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钓鱼那会儿,估计很多钓友图方便,都会直接购买店里绑好的钩线。这么做是方便了,但也埋下了一个问题:子线的长度是固定的。随着钓鱼次数越来越多,许多钓友学会了自己绑钩绑线,子线要用多长这个问题,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那么子线长度在选择上,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如何选择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作用呢? 一、子线长度定义 手竿钓法中,钓线由主线和子线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讲,连接竿尖与八字环之间的那段线称为主线,连接八字环与鱼钩之间的那段线称为子线。在钓鱼界,子线长度的定义稍有不同,它是从八字环到钩底的距离。子线会比主线细一些,目的是在断线的时候,不会伤及主线。子线的长短,没有一个定性的规定。通常在10~20cm之间,称作短子线;21~50cm之间,称作长子线。 二、子线长短的优劣 长子线优点在于钩饵摆幅比较大,诱鱼好。钩饵离铅皮座较远,鱼吃饵更有安全感。同时长线相对于短线而言,有更大的弹性,抗拉力强度大,不易断线。长子线的缺点在于钓组的灵敏度会降低,讯号传递比较滞后。如果操作不当,还容易出现缠绕乱线的情况。 短子线的优点在于饵料到底快,杂鱼闹窝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杂鱼抢食。短线也能更快的传递鱼讯,减少空钩率。缺点在于钩饵离铅皮座较近,鱼容易产生警觉。鱼吃食时,容易嘴或身体碰到坠子,传递假信号。 三、子线长度的影响因素 「水情」 深水用长,浅水用短。深水为长子线提供了有利的发挥空间。浅水因为小型鱼类比较多,吃口较轻,用长子线不易观测到鱼讯,宜用短子线。此外,长子线在浅水区使用,还容易与漂、坠、子线发生缠绕。 温高用长,温低用短。晚春到初秋阶段,水温较高,鱼儿活动量提高,食欲较旺,鱼的吃钩力度较大。此时,合理调漂,搭配上长子线,在漂相清晰的同时,也能发挥长子线的优势。深秋到早春阶段,水温偏低,鱼类活动量降低,食欲较差,吃钩力度也会减小,造成浮漂反应过小。这种情况下,使用短子线,可以提高灵敏度,还可以搭配上小硬尾漂、细线、小钩,可使漂相更清晰。 「鱼情」 大鱼用长,小鱼用短。大鱼吃钩重,警惕性高,使用长子线诱鱼效果好,隐蔽性高。小鱼吃口轻,使用短子线,可及时发现鱼讯。 生口、滑口用长,轻口用短。生口鱼通常吃钩动作较大,使用长子线仍可以清晰观漂,还增加了诱鱼几率,吃饵凶猛的鱼也适合用长子线。滑口鱼吃钩吸得快吐得快,这种情况主抓实口死口,不需要漂太灵敏,建议使用长子线。 密度大用长,密度小用短。鱼情密度大时,会在窝内抢食饵料。鱼游动造成的水流动,以及鱼蹭线等情况,都会给浮漂传递假信号,应选用适当长度的长子线,降低灵敏度来过滤部分假信号。鱼群密度小时,吃食就会显得较为平静。鱼吃口动作小,故选择短子线来提高灵敏度。 四、不同情况时的长度 子线的长度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般在垂钓前,都是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的。为此,我们还是需要准备各种长度的子线,针对各种复杂情况才有计可施。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子线长度。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25cm 春季鲫鱼谨慎吃饵,却对活物比较感兴趣,使用长子线诱鱼效果好。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20cm。此时鲫鱼吃口极好,调准浮漂,会有不错的上鱼率。 2.拉饵钓鲫,子线长度10~12cm 适用于鱼群密度高,追求一定速度。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5~8cm,优先提高灵敏度。 3.钓草鲤,子线长度25~30cm 草鲤体型大,警惕性高,长子线隐蔽性强,还可以减少鱼儿身体碰线的虚假信号。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到40cm,不过抛竿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4.钓鲢,子线长度25~50cm 饵料雾化区域大,诱鱼效果好。 关于两钩之间的距离,如果是钓小鱼,双钩之间留一钩半长的钩距;如果是钓大鱼,则留两钩长的钩距。 钓鱼之乐 关于子线的长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论只是指了个方向,走哪条路还得仔细琢磨。如果套用简单的理论能钓好鱼,大家也不会如此沉迷其中吧。 钓鱼之乐,还是在于那方寸之间,就能与各路“高手”过招。要想以不变应万变恐怕是行不通,还需活学活用,随机应变,钓技才能更上一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