脾虚化源不足,血海不盈;或失血过多,阴精大伤,冲任失养,血海空虚以致月经量少。实者因感寒饮冷,血为寒凝,冲任受阻;或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密血内停;或素体肥胖,或脾虚湿盛,阻于冲任,经血不得畅行,而致月经过少。总的治疗原则为调理冲任。
月经过少亦是西医妇产科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常常是闭经的先兆症状。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诊断问诊主要在于月经量的明显减少,或带经期缩短,或点滴即净,且月经周期正常者。同时应询问是否伴见恶心欲吐、择食、厌油腻、困倦等,是否伴见月经后错、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与激经、胎漏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月经的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月经色淡者多屈血虚或痰湿,色淡暗者多属肾虚,色深红者多属阴虚血燥,色暗者多屈寒湿或血瘀。月经清稀者多屈肾虚或血虚;质粘稠者多属阴虚血燥;质粘稠,夹有粘液者多屈痰湿,夹有血块者多属寒湿或血瘀。
(二)分型问诊
1.
肾虚
问诊:月经量过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暗,质稀。伴初潮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欲淡漠,小便频数,大便溏。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冲。方用归肾丸加味。若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者,加鹿角霜、肉桂以补肾温阳。
2.
血虚
问诊:月经量少,或点滴即无,色淡,质稀。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小腹绵绵作痛。
治法:补气养血,益冲调经。方用入参滋血汤加味。若烦热口干,大便燥结者,加生首乌、元参以养血、清热、润燥。
3.
阴虚血燥
问诊:月经量过少,或经行期短于3 天,色深红,质粘稠。伴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便结。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调经。方用加减一阴煎加味。
4.
血寒
问诊:经来涩少,色暗,质稀,夹有血块。伴小腹冷痛,得热则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治法:溢经散寒,调经。方用温经汤加减。若腰酸,带下多者,加紫石英、鹿角霜以补肾强腰,益冲止血。
5.
血瘀
问诊:经来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满,或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方用通瘀煎加减。若腹痛甚者,加生蒲黄、生五灵脂以化瘀止痛。
6.
痰湿
问诊:经量过少,色淡,质粘,或夹有粘液。伴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四肢重着,或肿胀,纳差乏力。
治法:化痰祛湿,养血调经。方用鹿角霜饮。若腰酸冷痛者,加仙茅、川断以补肾、强腰膝。

 

 

