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天书第二讲: 易经和风水迷局, 穷人越信越穷, 高层次却越来越信

 山村散鹤 2018-07-22

易经和风水,新中国成了之后一直被认作是迷信。

周易风水延续了几千年,真的就是封建迷信吗?

易经在古代就被称为“帝王术”,服务帝王家,自古风水的传习都是以皇宫为核心,直到现在,能把易经智慧用好,尤其是玩转风水来改写命运的依然是那些层次高的人。

改革后崛起的新富,大多信风水讲命理,用来预见预防及规避风险,越有钱的人家越注重,不少大企业都有风水顾问。

再者就是政府官员,小到办公桌的摆放,办公室风水布局等等,他们背后都有懂易学的高人指点江山,通过改变周围的能量场来改变命运。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迷信还是觉醒,你会发现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才会排斥,而觉悟的人则将其视为富有密码。

能往深进课去学习的,能花钱破解困局的,基本上都是时间与财富自由者。

为什么越是富人越相信越富有?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事业做的越大,不确定性越强,越富有才越有经济能力应用易经智慧。

西方经济学的二八定律表明:改变命运的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你毕业月薪三千,我跟你说,你努力工作争取工资到六千很容易,你会相信;如果说,你努力工作就能成为亿万富豪,你有这个把握吗?估计没有。因为要成为亿万富豪,运气的成分很大,不确定性很强。

同样的,一个科长努力工作、钻营,当个处长还有可能,努力当个部长他自己都不敢想,越向上,运气成分越多。努力到了一定程度,就遇到了天花板,只有好运气才能帮助自己突破。

有钱人、明星、高官心里都清楚,自己混得多么牛不是因为自己比普通人能力强太多,而是运气起了很大的作用。运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也有规律可循,周易风水存在上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

不懂易经的都会认为成功是靠运气,觉悟的人都知道这是概率问题。

懂风水有利于行运,能少走些弯路,获得更多机会。财大气粗的帝王以及其衙门单位是风水应用最多,也最大受益者。皇家园林、皇家陵墓等,以及历史文化名城都烙上了风水的痕迹。

现今社会,风水仍然是富者的所追求的。明星、大富翁等都是风水的最大追求者,动辄上千万的豪宅也只有富人才能享用。而单独的豪宅才有机会去进行风水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掠夺与生存环境的恶劣等,人们追求风水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

穷人为什么越相信越穷呢?

第一点大家要知道风水不是穷人玩得起的,穷人难以选择自己的居所,普通大众有一套房屋就不错了,最多就是按照风水原理进行点缀下就可以了,根本没有能力去选择风水的。

要是没钱也去搞什么风水改造,难免会坐吃山空,陷于更困难的境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迷信、没主见

在民间有一句话叫穷人算命,富人烧香,富人算命多问祸,穷人算命多问富!

那些笃信风水的富商们,都有自己的信仰理由:风水不是给您创造财富,而是提醒您去如何规避风险、创造机会,能否抓住还是要靠您自己!

迷信命运迷信风水的穷人却不想听真相,只是幻想自己以后是光明的:也就是说越穷越不敢直面现实。要么迷信运气不去务实劳作,要么破罐子破摔,逆来顺受,如此难免更穷。

命运从来不是天注定,把希望寄托给虚无缥缈的“神”,或者寄托给某个“贵人”,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看看那些传销人员,被成功洗脑的都成了待宰的羔羊、案板上的鱼、肉。

什么样的人会更相信并运用易经智慧来圆满人生呢?

年纪大的人要比年纪轻的人更信易经。年纪轻的人,没有足够的阅历让他对命运产生敬畏和困惑。

生活无忧条件好的人要比穷人更信易经。生活无忧后,你有更多时间思考和回顾你走过的路,而如果你连明天吃饭的钱都不够,就会更少想这些问题。

在事业取得较大成功的人比普通百姓更信易经。因为成功本身的偶然性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智商情商和勤奋的问题,还有很多机缘巧合的运气。

没有人知道,幸运是怎么落到一个人身上的,这个人本身对成功的过去也会迷茫,对未来又会有不安全感。

普通老百姓过着白开水一样平淡的生活,缺少去多思考命运本质的动机。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如果说宗教是弱者的迷魂汤,易经就是智者的镇静剂。

或许,你会说自己的层次不足以谈论并运用易经的智慧,事实上你每天都可以实现,比如做善事,多读书。

上一篇文章,有人质疑积德行善,因果轮回是封建迷信,风雷的回答是:

你这个问题就像遵守交通规则,遇上堵车你跟着走,虽然慢,但不会出错。要是非法变道或者逆行试试!行善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中医一样,不只解决眼前的病痛,还要顾及长远的健康。

大环境你无法也没能力改变,但你却可以改变自己,因为修身是可以自已控制的,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