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远期运动并发症

 Janegyj 2018-07-20

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是治疗帕金森常用的药物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会给患者带来运动并发症,表现为“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防治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远期运动并发症有什么方法?

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专家王茂德介绍,左旋多巴使用三到五年后,容易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以及异动症。而要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首先清楚产生这些副作用的机制和原因。产生“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的机制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其最根本的原因都是病情的进展。

一般来说,患者出现帕金森病相关临床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已减少50%以上,多巴胺递质减少80%,此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原因是细胞具有代偿能力,突触后神经元通过上调多巴胺受体,使得较少的多巴胺能够刺激更多的受体,从而产生代偿效果,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代偿作用也不能弥补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所造成的兴奋异常,进而出现相应症状,此时给予患者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左旋多巴进入大脑后变为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储存在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

由于左旋多巴的半衰期只有九十分钟,因此其药效的维持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贮存作用。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其对多巴胺的贮存能力也随之丧失,此时突触后膜受体所受到的兴奋作用基本依赖于血液中左旋多巴的浓度,因此症状会随着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加重,这就是产生“剂末现象”的原因。

“开关现象”机制 与“剂末现象”相比,“开关现象”相对少见,同样,由于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多巴胺能神经元贮存能力损失严重,使得药物所产生的兴奋作用不够稳定,长期呈现脉冲样刺激,这种不规律的刺激使得细胞无所适从,产生放电异常,兴奋性模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开关现象”。

同样,异动症的产生也可能与药物用量过多或者晚期时刺激的不规律有关。我们由此知道,左旋多巴治疗下的远期运动并发症病因首先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其次是药物产生的不稳定刺激。对于前者我们尚无解决办法,而后者是相对可控的,可以通过改变给药方式来加以改善。

流行病调查显示,用药剂量越大,发病年龄越轻的人,服用左旋多巴后越容易产生运动并发症,所以对于比较年轻的患者,可以尽量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衰期比较长,因此早期可改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泰舒达等,如果要使用左旋多巴,则剂量应尽量小一点,这样会减少运动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当然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早期加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也可以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合理应用以上方法可以推迟左旋多巴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当然,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手术也是此类患者的择优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