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痘术,消灭天花的医学源头

 国学SH72 2018-07-24

原标题:人痘术,消灭天花的医学源头

□ 孙关龙

1977年10月26日,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索马里炊事员阿里·马奥·马丁被治愈。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经被根除。正是由于由中国人首先发明了人痘术,使得天花成为人类目前为止能够消灭的唯一传染病。

清顺治皇帝死于天花

天花是烈性传染病、流行病,曾为儿科四大病症(痘、痧、惊、疳)之一。它由天花病毒感染而致,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全世界流行,对人类危害极大。人类历史上约有5亿人死于该病,幸存者也会终生留下痘痕(麻面)。

天花早期症状是全身中毒、突然寒战、发高烧(39℃—41℃)、头痛、全身酸痛、呕吐等,继而是依次身体上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脓疱,病情险恶,死亡率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天花流行,十不救五。小儿之殒于是者,日以百计”。清代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帝即患天花而卒,时年仅23岁。

清代,天花是紫禁城中谈虎色变的头号瘟疫。因为相对于较为封闭的关外满族人,中原汉族人对天花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清初入关的满族人畏惧天花远远超过了畏惧明朝军队和农民起义军。

顺治元年,清朝军队准备入关,领兵的肃亲王豪格对另一位将军说:“我还没出过痘,这次出征,令我同往,难道是想让我去送死吗?”六年后豪格十五弟、名将多铎死于天花,年方36岁。

清初户籍管理上有一种特殊的分类方式,居民分为“熟身”与“生身”。“熟身”是指出过天花或经历过天花的人;“生身”就是没有出过天花或被怀疑有可能携带病源的人。政府规定:一旦发生疫情预报,“生身”皆不准留在城中。

顺治十七年底,顺治皇帝染上了天花,他的儿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因害怕传染,不敢去看望病中的父亲。为了祈祝皇上度过大难,宫中供奉了痘神娘娘,为过春节所挂的春联、门神、彩灯全被撤下,同时谕令全国“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诏大赦天下。但顺治皇帝还是被天花夺去了生命。

据文献记载,天花病毒是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公元25—57年)由战争中的俘虏传入我国的,称为“虏疮”。以后,在流传过程中,它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天行发斑疮”、“登豆疮”、“豌豆疮”、“豆疮”、“斑豆疮”、“麸豆疮”、“天行豆疮”、“斑疮”、“天痘”、“天行痘”、“疫疠疱疮”等,至清代在《天花精言》一书中才正式出现“天花”的病名。

中国百姓和医生在与这种烈性传染病的长期抗争中,不断探索总结各种预防天花和减轻病情的方法,后来终于发明了人痘术。据记载,早在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即唐明皇李隆基在位前期,已有“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的记载。北宋著名丞相、今山东莘县人王旦,其子都死于天花,后又生子王素(“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于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请来神医为王素种痘,“至七日发烧,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王素从此才活了下来。宋代出现第一部天花、麻疹方面专著——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明清关于天花的医著众多。明代已形成经人体精加工选炼而成的毒性较小的“太平疫苗”,因出于宁国府太平县而命名,太平县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北麓,今为黄山市黄山区。

明末清初,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4种方法:痘衣法,用正患天花的儿童的衬衣或用痘浆染衣,给被接种的人穿上,使他感染,以发轻症;痘浆法,用棉花蘸染痘的疮浆,塞入被接种儿童的鼻孔中,使他感染,亦发轻症;旱苗法,把痘痂阴干,然后研碎研细,用银管吹入被接种儿童的鼻孔中,以预防天花;水苗法,把痘痂阴干研碎研细后,用水调匀,用棉花蘸染后塞到被接种人的鼻孔中,以预防天花。

这4种方法,痘衣法、痘浆法较为原始,效果也仅是减轻病况。旱苗法、水苗法较为先进,两法把痘痂作为疫苗,在方法上大大地改进,不但便于推广,而且效果也好。其中,水苗法比旱苗法更为先进,更为方便宜用,且预防效果也更好。

自发明旱苗法、水苗法后,人们对痘痂的选报和贮藏便十分讲究,要求选取光润红圆的上乘痘痂为疫苗;痘痂脱落后,要用乌金纸包扎,紧封在干净的瓷瓶中。开始时,旱、水苗法用的疫苗是“时苗”,即用刚患天花的痂,其实质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危险性较大;以后旱、水苗法用的疫苗则是“熟苗”,即用多次接种的痂,其毒性已大减,接种后安全性大大提高。诚如清代朱奕梁在《种痘心法》一书中精辟地指出:“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患也。”这种对人痘疫苗的“火毒汰尽,精气独存”的选种培育方法,与现代疫苗的培育原理完全一致,而我国早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已具有这种免疫技术的方法。据清初著名的痘医张琰著作《种痘新书》所记,“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即成功率达99.6%以上,可见当时的人痘法成功率之高。

人痘术传入西方

人痘术的发明,大幅度地减少了中国人天花病的患病率,也大大降低了天花病的死亡率,逐渐传到国外之后,为世界各国减少和降低天花患病率和死亡率作出了杰出贡献。17世纪,俄罗斯知悉中国的人痘法后,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专门派出医师到北京学痘医,并“在京城肆业”。

尔后,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入中亚再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的夫人蒙塔菇在君士坦丁堡亲眼目睹当地人为孩子种人痘预防天花,效果很好。由于她的弟弟亡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天花,所以在1717年她毫不犹豫地给她的孩子接种人痘,并于此年把人痘术传入英国。此时,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欧洲都流行天花,据统计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病的达6000万人。在英国国王的支持下,大力推广人痘术,建立了不少种痘医院,英国很快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人痘接种中心,欧美各国都派人到英国学习人痘接种技术,人痘术传至法国及欧洲大陆各国,传至印度,并于1721年传入美国。当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因为采取人痘术给军队战士接种,成功地防止因天花流行导致战斗力减弱,保证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源于人痘术的牛痘术 

英伦三岛的医生那时普遍采用人痘术预防天花,鉴于人痘术实质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发的天花感染,故仍有一定的风险,因而不少医生仍在寻找更为简便、更为有效安全的技术。

有一位英国乡村医师琴纳(曾译为詹纳·贞纳),原是一位种人痘的医师,在种人痘实践中感到其局限性,一心想寻找更好的预防方法。1780年,他发现牛乳头所生的不同疱疹能传染给人,其中有一种疱疹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他把牛疱疹物质称为病毒(virus)。1796年,他跨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首次在一名8岁的孩子身上试种牛痘,并取得成功。第二年,他把试验结果写成书面报告交给英国皇家学会,遭到拒收。1798年,他撰写出《牛痘接种原因与效果研究》一书,并自费出版。

牛痘术比人痘术更为简便、安全、有效,很快在世界各国推广。1805年牛痘术经澳门传入我国,并很快替代人痘术在大众中广为流行,也正因如此,西医在中国民间站稳了脚,并快速地发展起来。牛痘术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成功推广,感动了牛痘术的发明人琴纳,他说中国人似乎比他家乡的英国人更信赖牛痘术。由于牛痘术的成功推广,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告,全世界正式消灭天花病,这是人类唯一消灭的传染病。《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牛痘源于人痘这一史实表明,中医人痘接种这一杰出的科学发明,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西方医学又在中国人痘术的基础上萌生出了西方医学的免疫学理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指出:中国发明的人痘术是世界“免疫学的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