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①老。②父亲。后只称亡父曰考。《礼·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妣】①祖母或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②母亲。《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后来只用于亡母。《礼·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谥号、谥】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后来泛指家族的辈分。晋陶潜《陶渊明集》赠长沙公词序:"长沙公于余同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出嗣、嗣】嗣即继承,接续。出嗣: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把自己的儿子给没有儿子的亲属作过继子。
【承祧】承奉祖庙的祭祀。后亦称嗣子为承祧子。祧:古代称远祖的庙。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承继先代,称承祧。
【双承】继承两支的祭祀。
【嗣子、嗣孙】无子者以同辈兄弟之子过继为后人,称"嗣子"。过继孙辈的,称"嗣孙"。
【乏嗣】缺乏承继人。
【止】一般指已婚无后代(儿子)即去世。
【殇】早夭。《礼记》注:"生未三月不为殇,七岁以下为无服之殇,八岁至十一岁为下殇,十一至十五岁为中殇,十六至十九岁为上殇,若二十岁以上则如常书,非殇也!"
【早卒】早年去世。20岁以上死亡者书"卒"或"早卒"。
【螟蛉子】养子
【流寓】寄居他乡。
【适辽】至辽宁,泛指到我国东北地区。
【配】元配。初娶的妻子,也称"嫡妻"。继配。元配亡故后,继娶之妻。
【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
【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改志】离婚。
【契】古代把合同、总账、案卷、具结都称作契,后单称买卖的文卷为契。
【契约】双方或多方同意订立的条款、文书。
【处士】古时称德才兼备而不为官的人士。
【伯仲叔季】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封赠】封建时代施恩臣下,实行封赠之制。即将文武官员的官爵、有关名号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存者称"封",殁者称"赠"。一品高官可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连同妻室共四代。以下有两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
【诰命】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诰命,而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授"、"敕封"、"敕赠"。
【例授】循例授官。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予本人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
【貤封】清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远祖、伯叔或外祖父母等)称为"貤封"、"貤赠"。
【议叙】清制,吏部考核官吏后,对成绩优良者加级或纪录,以示奖励,称"议叙"。功多者加倍议赐奖励称"优叙"。又由保举而任用的官员亦称"议叙",如议叙知县等。
【承荫】明清时,凭借上代的余荫而授的官职叫承荫。
【行】在自己所在辈分中排名,后接数字。
============================
首先是【早卒】。
《后汉书·荀悦传》: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间,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累迁秘书监、侍中。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
(荀俭“早卒”时他儿子已经十二岁。)
荀彧传:子恽,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初,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恽【早卒】,子甝、霬。以外甥故犹宠待。恽弟俣,御史中丞,俣弟诜,大将军从事中郎,皆知名,【早卒】。
(这悲催的一家。。。)
袁焕传裴注:袁氏世纪曰:涣有四子,侃、、奥、准。侃字公然,论议清当,柔而不犯,善与人交。在废兴之间,人之所趣务者,常谦退不为也。时人以是称之。历位黄门选部郎,号为清平。稍迁至尚书,【早卒】。
郭嘉传: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
世说新语:恒子玠,字叔宝,有盛名,为太子洗马,【早卒】。《晋书·卫瓘传》:恒二子璪、玠。璪字仲宝,袭瓘爵。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长成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
(卫阶二十七岁。)
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长子邵【早卒】,次子裕有笃疾,少子济嗣,无后,绝。
(顾邵去世时三十二岁。)
初,纮同郡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并与纮见待於孙策,参与谋谟。各早卒。
(秦松在赤壁之战时仍在世,去世时必然超过三十岁了。)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也。伯父耽,父胄,与刘繇州里通家,以世扰乱,渡江依繇。孙权为车骑将军,拜耽右司马,以宽厚称,【早卒】,无嗣。
(刘繇渡江到孙权为车骑将军历经十五年,此人去世时估计也超过三十岁了。)
综上,“早卒”一般是在三十岁左右。没有明确记载的,也一般都有儿子、有不小的官职,年龄不会太小。
比“早卒”更早的是“早夭”。
根据汉典:早夭指未成年而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 清 戴名世 《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 颜子 早夭而为白晳瘦削之形。” 章炳麟 《文学说例》:“ 楚国 以早夭之君为'敖’,如 若敖 、 郏敖 、 訾敖 是也。”
所以早夭严格来说应该是二十岁以下,但也有指二十岁左右的。
刘理传:建兴八年,改封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颓绝,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
(刘理不知道哪一年出生的,但是他死于244年,而刘备死于223年,所以他去世时必然超过二十岁了。)
其他一些例子:
张飞传:长子苞,早夭。
朱治传:纪弟纬、万岁,皆早夭。
陆逊传: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
还有一个反例:
◎《会稽典录》曰:谢渊字休德,少修德操,躬秉耒耜,既无戚容,又不易虑,由是知名。举孝廉,稍迁至建武将军,虽在戎旅,犹垂意人物。骆统子名秀,被门庭之谤,众论狐疑,莫能证明。渊闻之叹息曰:“【公绪早夭】,同盟所哀。闻其子志行明辨,而被暗昧之谤,望诸夫子烈然高断,而各怀迟疑,非所望也。”秀卒见明,无复瑕玷,终为显士,渊之力也。
骆统去世时已经过超过三十岁了,但是还是能用“早夭”。
综上,一般“早夭”的人,都是没有儿子,或者还没有做官的。可见“早夭”比“早卒”,猜测为二十岁左右。
所以周循“早卒”可能是三十岁左右,所以周循有可能是周瑜十五岁生的么?
族谱里面,常见“世系”“嗣子”“邑庠生”“太学生”“楚南”“江右”“湘右”“价接”“登仕郎”等等名词,这些都是读老谱所必须搞清楚的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供参考:
家谱:家乃共同生活眷属的固定场所,谱是根据事物的类型或系统编成的表、书或画成的图。家谱即为明血统,防乱宗,记载家族与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等内容方面的书。家族: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组织。
世系:也叫派系。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用图表形式反映这种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便叫世(派)系图或世(派)系表。
祖籍:祖宗的出生地。祖宗指一个家族的前辈,多指较早的。
族训:俗称家教,是登载于《族谱》的训导内容,包括修身、齐家、守法等方面,教导众宗亲做人行事的道理。
族规:就是登载于《族谱》约束族人言行的规则,违犯了本族内即可以处罚,俗称家法。
祠堂:又称家庙,是同一支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昭穆:俗称字辈、排行、辈份表、班行诗,记载族人辈份排行,区分同一血缘关系宗亲之间的世代关系。
嗣子:抱养子。一般血缘谱只收录有本支血统的抱养子,不收从异姓或非本支同姓人家抱养的子孙。
邑庠生:即秀才。邑指本地行政区划,长邑,即长沙,益邑,即益阳,宁邑即宁乡。邑庠即本县县学。
生员:明清两代称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县学读书的人。生员有应乡试的资格。
秀才:明、清两代对生员的统称,分文武两类。
太学生: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叫太学,又称国子监。在太学读书的人称监生,也称太学生。其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国子监学习的人称贡生。明清两代也可以向公家捐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获取监生资格和称号,不一定都前往北京读书。太学生(贡生、监生)有资格考举人。
举人: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中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
进士:科举时代称进京赶考在最后殿试中考取的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楚南:即湖南。湖北与湖南古属楚国。
江右:赣江之右(西)岸,即今江西。
登仕郎:进入了仕途的人,即做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