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校服美起来,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时宝官 2018-07-25

编者按

    校服,承载着一代代学子的青春记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一年四季与学子朝夕相伴,是孩子们的“第二层皮肤”。但近年来,本该担负着呵护年轻身体、装点靓丽青春“使命”的校服却频频受到吐槽。

    原因何在?7月9日,本版以《校服能否好看些》为题,从在校师生、校服设计专家等不同角度调查了其对校服的评价、改进意见等,引起了强烈反响。读者纷纷留言表示,希望能以此推动校服改良,“以最美校服致青春”。本期,我们继续聚焦这一话题,深入剖析——

    “春风十里,不如穿校服的你”——北京的高中生李梦阳在网上无意看到这句话,憧憬不已。可在现实中,与她相伴的是宽大粗糙的“面口袋”校服:“肥肥大大,不吸汗、不透气,款式千校一面,我身边没几个人爱穿校服。”

    这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一份15000余人参与的校服调查显示,对于眼下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面口袋”运动式校服,喜欢的占26.74%,不喜欢的占73.26%。“作为一种具有符号功能的服饰品,校服既要有校园文化标识性与延续性的统一、舒适性与动作适应性的统一,还要有审美性与时尚性的统一。”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梁惠娥坦言,“缺乏设计感、时代感以及良好品质感是我国校服被嫌弃的主要原因。”

    吐槽由来已久,让校服美起来,究竟难在哪儿?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

难题一:宽松肥大、款式单调“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解题:提炼学校特色、凸显性别差异,校服要穿出“文化味”

    声音:一套暗红套装,是西安市小学生杨林的校服,也是他最常穿的衣服:“学校要求周一到周五都要穿,但实在是‘丑到爆’,没啥特色,甚至还有学校和我们‘撞衫’。”家长杨先生却觉得,尽管运动式校服不太好看,但还算舒适,再加上“小孩长得快,所以每次都买大一号,凑合凑合得了”。

    一面是学生嫌“校服太丑”的吐槽之声,一面是家长“凑合穿穿”的将就态度。“面口袋”式的运动校服缘何“一统天下”?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校方更多地选择运动服而非制式服装作为校服,一方面是出于方便、实用和经济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迫于学校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以及缺少存衣、更衣室的校园规划设计等客观条件下的无奈选择。

    “现实中,中小学生群体发育快、个体体型差异大,所以家长往往会购买大一号的校服,这进一步加剧了校服松垮、臃肿的状况。”梁惠娥表示,“不分男女的‘面口袋’款式,不仅对学生良好性别意识的形成具有阻碍作用,而且从另一方面抑制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心理感知。”

    今天,当学生对得体、精致校服的需求日盛,让校服美起来,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一是板型设计,让校服符合青少年体型特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校服仍采用“按号定制”,板型设计本就宽松肥大。此前,曾有厂家采取量体裁衣的方式为学生定做校服,但因“只能穿一个学期”而遭到了家长抵制。

    今年5月,以古城灰、科创蓝和人文红为主色调,选取旗袍、立领、假领子等海派时尚符号元素的128套“海派校服”引起了不小关注,设计团队成员、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曹霄洁介绍,在校服板型设计上,设计师们根据需求,在常用的H、O形基础上,创新性地选用了代表海派新造型的A形廓形,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生长特点,又兼具包容性:“我们通过服装肩部等与整体间的比例关系,实现在视觉上得体、功能上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特点,改变了长期以来家长在选购中小学校服时‘大一号’的原则。”

    二是特色提炼,让校服能够穿出“文化味”。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校服市场上,抄袭旧款是普遍现象。一位校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支撑校服市场的绝大多数还是小企业,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日前上海范围内的校服生产者超过九成都是小企业。这些作坊式的小企业,在校服研发和设计上的投入非常少,抄袭与沿袭旧制情况比较普遍”。

    “从服装设计师的层面出发,在设计校服时,必须要考虑青少年性别与个性差异,通过颜色、廓形线条、装饰纹样等设计元素凸显男生的阳刚挺拔,女生的柔美贤淑,实现性别差异化设计。”梁惠娥建议,在设计细节上,校服还应在统一的形式感下提供更多的组合变化,为学生在学习或运动中提供更多的搭配可能:“设计师还需要充分了解与调研学校历史与特色,提炼学校文化内涵,突出学校特色,使得校服能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承载学校长久的文化积淀。”

难题二:面料粗糙、加工低劣,校服生产商中好企业身影难觅

    解题:细化行业标准、严守生产底线,校服要守住安全线

    数据:除了校服款式,校服安全、舒适与否,也是家长、学生关注的重点。一次面向湖北省中小学校服现状的调查显示,面料引起的不满意占比最高,不舒适感主要表现在触感粗糙(32.15%)、吸湿透气性差(43.72%)、易起毛起球(24.13%)3方面。

    河北某校出现半透明校服,广东质检抽查的中小学生校服有12批次不合格,甚至发现校服面料中含有可分解致癌染料……近年来,问题校服频繁出现,如何做到安全与舒适的统一,成为当前校服研发的重要环节。