【经期延长的问诊】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 天以上,甚至淋漓10 余天方净者。又称月经不断”“月水不绝。《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称之为经漏”“经事延长。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可因脾虚,肾虚,冲任失固,经血失于统摄;或因阴虚内热,或桯热内蕴,扰及血海,冲任不固,经血妄行;或因肝郁气滞。或人流手术,损伤胞宫,瘀血内停,冲任瘀滞,以致经期延长。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固冲止血。
西医的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修复延长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是经行期的延长,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难净达半个月者即可诊断,还应询问有无月经周期的紊乱、经量的异常;有无经量增多、经行腹痛,有无出血明显少于经量,伴下腹部阵发性或持续疼痛等症状,应与崩漏、癥瘕、宫外孕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月经的量、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月经量少者多为气虚、肾虚或阴虚有热,量多者多为湿热内蕴;昼或多或少者为血瘀。月经色淡红者为气虚,色淡暗者为肾虚,色深红者为阴虚有热,色暗如败酱者为湿热内蕴,色暗者为血密。月经质清稀者为气虚,或肾虚,质粘稠者为阴虚有热,质稠夹有粘液者为湿热,夹有血块者为血瘀。
(二)分型问诊
1.
气虚
问诊:月经延长,淋漓10 余天方净,量少,色淡,质稀。伴面色晄白,疲乏倦怠,肢软无力,心悸气短,纳少便溏。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若血量偏多,小腹疼痛者,加三七粉以化瘀止痛。
2.
肾虚
问诊:月经延长,过期不止,量少,色淡暗,质稀。伴面色淡暗,腰骶酸楚,小便清长,大便溏泻。
治法:补肾气,固冲任。方用右归丸加减。
3.
阴虚有热
问诊: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潮热汗出,口干咽燥,入夜尤甚。
治法:滋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
4.
湿热内蕴
问诊:经期延长,淋漓半月方净,量多,色暗如败酱,质粘稠,夹有粘液。伴身热不扬,腰腹胀痛,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粘滞不爽。
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方用固经汤加减。若味臭秽者,加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5.
血瘀
问诊:月经淋漓过期难净,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经间期出血的问诊】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的阴道出血,又称絪緼期出血。经间期是阴精由虚至盛,由阴转阳的特殊生理时期,也是阳气渐盛,阳气易动的生理时期。若此期因阴虚有热,引动阳气,迫血妄行,冲任不固;或因肝郁化火,扰及血海;或因肝郁脾虚,聚湿化热,引动阳气,损伤皿络;或因肝郁气滞,瘀血内停,阳气内动,瘀血随之而动,以致经间期出血。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固冲止血。
西医的排卵期出血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阴道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量不多,或白带中夹有鲜血或血丝,持续13 天,多可自行停止,即可诊为本病。还应询问出血的量是否多如月经量,白带中夹血是否有周期性,与月经过频、带下病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出血的量、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出血量少者多属肾阴不足,量或多或少多属肝郁化火或瘀血内停。血色鲜红者多属肾阴不足,或肝郁化火,色暗者多属瘀血内停。血质粘稠者多属肾阴不足,质粘稠,或白带中夹血,或夹有血丝者多属湿热内蕴,色暗,有血块者多属瘀血内停。
(二)分型问诊
1.
肾阴不足
问诊: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健忘多梦。
治法:滋补肾阴,调经固冲。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若出血偏多者,加仙鹤草、旱莲草以滋阴止血。
2.
肝郁化火
问诊:经间期阴道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口苦口干,大便干结。
