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50岁。半夜咳嗽10余年。每晚睡时及凌晨2、3点即作咳嗽,持续一个多小时,喉中发痒,咽干微痛,咳吐少量稀白痰。视其面色发暗,形体瘦弱,饮食尚可,二便亦调。自诉每年12月份均因胃出血而住院治疗一次,但平素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视其舌淡暗,舌面偏干,脉缓。 处方:党参15g,干姜6g,白术10g,炙甘草6g,桔梗6g,荆芥6g,杏仁9g,僵蚕10g,蝉衣6g,陈皮6g,紫菀9g。 服上药3剂喉痒咳嗽明显减轻,仍有白稀痰,舌脉如前,原方加细辛3g,五味子9g,半夏9g,继服5剂,咳嗽偶作,咽干及咽痛解除。以参苓白术散加味善其后,随防1年,咳嗽未作,去年年底亦未见胃出血。 按:“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该例咳嗽病发于夜半及凌晨2-3点,《素问·太阴阳明论》谓脾“不得独主于时也。”以《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的论述分析,则脾在一日之中,其所主当在丑、辰、未、戌,此发病时段恰好是丑时,再结合每年冬天均有胃出血这一病史,断定病本在脾阳不足。 脾为枢轴,肺金之降赖其斡旋,今脾阳不足,斡旋无力,且内生寒饮,上犯于肺,故夜半咳嗽,咳吐稀白痰;寒饮挟风内结咽喉,故咽痒、咽干、咽痛。方以理中汤温振脾阳为主,以姜、辛、夏、五味温化寒饮;再以僵蚕、蝉衣熄风化痰,杏仁、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