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服用营养品没有效果?

 昵称56810160 2018-07-24

相比100年前,当今的医学已经是非常发达了,不过,仍然有很多医学难题没有解决。这是总所周知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误诊率相当高,有资料说有30%左右;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差不多达到70%。因为疾病不是药物可以解决的,药物原本就不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而是通过药物控制疾病,然后再通过营养调理,包括心理调理、物理理疗,以及运动调理等方式的辅助治疗,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或者尽可能恢复到疾病之前的状态。

其实,博士龙营养疗法,主要就是采用食疗的方法来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其效果差不多也是70%。这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因为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局限性。在探讨“营养品的效果”话题之前,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是营养品的质量问题,是否正规厂家生产,有没有国家级的质量监控,有没有专家指导营养品的选择、购买,以及服用;第二,是“效果”的概念问题,比如改善便秘,如果一个月前后,排便次数由每周2-3次,增加到每周5-6次,虽然还是排便困难,或者大便干燥等问题,这还是表明有效果。又比如改善高血压,如果3个月前后,血压指标由110-180,下降到90-150,并且波动不大,虽然这仍然属于高血压范围,但还是表明有效果;营养疗法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立竿见影。第三,营养调理的时间,是几个月还是几年,对于不同的亚健康或慢性病,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配合程度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

下面来探讨一下有些人服用营养品没有效果的原因。

1, 首先就是产品质量与性价比问题。有些人觉得营养品的质量都一样,随便在超市买买就吃,就好像买棒棒糖一样。这是完全错误的。即使是棒棒糖,不同厂家的质量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品牌就是品牌。很多人购买私家车、大型家用电器,或者首饰、服装、包包等,都知道要购买品牌,而在购买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就不选择品牌,而是选择最便宜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购买营养品,不是看价格,而是看性价比。比如钙片与钙粉的对比:钙片一般只含有一种碳酸钙,而且还有粘合剂、口感改良剂等等附加成分,对胃部有刺激性,40分钟-4小时才能吸收30%-40%,价格很便宜。钙粉却含有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以及镁离子、维生素D,没有粘合剂、口感改良剂等等附加成分,对胃部没有刺激性,5-10分钟吸收率却有70%,价格要比钙片贵2-4倍。但从性价比来看,钙粉要比钙片划算,功效高出很多。所以,有些人服用钙片多年,最后还是骨质疏松,或者骨折等问题,没有任何效果,就再也不相信营养品了。

2, 据统计:美国的医生,只有6%接受过专业的营养学培训。医生不一定懂得营养学。很多人自己本身就是专业人士,甚至是医生、护士、博士,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对药品、营养品比较了解,因此,他们在给自己或家人选择和服用营养品时,不会听取他人的任何建议,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天赋、知识和智慧,来指导自己或家人如何服用营养品,结果可能就是没有任何效果。殊不知,营养品的选择和服用,是需要较强专业知识的,营养师或营养健康顾问,都是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的,即使是医生,不一定懂得营养学;营养师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最重要的一条,是营养师经过培训,还有较长时间的实战经验,在配置营养品的方案和给出具体的日常饮食调整方案时会更加专业和具体。吃药需要医生的指导,服用营养品,为什么就没有想过需要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健康顾问的指导呢?

3, 营养品的效果因人而异,而不是100%解决问题。中医西医也达不到100%的解决问题。还有一类人士,自己基本上不懂营养品常识,很少有营养品或营养学的知识,完全是听别人介绍,别人说什么好,就自己去买什么,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效果。要知道,营养品,也叫营养补充剂,补充自己身体缺乏的营养。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对营养的吸收不同,吃的食物也是不同的,营养状况当然也会不同。因此,别人可以吃的东西,你不一定就可以吃;别人吃了有效果,你吃了就可能没有效果,很可能是你的吸收问题,或者体质问题,或者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没有到位,而不是因为营养品本身对你没有效果。

