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证治/炙甘草汤(心之气阴两虚证) 下面再要说的就是炙甘草汤,在[附方]里面,它说的是《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为什么要把[附方]提到这里来呢? (笔记者附:《伤寒杂病论》 一七七、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地黄一斤(酒洗)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功效,为什么就能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特别突出了“脉结悸”? “虚劳不足”- 黄芪建中汤中已经提到了“诸不足”,这标示了它阴、阳、气、血方面皆不足。 “汗出而闷”- 汗为心之液,汗出的本身,伤及阴液。反过来说,对于心气也带来损耗,所以我们老说“肝体阴用阳” 心也是体阴用阳的,阴是心血、心阴,阳是心阳、心气,心血推动,脉的充盈与否,靠心阳、心气的推动。 休息一下再讲。 接着讲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 “脉结代”- 结脉,脉学里面说,缓而时止,谓之结,数而时止,谓之代。 * 我看现在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恢复期的时候,更是这样,为什么说中医对心肌炎有效,我觉得,炙甘草汤给你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 “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不积极治疗,的确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的心肌炎,还是大人的心肌炎,都得非常重视,中医看又找西医看,中医方面,就是用这个方打底。 当然现在我说的,在临床上出现的这个症状,以及炙甘草汤给你提示的,一定得是属于心的气阴两虚证。 * 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包括传导阻滞,心房纤颤,都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它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 下面我来解释这个方子,它为什么它就能达到调节心律不齐的作用。 先看, 我有的时候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说,心脏本身就是人体的“发动机”,“司令部”,这个地方如果阳气不足,那怎么推动血脉运行,所以,对心气、心阳,的推动一定要用人参,大补元气,有的大夫临床上就直接用红参,有的时候咱们要看病人的体质,你得具体来选,如果虚不受补者,一定是用党参,气阴两虚明显的,用太子参,甚至配沙参更合理,西洋参因为它比较贵,老百姓承受不起,那就考虑适宜,有钱的病人,那你就给他用西洋参,这个人参大补元气,又能生津养阴,对气阴两虚都能有所照顾,就是用西洋参最合理,当然对于小孩太子参也行,质量还好,还比较符合他的实际情况,这是补阳的这一类药。 * 方中,最重的量是生地一斤,在是个滋阴药,当然清热也可以,养血也行,说到地黄了。 现在我说的这个,你看这个方子,它不是用的熟地,而是用的生地一斤,又配的麦冬、阿胶、麻仁(注意千万不能用火麻仁,用火麻仁就该润肠通便了),这里一定是胡麻仁,才有滋阴的作用,而不通便,是滋阴养心的作用。 药学方面,搞《炮制学》的人,他认为是醇的提取,实际是一种溶媒的作用。用酒、水这是源于张仲景的,刚才我提到的柯韵伯在他的《来苏集》里面,有一个歌诀,他说“地黄麦冬得酒良”,地黄和麦冬只有与酒水同煎,它才能发挥应有的滋阴、养血作用,不然的话,它副作用就明显了。 再一个,是哪三味药,能够起到很好的复脉作用呢? 就是炙甘草,它本身温补又能燮理阴阳,能缓、能和吗;桂枝,咱们老说它能够通心阳,也有辛散温通之力,所以能够助脉行。 我还想说的,就是滋阴药量又大,药味又多,要说补阳的药、补气的药,就是炙甘草4两,大枣用了30枚,这也能够看到它阴液不足,仅去补阴不够,你得用补阳的办法,用阳气来推动它,它才能够很好地达到复脉作用,所以这个阴阳兼顾的奥妙,和我们前面讲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还有所不同,请大家慢慢体味。 叶天士,他评价张仲景的这个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两者治虚劳,各有特点,他说“理阳气当推建中”从脾胃而治,“顾阴液须推复脉”,这是说为什么滋阴药的量那么大,而补阳药的量少于它,他认为,还是顾阴液来养心阴,解决气阴两虚“脉结悸”,得靠复脉汤。 我的一位老师,是《伤寒》学家,他临床辩治疑难症的时候,他说:“有的时候,病人也说不清楚,你一听他的,再一检查,也有点辨不清,脏腑经络辩证、还是八纲辩证,也辩不清了,你暂时糊涂的时候怎么办? ” 我觉得这个方子,就现在临床来看,心肌炎,或者心电图上表现为心律不齐,或者心肌抗体没出现阳性,心肌酶也没有阳性表现,但是症状明显,汗出、乏力、气短、心悸,脉率不齐,首先想到炙甘草汤。 辩证上一定要搞清楚,不管是各种的心律不齐,一定得符合气阴两虚型。落实在脏腑辩证上,是心的气阴两虚才可以用此方。 |
|
来自: 药膳食疗方注释 >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