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乡村的真实现状

 行走天下者11 2018-07-23

那天晚上,在法国上索恩省的小村里,我和那对瑞士老夫妇畅快的聊了好久好久。

从法国马赛回德国法兰克福,上千公里,一天赶回来太累,我们在里昂北部大约200公里处的上索恩省订到一处乡村民宿,作为中途歇脚。之所以依然选择在法国留宿一晚,还有一个原因是法国的长棍面包(Baguette)非常非常的不错,但要吃新鲜的,我准备早上在他们村里的面包店带几根回去,顺便送给德国邻居。有人会问,德国类似面包不也是很多?德国人能稀罕面包?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德国人对法国长棍的钟爱程度(还有法国奶酪)超乎想象,德国人怎么说来着,只有法国面包那才叫面包,其他地方的都不叫。

那天不巧正赶上世界杯决赛,法国对克罗地亚。法国公路上到处是不长眼的汽车,离比赛还有几个小时,大家都着急回家看比赛,汽车横冲直撞,于是到处是车祸,到处堵车。我们好不容易才下了高速,到那个名为Anjeux的小村,已经晚上9点多了。

唤开房门,一凌乱头发的老妇人出来,用英语说你们总算是来了,我给你们发了email,但你们怎么不回啊?

我连忙抱歉,今天高速堵车太严重,又没网络,实在不好意思来晚了。

我较纳闷这老妇人英语竟没啥口音,说的这么好!要知道在法国乡村,会说英语的真是极少极少,通常是用法语加手势。我不禁夸赞,老妇哈哈一乐说,俺非法国人,是从瑞士巴塞尔来的。

嗨,原来如此,那咱们也别绕着舌头说这英语了,还是德语要敞快的多。

老妇名为Christine,她的丈夫后文会说到,名为Lanz,是苏黎世人。两人三年前在此地买了这座房子,花费五万欧(不到40万人民币),两人又花10万欧(70多万人民币)重新装修。附带的工具房,储藏室改装成度假屋,用于出租;主楼里七八个房间做民宿,草料间做成了大的休闲厅,那个休闲厅是真够大的。

瑞士人开的民宿极为干净,一尘不染,继承了日耳曼人的传统。

同时,他们把马厩继续用来养马,这个我事先不知道,是第二天吃早餐时,碰到来自列支敦士登的一家人,他们也是假期带着孩子出来玩,跑到那里租了马匹,马车,只是价格我不是太清楚,应该不贵。

大家注意,事实上相当多的法国农村,尤其是中北部都是这种情况:简而言之,就是人口流失严重,房价极低,外地人重新回补,重返田园生活,寻找新的谋生手段。

Anjeux这个村子,存在近千年,村中的教堂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村中心的洗衣房(法语,Lavoir)是19世纪建的;村公所和学校建筑已经200年了,现在当然学校早停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里曾是交通要道,人口鼎盛时有上千人,在19世纪还有四五百人,可现在,仅剩141人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国政府的出资帮助,可能这个村子里的老建筑会很快消失。仅靠村子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

然而,逐渐的,这个村子却活了下来,不少大城市的老百姓跑来度假,这里可不是啥知名旅游城市,就是彻彻底底的农村,但它空气好,古色古香,能吃到地道的乡村奶酪,自己做的长棍面包,骑马,坐马车,那可是城市里想都不能想的事。大家注意,便捷的网络极大的推动了此项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网络,谁知道这小村庄里能不能留宿?这样的小民宿根本没有能力做大面积的广告宣传。


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在网络如此便捷,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否还要继续19世纪末的思维方式,拼命堆砌中心城市,往城市中心挤?


我们应该非常认真的去考虑我们的未来,把村子拆掉,给村民补偿款,并入城市,建起方块建筑,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这是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未来呢?很多东西毁坏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我去普罗旺斯,开车在他们田野里,路边高耸的树木,林里吱吱的蝉叫,那温度,那感觉,像极了我们济南吴家铺的农村,不同的是在济南乡下,还有遍野的水稻和池塘,就是这个时候,荷花开了,沏上壶茶在阴凉下,逮个田鸡炖个鲤鱼,怎么就比普罗旺斯差了。。。薰衣草吗?就那几块地里的薰衣草吗,俺们村前屋后到处是兰花,那可都是自然生长的。


现在再去吴家铺,拆成了一片瓦砾,大型游乐园方特建起来了,据说,还要建个医疗中心,厉害了!村民们得到不菲的补偿款,都去城里买房。


下篇,法国农村里的瑞士愤青。

引子:

“就是这种T恤,就是这种T恤,”老头Lanz说到兴奋处,把我拉到大厅的一角,“这种带马头闪着光的T恤,图样是我自己画的,在整个欧盟地区,要做出这种T恤并寄过来至少需要两周,而我向中国厂家订购,从发图样到收到货,仅用了五天!”

“仅仅用了五天!”Lanz不断重复着,眼里闪着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