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先拟制标题再写作可能会增加写作难度,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拟制标题的最佳时间是这样的……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7-22


模块化写作案列


专家介绍

周传虎,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大学学术期刊智能分析与精确投稿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1683635)发明人,学术写作领域专业教材《学术论文写作实用教程》(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上次的微信文章中我们讲述了21小时模块论文写作法,本次我们将结合实际论文案例一起来做一些环节,体会一下所谓的“模块化写作”对我们的论文写作过程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把它模块化之后,它的标准化目前能到一个什么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思想比较》,我们以这一篇为例来讲一下选题策划的第三个阶段。我们知道选题策划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创意,有时候是从文献中产生的创意,有时候不是从文献中产生的创意;第二个是校正阶段或者叫创意的规范化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选题的优化,我们尝试来处理一下选题的第三个阶段,选题优化。

整个选题阶段是需要七个小时的时间,选题优化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先大概看一下这篇论文写了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好来把握这篇论文的选题涵盖的范围有多大。 第一个标题,两种民主的理论基础,第二个标题,民主的本质,第三个标题,选举民族与协商民主的不同,第四个标题,两种民主的实现条件,再往后讲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思想的现实意义,这是这篇论文大概的内容(如图)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篇论文后,对于它的选题能把握到什么一个程度?大家能不能看清楚这篇论文到底在写什么?我们隐约的能感觉到他是写马恩的两种民主思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如果我们看这篇论文现在的标题的话,能够看出他是要对这两种民主思想进行比较,但是我们如果看到了这篇论文的小标题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它的第一部分没有进行比较,虽然第一部分叫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但其实他写的就是马恩民主的理论基础,其实跟两种民主还是三种民主关系不大,作者把两种民主基本上给抹平了,就是写了它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写的是民主的本质,基本上也把两种民主给抹平了。第三部分终于开始进行比较了,但是作者没有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它比较的是它们的不同点。第四部分又开始写它的实现条件,基本上两种民主也抹平了,因为不管是前面的理论基础,还是这里的实现条件,它探讨的都是民主的实现条件,而不是协商民主的实现条件和选举民主的实现条件,所以我说它基本上抹平了。最后作者写了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基本上也是在写马恩民主思想的现实意义,当然了,在这个现实意义部分,它稍微有所区分,因为它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这就要区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是这一篇论文。

我有时候跟学员开玩笑,我说你们甚至都可在标题这里打上一堆问号,这丝毫不影响你写论文。那么,可能有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标题都删了,打了一个问号,这什么意思?连题目都没了,论文还怎么写? 大家稍微的注意一下,我们刚才在讲模块化的时候,标题是排第六位的,标题不排第一位。那么,在我们的培训课上,我们还特别强调选题不是标题,标题不是选题,那么这两者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目,它们都有一些很细致的区分,标题这个东西写不写真的是无所谓的事情,而且有时候写了还不如不写,因为这句话你一旦写上了,它就会对你形成束缚,如果你体会不到这种束缚,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我们通览了一下这盘的论文,我们会看到它的内容跟它的标题根本就不相符,论文中好几部分基本上都把两种民主抹平了,其实就是在写的马恩的民主,所以还不如当论文写完之后,再根据论文内容倒过来取一个适合论文内容的标题,而不是做一个适合你标题的内容,这两者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先写标题后写内容也是导致论文写作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按照一个规范的论文写过程来看的话,标题就是应该放在后面拟定的,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增加论文写作的难度,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说,在标题这里你随便画空着也可以,写什么都无所谓,这根本就不影响你写论文,因为你前面是有选题的,所以这句话可以不写。当然了,如果你前面连选题策划都没做,直接就写了一行所谓的标题,然后就开始动手写论文,写完了之后还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论文写得这么好却不能发表?你觉得你的论文不能发表不可思议,我觉得你的论文发表了才不可思议!