    记者调查发现,2015年6月,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我国第一个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校服产品的安全要求、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3个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指标要求。尽管有“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耐摩擦(湿擦)色牢度3级;耐光色牢度4级”等相关规定,但受成本限制,目前中小学校服面料多以纯棉和涤纶为主。有的学生反映“校服面料很粗糙,穿起来不舒服,而且吸湿透气性差,尤其到了夏天穿着运动时非常闷热”“校服多次洗水后,面料的表面和内里容易起球”,甚至还有学生调侃校服“夏天保暖,冬天透风”。

    “江湖混战。”一位不愿具名的校服生产商向记者如此描述当前校服生产的状况。他表示,在校服“限价令”下,许多学校校服由政府或教育局指定的个别企业垄断承包,为寻求利益最大化,厂家从布料、尺寸、价格以及生产制作各个环节大打折扣:“很多基层学校就近选择小型工厂甚至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定做学生校服,校服质量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许多校服加工企业不注意产品安全性,染色牢度差引起的掉色、褪色等加重了服装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迹缝处纰裂、服装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也是校服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

    梁惠娥告诉记者,在目前由小企业支撑校服市场的格局下,统一有效的校服质量监管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于校服的监管一般由各省市负责,各地对校服安全的监管意识逐渐加强,但对校服品质的把控普遍不足,质监、教育、物价等部门间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上述难题,该如何破解?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纷纷支招。

    首先,要加强监管,细化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具有校服设计能力的企业并不少,缺少的是行业内部对于校服设计的标准,无论校服的水平是高、中还是低,都应该有相应的考核准则。”朱朱是上述“海派校服”的设计师之一。她表示,对于校服的行业标准,款式搭配很重要、面料辅料应用很重要、各种制作工艺也很重要:“每一条都对应一个可以操作和衡量的标准,这会让学校和家长以及接单的工厂之间达成共识。”

    梁惠娥建议,教育职能部门和质检部门必须联手加强对校服的监督管理:“必须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指导,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等方式干涉交易。”

    其次,要提高企业责任感,严守生产底线。记者了解到,对于校服新面料的开发,已经有企业先行一步。“结合当前校服市场的实际和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在服装面料的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在面料耐磨性的基础上增加‘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考虑到学生上下学安全出行,增加学生服装高端反光材料的运用和设计;结合当前的大气环境,加紧学生服装防雾霾面料的研发等。”青岛某校服企业负责人表示。

    最后,要灵活调整机制,给优质厂商生存空间。调查中,不少校服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限价令”管控,很多优质面辅料等难以运用到校服上,设计经费更是难以保证。记者发现,尽管近年来也有一些优质厂商陆续进入校服领域,但由于受成本和利润的限制,服务对象多集中于私立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院校。广大的公立中小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校服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梁惠娥建议,充分发挥学校与政府定向调控职能,灵活调整采买方式,给优质厂商生存空间。对家庭贫困、革命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采取优惠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穿着品质良好、设计优良的校服。

难题三:厂商供货、学校选择、家长买单,校服选购学生参与度低

    解题:重视学生观感、提倡人性选购,校服要激发创造力

    实践:“梦的寄语”,运用了富有中国民族风的织带;“梦想哈佛”,采用藏青、浅蓝、白色等经典英伦风校园色彩;“微光之初”,选用墨绿和卡其作为主色调,配色和谐典雅……近日,“我们不一Young”广东东莞市虎门梅沙小学校服设计大赛决赛举行。在礼服和运动两大类别中,该校学生担任校服展示模特,通过走秀形式向评委展示了60套决赛作品。而坐在评委席的,除了专业评审外,还有作为“大众评审”的该校10位教师、20位学生家长。

    除了不美观、不舒适之外,让学生对校服爱不起来的原因还在于,在“厂商供货—学校选择—家长买单”的漫长链条中,需要天天穿着校服的学生反倒成了最被忽视的群体。

    山西某高中教师刘峰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大多数学生获取校服的渠道通常如下:校服的款式和价格由学校指定,根据学生身高和体重上报所需要的型号。“学校在选购校服时没有将学生作为校服的主体,也没有征求家长的诉求。”刘峰说。

    “和谐得体的美感是校服设计的基础,校服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梁惠娥表示。

    在校服的设计、选购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与创造力?专家学者表示,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设计、选购体系至关重要。

    要使校服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市场化。刘峰建议,可以由校方在官网上发布订购消息,在约定的时间举办校服的专题展示会,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要激发学生、家长参与校服的设计。此前,一份《请给我们一套更美观的校服》的学校少代会提案,让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可以自己“定制”校服。“我设计的女生春秋季校服是一套白衬衫和裙裤,考虑到体育课和日常运动量,我认为一条中等长度的裙裤比裙子或长裤更加方便、实用。”该校初二学生梁韵祺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受到好评。还有的学生,把交领右衽、中国结、流苏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了自己的设计。

    “没有人比学生自己更了解他们对校服的期待了。”刘峰很认可这种方式:“当学生们能穿上经过自己设计、投票选出的校服时,那种认同感、荣誉感或许能真正成为点缀他们青春的一抹亮色。”

    (本报记者 邓晖 陈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