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见证四十年:上饶城的桥,总有一款是你记忆的味道

 唯我英才 2018-07-24

 


发源于世界自然遗产上饶三清山麓的玉山水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上饶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上饶城区汇合后始称信江(又名上饶江,古名余水、信河)。“凡水皆东流,此水独西走”,玉带般的信江自东向西奔流六百多里,在上饶余干的瑞洪镇汇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


饶城的玉山水、信江之上由东向西依次排开的大桥为京福高铁大桥、丁家洲大桥、长塘大桥、信江大桥、步行桥(信江桥)、胜利大桥、上饶大桥、龙潭大桥、湖洲尾大桥、信州水利枢纽(大坝大桥)、320国道大桥;丰溪之上,由东向西北依次为前进桥(已拆除,仅留部分桥墩)、前进大桥、丰溪大桥。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步行桥(信江桥)、前进桥了!



▲1950年代从信江南岸向北岸拍摄 (余竞吾 摄)


▲1983年从正在建设的上饶人行大楼拍摄的水南全景(何义康 摄)


▲2015年4月29日同位置拍摄水南全景(金明 摄)


▲1992年从信江北岸拍摄

(徐定鐎 摄)


▲2013年6月18日拍摄的信江大桥(金明 摄)


信江桥、前进桥一座在信江之上,一座在丰溪之上,属于遥相守望的“同胞兄弟”。1949年5月3日上饶解放后,为了加快战备物资入闽、推进赣闽交通业发展,针对被称为“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的上饶城没有一座公路桥,过河主要依靠摆渡的情状,华东军区部队在上饶城区信江、丰溪上分别修建了信江桥、前进桥,两座桥于1949年9月动工、1950年底建成。两座桥的桥墩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桥跨结构及栏杆都是钢铁的,桥面都是厚实枕木的,可以承载、通行40吨重的坦克;桥头两端分别建有桥头堡,有人守护和维持交通秩序;行车道是单行的,其中信江桥北南两岸的抗建中路(现步行街)和抗建南路(现水南街)常有汽车排成长龙,有序等候通行;桥的两侧设了不能逆行的单行道,人和人力平车混行在厚木板上;记得我到上饶市第二中学、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现上饶师范学院)上学、到母亲工作上饶蜡纸厂用人力平车拉定购的桐管(桐管日头晒干后,可当柴火烧)、到上饶汽车制造厂(后更名为上饶客车厂)小姨家聚餐等等,少不了要走过信江桥、前进桥,行走在单行道间,上下左右前后都吹着凉兮兮的河风,明显感受到身旁汽车通行带来的强烈震动感,感悟到桥墩边水面上人们捉鱼嬉水的无比快乐感!


1959年 从步行桥和地区浮桥之间的信江北岸拍摄(徐定鐎 摄)


后来呢,1980年在信江桥上游大约150米处建成了信江大桥,信江桥改成了步行桥,信江大桥上游大约200米处的上浮桥也被拆除了(下浮桥位于下游的渡口,胜利大桥建成后,下浮桥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拆除了);1984年在前进桥下游大约200米处建成了前进大桥,前进桥桥面被拆除了,留下10座桥墩继续经风雨见世面,如今仅存少量桥墩坚守着特殊的岗位…


▲2016年6月22日前进桥 从北向南拍摄(金明 摄)


信江桥改造成步行桥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性。改成伊始,可不是现在的水泥路面,而是一块块大钢板铺就。冬天寒冷起冻时节,我和同学们会穿着套鞋尝试着在钢板上滑行,可谓惊险又刺激;冻得厉害时钢板就打滑,为了防滑,大人小孩们都会在套鞋或解放鞋上绑扎稻草绳子,当然绑了也没用,前面的趔趄跌倒了,后面的哈哈大笑还没笑够马上也摔倒了,再后面的不敢大笑了----桥面十足的“十面埋伏”、危机四起,让人叫苦不迭、“跌跌”不休。



▲1966年南门口浮桥(徐定鐎 摄)


▲1983年从信江北岸拍摄汪家园浮桥全景(何义康 摄)


▲1989年从信江北岸拍摄汪家园浮桥,渡口大桥正在建设之中(徐定鐎 摄)


▲2015年4月29日仿何义康先生1983年汪家园浮桥位置拍摄(金明 摄)



上饶 “二千里地佳山水”“春风更比路人忙”。步行桥桥面令人难堪又忍俊不禁的窘境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上饶大桥、丰溪大桥等大桥除了安全可靠外,座座新颖别致、壮观美丽,步行桥与信江桥之间还“玩”起了似幻如梦的“灯光秀”,似乎招呼来去匆匆的路人停下来歇息一会儿,聆听春风与美、诗与远方的召唤,让身体和心灵一起去赶路,潇洒走过人生无数桥!


近日,获悉不久的将来,在上饶城区信江上又要建设两座跨江大桥,在丰溪河前进桥原址也将建设城区第二座步行桥。桥,连接上饶昨天今天明天!桥,连接着上饶人的共同心灵记忆和执着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