治法:疏肝清热,调经止血。方用丹枙逍遥散加减。
3.
湿热内蕴
问诊:经间期出血,多为白带中夹有鲜血.或夹有血丝,质粘稠,有味,伴腰骶酸楚,身热烦闷,口苦咽干,纳差呕恶,小便短黄,大便不爽。
治法:清热除湿,调经止血。方用清肝止淋汤加减。若带下味臭,外阴怪痒者,加黄柏、白鸡冠花以清热利湿,止带祛痒。
4.
瘀血内停
问诊:经间期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暗,有血块。伴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加减。若小腹痛甚者,加三七粉以化瘀止痛。

 

 

【闭经的问诊】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而又停止达6 个月以上者。前者又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则称为继发性闲经。《内经》称之为女子不月”“血枯。《金匮要略》称为经水断绝。《景岳全书》称为血隔。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别。虚者因禀赋不足,肾气充而未盛;或久病伤肾,精血匮乏,冲任虚损;或因脾胃虚损,气血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阴虚,虚火内生,煎灼营阴,血海枯竭,无血可下,而致经闭不行,实者则由于肝气郁结;或感受寒邪与血互结,冲任瘀滞;或因素体肥胖。多湿多痰。痰湿下注。冲任壅滞。经血不得下行,而致经闭不行。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调理冲任。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月经的闭止是属于原发性,还是属于继发性。若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者为原发性闭经,而已行经后又月经闭止达6 个月以上者为继发性闭经。此外还要区别月经的闭止是属于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若在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及少女初潮后的数年内均可有闲经现象。此外可因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引起一时性闭经,而不伴有其它不适者匀属于生理性闭经,不应诊为本病。临证还应询问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不振、头晕嗜睡等症状,以与早孕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闭经的病吏、病势、形体以及有无全身症状。在病史上,虚性闭经的患者多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慢性失血的病史;实性闭经的患者多有情志所伤,或感寒饮冷的病史。在病势上,虚者多为原发性闲经,或由月经过少、月经稀发发展而来;实者多为突然性闭经。在形体上,虚者多为形体消瘦,或体质柔弱;实者多为形体壮实。
(二)分型问诊
1.
肝肾虔损
问诊:女子年逾18 岁月经未潮,或月经初潮迟,量少,后期渐至经闭。伴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腰腿无力,头晕耳鸣,性欲淡漠。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益冲。方用归肾丸加味。若见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紫石英以温补肾阳。
2.
气血不足
问诊: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渐至停经,伴面色晄白,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治法:补益气血,益冲调经,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若见性欲淡漠、阴道干涩、生殖器萎缩者,加紫河车、仙茅、鹿角胶以温肾壮阳,填补精血。
3.
阴虚血燥
问诊:月经后期,量少,色红,质稠渐至闭经,伴午后潮热,骨蒸汗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调经。方用加减一阴煎加减。若骨蒸潮热甚者,加鳖甲、龟板以滋阴清热除蒸;若干咳甚者,加百合、川贝以润肺止咳。
4.
气滞血瘀
问诊:月经突然闭止,数月未潮,伴精神郁闷,烦躁易怒,两胁及乳房胀痛,频颇叹息,或小腹疼痛。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若气滞甚者,加香附、青皮以疏肝理气;若血税甚者,加?虫以活血通经。
5.
痰湿阻滞
问诊:月经闭止,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呕恶,面浮肢肿、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差腹胀。
治法:温化痰湿,活血通经。方用鹿角霜饮。

