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doremefaso 2018-07-20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孝道学人“不上贤,使民不争”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句话的意思为老子以“道法自然”之本教化安民、治国理政。想让人民不争,就不能推崇尊卑之别;想让人民不抢不偷,就不能卖人民买不起的货物;至于不过于提倡欲,人民才会心安理得。

易学以老子讲义为根本,五术“山相医命卜”亦出自于易经。《命学》是其中一支,故凡利用学问提倡虚荣、扰乱人心都是错误的。人会这样做都因为个人私欲,所以要明辨是非扭曲事实。

这一句,还包涵另一层做人的道理。

有矜有伐,即为尚贤。有爱有取,即为贵难得之货。有见有色,即为可欲。以一身言之,心为君,耳目鼻口手足支体为民。人之所以痛苦,那是心不安、恐惧之。为什么会不安和有所恐惧?那是因为心有所欲,而欲不受己控制。

孝道学人“老子三章”

说到“欲望”与“幸福”,能不能如《道德经第二章》般,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即同时兼得,就得看能不能以“道”效法。在学人的文章里有一篇《孝道学人“欲望与幸福”》,曾提及过欲望乃人之本能,欲望不需要学习拥有它,但需要学习控制它。只有在“欲望”能受自己控制下“幸福”才会来。老子这话是大道理。

有很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欲望过重确实能阻碍进步。用个人角度去论,比方说你在一个企业,因十分期望能被提升,所以你很努力表现。从这角度上论,“欲望”起了推动力,但是由于过分期望于个人的私欲,你则会因为容易被私欲而目光放得短浅了。当一个人欲望重时,不可否认的,他看到的一切也会只在个人欲望范围中。所以,欲重者目光短浅。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这是整句话的下一句,意思是以圣人虚心,弱其志,强其骨,实其腹。人的心志,也是人之道也。圣人天而不人,众人人而不天。所谓天而不人者,心犹腹也,志犹骨也。心格局有多少容纳,在于腹之承载力,二者稍微不持平衡都容易变成小人。小人即目光短浅者,目光短浅之人无肚量。圣人把天看成腹,能明天为建,建而坚,坚如骨,此时实的。而人多为个人私欲,目光短浅了故会与天逆,因此会争会夺,即便夺回来了,此也是虚而不实。

圣人内守既明,外不足以动内,故能使民无知无欲也。夫有知则必杂,有思则必邪,物之所不能免。圣人知不杂、思不邪。我能知,知知不能为主,是谓知者不为。所知既真,所为不乱,故知亦无知,为亦无为。以此施之国、施之身,则无不治。在此,老人之“圣人”亦表示有道德,德厚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