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思明居士 2018-07-25

千百年来,杨贵妃胖美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杨贵妃究竟是胖还是瘦,主要是取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们对她的态度。

正式的历史文献中,其实并没有具体记载杨贵妃的实际容貌。五代人和宋人所修撰的《旧唐书》、《新唐书》中也不过只是用“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词汇来描述。不过这里“丰艳”的“丰”倒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在描述一位胖美人,但考虑到这些书都是后人编撰,他们不可能穿越回唐玄宗时期见到杨贵妃,而唐代文人们又并没有一个词语是说杨贵妃之丰满的。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唐人以肥为美的说法,只是在后来的五代和宋代踢得比较多而已。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不是唐朝,传统对美女的标准差不多就是“高、白、美”三个字。李德裕在其《柳氏旧闻》中有提到,当时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时,就曾明确提出了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

这里的“细长洁白”正好对应着“高、白”,正好符合汉代的选美标准(汉法八月选女,必身长合度,长白即美德)。风流天子唐玄宗的审美怕是并没有异于前朝君主,而且再怎么说,杨贵妃也是位擅长歌舞的女子,并不至于是位肥胖的女人。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另外,对杨贵妃容貌最有发言权的文人,当属李白。因为比起大部分同时期靠脑补来描绘杨贵妃容貌的文人来说,他可是近距离见过贵妃容貌的,并留下了《清平调词》和《宫中行乐词》为证。不过虽说他的诗句优美,但却狡猾地回避了对杨贵妃容貌的任何描述,只留下一份虚无的飘渺之美。

同时期的杜甫则要老实得多,一首《丽人行》便实打实地描绘出了杨贵妃的容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在杜甫这里,杨贵妃是位身材匀称、不胖也不瘦,且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儿。

那杜甫的描绘准吗?不好说,他毕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很有可能亲眼见过杨贵妃。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已是香消玉殒,但贵妃美人图却是异常火爆了起来,其中又以长安人周昉的美人图最富盛名。他是一位善于把所有一切贵妇人全都画成胖美人的画家,《陕西通志》称他“作士女多为秾丽丰肥之态”。

不过由于之前的中国传统绘画中,并没有以肥为美的传统,所以北宋年间由官方主编的《宣和画谱》,毫不客气的批评“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弊”,对周昉的画风并不赞赏。并总结了周昉这样画的原因,说:一是因为贵妇人自然应该有贵态,丰厚的家底就要在丰厚的身材上彰显;二是因为地域原因,关中美女块头都比较大。

所以,在他笔下就把少数纤弱的妇人全都给批量处理了,全部成了胖美人。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那么如此一位体态匀称的杨贵妃,怎就一步步成了胖美人呢?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人《开元天宝遗事》中的记载,这是一部记载了当时宫中琐事及宫内外风情习俗的史书,其中称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使侍儿交扇鼓风,犹挥汗不止”,意思就是说贵妃不但胖,而且还爱出汗。

后来正史《旧唐书》中对杨贵妃“红颜祸水”的批判态度,更是几乎奠定了历代文人对她的抨击基调。尤其是到了后来的宋朝,文人们更是开始密集地描写一位肥胖的杨贵妃,且把胖贵妃的历史形象就此固定了下来。

诋毁一个女人最为快捷的方式,自然就是攻击她的身材和容貌了,而事实上,当时的唐朝就已经有不少丑化或是妖魔化杨贵妃的作品,比如《旧唐书》写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其《说郛》中,更是干脆就把女性染红指甲这样寻常的事给妖魔化,说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红,谓白鹤精也,宫中效之”。

又一则千年的历史被误读,杨贵妃并非是位胖美人,这就是证据

不过有意思的是,杨贵妃的故事很早就已东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由于并没有受到中国史书中“女子祸国论”的影响,在这些国家的杨贵妃形象,既没有妖魔化,也没有发福变成胖贵妃,倒是在“物语”(就是故事、传说,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中,成了一位为爱而困扰的美丽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