根据这篇论文内容,我们尝试着来倒推一下它的选题应该是什么样的。比如,我们从选题的第一个要素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它研究的应该是马恩的民主思想,这应该是它的研究对象。关于研究问题,我们通过通览它的小标题,没有发现它的研究问题到底是什么,因为这篇论文很散,部分和部分之间不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独立性很强,单独拿出来就是一篇小论文,这是不允许的,正文里面必须是递进关系,不可以是并列关系,如果论文中的每一个小标题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成一篇小论文是不可以的,这篇论文就有这个毛病,但它的研究对象是比较明确的,就是马恩的民主思想,我们尝试着来看一看它到底有没有研究问题。

作在摘要中写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始终是政治学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学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思想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取得了不凡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对马克思恩格斯选举民主思想的研究居多,而对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较少,进而造成对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整体性研究的缺乏。”整个摘要读到这里,我们会感觉它的重点是要强调马恩的协商民主,因为作者讲到对选举民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较少有研究协商民主的,所以,通过这几句话,我们都会觉得他的重点应该是在协商民主上。接着,作者喊了一个很大的口号,“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思想共享民主的理论基础和人民主权的民主本质,同时在内容、原则、主体等方面又各具特色,最后统一于民主的实现。”这不是一句废话吗?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属于民主,它当然就共享民主的理论基础了,当这显然就是一句废话,所以,如果你的论文全篇就在论述这样一个东西的话,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没有必要证明一个大家都认定的东西,这是没有必要去论证的,就像我不是这个学科的,我不懂什么是民主,我也不懂民主的本质是什么,但是我能理解这两种民主都共享民主的理论基础,都共享民主的本质,因为这两种民主都是民主,所以你没有必要去证明它。所以,看完作者的摘要后,我们会发现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是缺失的。他的研究路径或我们叫研究方法,采取的这种这种比牌的方法也不是思辨,因为我们从他的语言上能看出这篇论文的思辨性不太好,因为它的研究问题是缺失的,研究问题的缺失也就导致作者无所谓怎样去回答一个问题,最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性的答案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研究问题。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它的选题的研究对象是有的,但是研究问题缺失,研究路径不明确,研究发现也是缺失的,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只有研究对象,其他要素都缺失。正是因为作者没有研究发现,所以到文章最后也就只能写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当你没有问题,没法回答的时候就会写一些其他的东西,写一些离的你想要探讨的东西比较远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在编辑审稿时都是会建议你删掉的,因为这跟你想写的东西根本就不相关,比如,我强迫你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一个结论,你怎么写呢?你的结论是什么?你是很难下结论的,没有问题就无所谓结论。当然,在这里,如果我们把它进一步优化的话,就需要在马恩民主思想的基础之上去找它的研究问题。关于研究问题,我们在之前上午讲座中已经讲过了,研究问题的来源可以是理论的文献的来源,也可以是实践的工作中的来源,那么,我们结合这篇论文的具体情况尝试来找一下值得我们去做的研究问题。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大家对马恩的协商民主思想关注不多,在当下的中国,甚至有好多人还会认为协商民主不是我们传统的马恩理论一脉相承下来的东西,尤其在2015年前后,协商民主提出来并且还很热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心协商民主跟我们传统的对民主的界定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会不会走偏?但不管怎么说,协商民主是符合中国政治发展实际情况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往协商民主的方向去走。那么在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不是有区别?因为这个作者一开始的时候是要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话要真比才可以。如果我们还原到作者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很容易能理解作者的初衷,他的初衷真的是想比较一下,只是他掌握不了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论文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写作过程,所以他写着就写偏了,写跑了。那么,你就真的把马恩的选举民主思想和协商民主思想做一下比较,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来界定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如何一脉相承的,或是如何辩证统一的,界定它们统一的方面,同时界定它们是哪里不同,如何区分的?这里面其实是有值得我们去回答的很现实的问题的,比如,为什么有人担心协商民主跟传统的民主思想可能不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为什么要往协商民主的方向去发展?其实是有很多现实的问题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研究路径就要看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但是研究发现是一定要有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有研究问题,如果没有研究问题,那你的选题在一开始可能就没有做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