4, 很多人都明白:补充一定的营养补充剂,对身体有好处。其中也有些人,的确是在营养师或营养健康顾问的指导下服用。但经过一段时间(比如1个月、3个月,或者6个月)的调理之后,身体状况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善,原来的老毛病还是存在。于是,不再相信营养品了,也不相信营养师或营养健康顾问了。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一个是营养平台期,也就是说,某些营养补充之后,还是缺乏另一些营养,身体并没有达到健康状况所需要的营养平衡状态,因此,前面补充的营养品补充就处于营养平台期,不再发挥功效,需要调整剂量、种类,或者配方;另一个是,即使是营养品的标准吸收率都是一样的,但针对每一个个体来讲,由于体质(尤其是肠胃)、职业习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等因素的差异,导致营养品的吸收还是存在差异。即使是同样一种疾病症状,有些人服用3个月就改善了,有些人可能需要服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为什么营养师不能100%了解患者到底缺乏什么营养呢?当今的科技的确非常发达,但的确没有一种诊断手段可以检测出一个人到底缺乏什么营养。何况,营养师给患者提供营养方案,也是需要依赖于西医的仪器诊断和中西医的诊断报告。这也说明营养医学的局限性。

5, 有些人心急,觉得营养品看上去就应该与药品一样,吃下去就应该马上会有效果,立竿见影。而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药物是人工合成,厂家花费大量资金研发,具有较强的靶向功能,一对一针对具体的病症,效果当然会比较明显,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营养品属于食品,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或浓缩物,一般来讲是类似中医的整体调理理论,运用的却是现代医学的细胞学原理,即排毒 营养平衡。这种调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针对很多慢性病来讲,一般都需要半年至1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如果是普通的亚健康问题,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内解决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再说药物,比如靶向治疗,是当今最先进的医学治疗手段,但对于很多具体的患者来讲,也不是100%有效。

6, 还有一些人斤斤计较,喜欢给具体的营养配方打折扣。比如改善高血压问题,一组配方可能需要3-6种营养品,每一组服用1-3个月不等,1-2年达到满意效果;再比如改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一组配方可能需要2-4种营养品,每一组服用1-3个月不等,4-6个月达到满意效果。有些人工作忙,觉得太麻烦,或者说太不值得了,太贵了。他们希望简单点,一天一片,或者一天一包,就像市场上那些混合的营养快餐一样(里面似乎什么营养都有,但每一种都不足),与营养师或营养健康顾问讨价还价。最后,那就一天一种吧,也许会有一些效果,但大多数都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还不如不吃!

7, 有的人开始也是很相信营养品有改善亚健康功效的,于是乎,一边服用营养配方,但同时,又不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的调整和适当运动的配合,认为自己反正有营养配方的支持,就好比有了万能的挡箭牌,胡吃海喝,照样吃垃圾食品,也不忌口,或者经常熬夜,不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等等,“正负抵消”,哪有什么效果?最后,也是不相信营养品了。他们以为营养品就是万金油、万能药、包治百病,或许与一些媒体或公司对营养品的误导宣传有关。

8, 还有一些人开始一阶段有一些效果之后,就私下去超市购买,或者上淘宝网去购买营养品。有些是类似的东西,有些是很便宜的东西。还有一些人不停地换品牌,觉得都是差不多的,也不看具体含量、成分,以及吸收率等等,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配方服用。结果呢,最后还是没有效果。这个就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了。服用营养品,一定要有专家指导营养品的选择、购买,以及服用。自己去超市或上网购买,随心所欲地服用,很可能就没有效果。

9,营养品,营养补充品,针对亚健康来讲,是具有一定保健和改善功效的,还可以预防疾病,而针对慢性病,只是一个辅助治疗的功效。在慢性病没有得到较好的药物控制的情况下,如果把营养品当作药品来用,那就会耽误病情。所以,营养品千万不可以乱用。

10,营养品对亚健康或慢性病的改善,是从细胞内部开始调理,然后影响各个组织器官。所以,当细胞内部的营养、能量等诸多环境开始修复时,很多人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才看得到。针灸、按摩、刮痧、汗蒸等理疗是从细胞外部开始调理。虽然有暂时的效果,但由于没有营养的补充,这种效果是反反复复的,而药物的治疗则是具有较强定向性的,也就是靶细胞或靶向位点,专一性较高,所以效果更快。但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阻断或隔绝异常与有害的生化反应来达到对抗疾病的目的。

11,自然界的食品中有很多东西具有阻止营养素的吸收的效果,或者加速有效营养素的流失,比如咖啡因、生物碱、凝集素等,它们存在于大部分普通食物中,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否则,服用营养素的功效会大打折扣。工业化的食品中也有大量化学物质具有阻止营养素的吸收的效果,或者加速有效营养素的流失,比如抗生素、激素、农药化肥、各种药物、化学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等,也会导致营养素效果不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