 

 

【崩漏的问诊】
崩漏是指在非行经期阴道突然大出血,或待续淋漓难净者。前者称之为崩中,后者称之为漏下。《医学入门》说:凡非时血行淋漓不净,谓之漏下,忽然暴中,若山崩然,谓之崩中。《济生方》说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临床上统称为崩漏。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虚、热、瘀三大类。虚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充而未盛,或经断前后,肾气渐衰,肾气不固,封藏失职,冲任失约;或因脾胃受损,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失固,或素体阳虚,虚寒内生,冲任失煦,摄纳无权,以致经血妄行。热者常因素体阳盛,或五志化火,热伏于冲任;或热病伤阴,阴精内伤、阴不制阳,虚火内生,扰及血海,迫血妄行。瘀者可因情志不舒;或寒邪入胞,血为寒凝;或人上流产手术直接损伤胞宫,或刮宫不净,瘀血内停,冲任瘀阻,血不得归经而妄行以致崩中漏下,崩湍属瘀妇科临床疑难重症,崩中为阴避突然大出血,量多势急,若治疗不及时,轻者伤气伤血,重者气饱血脱,亡血亡气,甚至危及生命,而漏下则为日久淋漓不净,气血俱虚,易感邪毒,变生他疾。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固冲止血,调理冲任。
西医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有无月经周期的紊乱、带经期的紊乱及经量的紊乱。还应询问有无伴见晨起恶心欲吐、厌油腻、乏力嗜陲等,有无伴见阴道出血淋漓不净、世少、小腹阵发住疼痛,或持续性疼痛等;有无伴见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等症状。应与胎动不安、异位妊娠及癥瘕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间诊在于了解月经的量、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月经量多者多屑阳虚血热,量多继而淋漓不净者多屑气虚或阳虚,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者多属血瘀,量少者多属肾虚或阴虚有热。月经色淡红者多为气虚,色淡暗者多为肾虚或阳虚,色鲜红或紫红者多为阳盛血热,色深红者多为阴虚有热,色紫暗者多为血瘀。月经清稀者多属气虚、肾虚或阳虚,质粘稠者多属阳盛血热或阴虚有热,夹有血块者多属血瘀。
(二)分型问诊
1.
肾虚
问诊:非行经期阴道下血,淋漓不净,量少,色淡暗,质稀。伴精神委靡,面色晦暗,腰膝酸软无力,小便频数,大便溏薄。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用右归丸加减。
2.
脾虚
问诊:经血非时而下,淋漓难净,量少,色淡红,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乏力,语声低怯,小腹空坠,食纳不佳。
治法益气升阳,固冲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加床。若出血量偏多者,加荆芬穗炭、乌贼骨以固涩止血。
3.
阳虚
问珍:经来无期,淋漓不断,量少,色淡暗,质清稀,动则量增。伴神疲嗜睡,面浮肢肿,畏寒肢冷,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溏污。
治法:温阳益气,固冲止血。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若小腹坠痛者,加炙黄苠、升麻以升举阳气。
4.
阳盛血热
问诊:非经期阴道突然大出血,量多势急,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或夹有血块。伴身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加减。
5.
阴虚血热
问诊: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止,量少,色淡红,质粘稠。伴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头晕目眩,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
治法:滋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保阴煎合二至丸加减。若夹有小血块者,加三七粉、茜草以化瘀止血。
6.
气滞血瘀
问诊:经血非时而至,淋漓不净,量时多时少,时有时无,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胸胁胀闷个适,善太息。
治法:理气化密,固冲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若气滞甚者,加香附、陈皮以疏肝理气。若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茜草以化瘀止血。
7.
损伤所致血瘀
问诊:人流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止,量时多时少.时来时止,色暗,有血块。小腹阵发性疼痛.血块排出后痛减。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生化汤加味。若小腹痛甚者,加三七粉以化瘀止痛。若经行不畅者,加益母草、生牛膝以活血通经。若低热、经色暗红、有味者,加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痛经的问诊】
妇女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及腰胀部疼痛,甚至连及肛门,疼稍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呕吐等症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血随气行,气血亢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若气滞血瘀,则经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痛经;或气虚血少,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本病。《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气血虚弱、肝肾虚损、湿热下注等类型。本病多发生于少女,中年妇女亦可发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痛经的治疗原则,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主要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因虚致痛者,则补而通之;因寒者,温面通之;因气郁者,以行气为主;血瘀者,以行血逐瘀为主,湿热下注者、宜清热除湿。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要辨证求因以治本,《宋氏女科秘书》说:经水将来作痛者,血瘀气滞也;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气血俱虚,治当以行经顺气经水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治当调养气血。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继发性捅经是指因生殖器炎症、生殖器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发育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一)问诊要点
每于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骰疼痛难忍,甚至牵及肛门,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即可诊断。若月经来潮时,伴轻微腹痛或腰骶部稍有不适,多属正常现象,不需治疗。另外,要详细询问婚姻状况,月经周期、量、色、质与疼痛的关系,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发热,有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应与异位妊娠、堕胎、小产、阑尾炎等疾病鉴别。
本病以经行腹痛为主症,临床应根据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辨别虚实寒热。一般痛在经前及经期者为实,经后腹痛者为虚。痛而拒按者为实,喜揉按者为虚;得热痛减者屑寒,得热痛剧者属热;灼痛多为热,绞痛多为寒,隐隐作痛为虚;持续作痛,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痛减,或刺痛者多为瘀,胀甚于痛为气滞;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属肝,痛在小腹正中多属血瘀,小腹虚痛引及腰脊多属肾。
(二)分型问诊
1.
气滞血瘀
问诊: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淋漓不畅,血色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出疼痛减轻。伴胸闷不舒,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
寒湿凝滞
问诊:经期有感受寒湿或冒雨涉水史,或平素贪食寒凉之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下坠,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色暗夹有小血块,经量少。伴四肢不温。
治法:温散寒湿,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3.
湿热下注
问诊:可有经期或产后感染史,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平时小腹疼痛,经来加剧。月经先期,量多,经期延长,质稠,夹有血块,平时带下色黄,或有臭味,或阴部灼热瘙痒。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加黄柏、公英。
4.
气血虚弱
问诊: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悸。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味。
5.
肝肾虚损
问诊:经期或经后小腹空坠疼痛,牵及腰低酸痛。经色淡而质稀,量少。伴头晕耳鸣,眼花。
治法:益肾养肝止痛。方用调肝汤加味。

 

 

