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也不能乱用下法-《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70

 鉴益堂 2018-07-24
下法本来是阳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阳明不仅与太阴(脾)相表里,而且还可与太阳、少阳相合,往往多经症状同时出现,此时同样不能以下法来治疗。
原文: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中风”是体内有热,“口苦咽干”是少阳胆热,胆热则口苦,咽为胆之使,口苦则咽干,“腹满微喘”是由于太阴脾的湿化,腹满是太阴主证,腹满导致上下焦不通而现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脉浮紧是太阳伤寒脉,发热恶寒是伤寒表证。如此看来,本例阳明证不仅与太阴相表里,而且与太阳、少阳相合。“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既然有浮紧之脉和少阳症状,如果误用下法,病邪将内陷,导致中土不运,腹满更甚,而少阳之三焦不能决渎,也会新增小便难的新证。本例宜用如大青龙汤类先从汗解,再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