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课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有多大?

 cqyuanye 2018-07-23

中国教育的两大弊端:一、对人才的极度浪费;二、教育的不公平。

对人才的浪费:可能是中国人多,所以相应的中国的孩子也多,多到只要一小部分人成才,就能托起中国的科学进步,就像孙悟空吃仙桃,只吃最红的那一口;中国航空航天,特别是航天系统,据说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以下的,甚至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让很多国外人很是羡慕,我想这批人的理科成绩一定都是很优秀的,特别是物理,但他们的英语用到多少就不知道啦。不扯远了,说浪费主要表现在:地域内所有学子一张考卷,语数外和物理化学及副科通通要考,用总分来选拔优秀学生,当然选出来的都是很优秀的人;全科人才当然很好,但是人生而不同,天赋也不同,有些人就是偏科,虽然在一门成绩非常优异,但受累于其它学科,却得不到认可,与大学,甚至高中无缘,浪费了天赋。在我从学的经历中,有好多同学理科成绩很优秀,但是英语拉分太厉害而无缘重点高中,而我身边的大学生,在工作中也没见得英语有多大的用处,所以英语作为一门主科,我认为扼杀了许多学子,而且在学英语时用了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在其它方面的钻研,英语是人才浪费的一大因子。有些国外人少,对人就是物尽其用,很早就分科,你文科不好,你只管学理科就行了,对哪门精通就学哪门,一门长胜过门门通,历史上的全科天才也是少之又少,希望中国也能尽早汲取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在善长的专科上为国家作贡献,如熊猫烧香的始作者就是初中文凭的人,因为在这方面稍有天赋而成为黑客,如果体制够好,让他能在这方面。继续深造,也许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人才呢。

浪费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全国学子不同的难度,中国的大学其实是地方的大学,招生不是按成绩,而是按地域分配的,每年高考时,这个问题就被大家吐槽,但是再怎么吐槽也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大家甚至都认为这是正常的,比如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份学生多,重点大学少,于是只有特别优秀拔尖的学子才能进入优质的大学,而那些第二梯队的学子,也许在成绩方面高于北京、上海的学生,但却无法享受北京、上海学子的优质教育,这是不是也是浪费呢。教育的不公平就不多说了,不想写太多了。

如果把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中国一定有更多的专科学家,也可能是不精通英语的专科学家。但利肯定大于弊,会有更多优秀人才被发掘。题主提的问题很智慧,不知道中国相关部门是否会考虑优化中国的人才培养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