【经行乳房胀痛的问诊】
每于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乳房胀满疼痛,或乳头痒痛,甚至不可触及,月经过后则消失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又称为经行乳胀”“经前乳胀。因乳头为足厥阴肝经支络所屑,乳房为足阳明经络循行之所,故经行乳胀多与肝胃气滞、经脉不利有关。但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肝气郁结或肝胃气滞,致气机不畅,又因经前冲任脉盛,经脉壅滞,则气结血滞,出现乳头乳房胀痛;虚者多因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以濡养乳络,临经血注于下,则营血更虚,肝气亢盛,郁滞不畅,则见乳房胀痛。本病预后大多良好,若数年不愈,兼见乳房肿块者,要定期检查,防止或排除恶性病变,本病与不孕症亦有较密切关系,有些患者经前乳胀治愈后即获妊娠。
本病属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问诊的特点是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多始于经前35天,有的可开始于经前两周,经后乳房胀痛消失,常伴有烦躁易怒等情绪改变。另外,还要询问乳房有无包块,是否疼痛,经后能否消失,皮肤色泽有无改变,乳头有无凹陷、溢液、溢血等,需与乳腺增生及乳癌相鉴别。
本病以乳房胀痛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乳房胀痛的时间、性质,乳房硬软及伴随的全身症状,以辨其虚实。实者为胀痛,多在经前或经期发生,月经畅行后即消失,伴胸胁胀闷;虚者多为乳房疼痛而柔软,经行或经后发生,常伴腰膝酸软。
(二)分型问诊
1.
肝郁气滞
问诊:多有情志所伤史,经前几天乳房胀满疼痛,或于经前半月即感乳房或乳头胀痛,甚则痛不可触,痛连胸胁,或兼见阴:中抽痛。伴精神抑郁,善人息,烦躁易怒,少腹胀痛,经行缓解。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若肝郁化火,见乳头作痒而痛、头晕心烦、尿黄便艰者,方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
2.
肝肾阴虚
问诊:可有久病阴虚、或失血伤精史,经行或经后乳房胀痛而软,月经量少,或婚久不孕。伴眼目干涩,腰膝酸软,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治法:滋阴养肝,行气止痛。方用一贯煎加味。

 

 

【不孕症的问诊】
妇女凡婚后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平者,种为原发性不孕,亦称无子”“全无子。如曾生育或流产过,又两年以上未避孕亦未再怀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亦称断绪。女性不孕的原因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属于先天性生理缺陷导致无生殖能力,此内容不在本节讨论。二是属于病理性不孕,多因肾虚不能摄精成孕;肝郁,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成孕;血虚,冲任亏损,胞脉失养而不孕;瘀血、痰湿、湿热阻滞于胞宫、胞脉,以致不孕。根据《内经》所说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阴阳和,故有子的理论,本病治疗以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理气血、调月经为总的原则,再根据不同证型分而治之。
(一)问诊要点
根据结婚两年以上,或生育、流产后两年以上,夫妇同居,未避孕亦未怀孕者即可诊为不孕症。但应仔细询问,详细了解月经情况,有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有无乳房胀痛、溢乳,现在有何不适,既往有无性病、结核、甲状腺等病史。并结合妇科检查、B超检查、输卵管通水检查、卵巢功能内分泌检查及免疫学方而检查等明确不孕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不孕症主要根据月经、带下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
1.
肾阳虚
问诊: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白带量多、色白、质清稀、无臭味。伴畏寒肢冷,小腹冷坠,腰痛如折,小便频数而清长。
治法:温补肾阳,调经助孕。方用毓麟珠加减。若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明显者,加巴戟、艾叶以加强温肾暖宫散寒功效。
2.
肾阴虚
问诊:婚久不孕,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无块。伴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助孕。方用养精种玉汤合二至丸。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仙灵脾;若手足心热甚,午后低热者,加地骨皮、龟板胶以滋阴清热。
3.
肝郁
问诊:婚久不孕,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小腹胀捎,经前乳房胀痛。伴平素精神抑郁,善太息。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助孕。方用调经种五汤加柴胡、合欢皮。
4.
血虚
问诊: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或闭经。伴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助孕。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
5.
血瘀
问诊: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多有痛经,血块下则腹痛减轻。舌质暗,或舌有带点、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助孕。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若因输卵管阻塞者,加皂刺、穿山甲、蜈蚣以化瘀通络。
6.
痰温
问诊:不孕,形体肥胖,月经后期,或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伴面色晄白,倦怠,胸脘闷胀,浮肿。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调经助孕。方用苍附导痰丸。
7.
湿热
问诊:不孕,月经带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夹,小腹时疼,腰骶部酸痛不适,或时有低热。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调经助孕。方用解毒活血汤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