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学心路历程:从出国求学到学成归国,这样的选择让你后悔过吗?

 任君jsrf0856px 2018-07-26

“出国”并非是成才的万能膏药……当亲历了异国生活的日日夜夜,或当学子已经变成海归,对于当初的决定,又是怎样的心境?

选择出国 各自有原因

电视剧总是想吸引人的眼球。近日,一部关注青春期儿童教育问题的热播电视剧《小别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剧讲述了3个不同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努力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故事。

或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水平,或为了逃避国内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或为了让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到海外镀金……剧中的情节讲述了许多家庭不约而同的选择。

电视剧《小别离》所聚焦的现象,真实反映了社会当下的留学热潮。无论何种经济条件的家庭,无论成绩如何的学子,都有人奋力想挤进留学大军中。虽然他们选择留学的原因各不相同。

邢月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她在国内修读完本科课程后便出国深造。她之所以选择留学,一方面在于她所学习的专业是物理学,国外的理论发展和实验设备相对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本科毕业后要在国内发展还有局限,而她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也还没有明确的想法。于是邢月选择先出国继续在物理学领域深造,再逐步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

展开剩余87%

区海坤高中毕业以后到泰国曼谷大学留学,如今刚升入大三。当初为何没有像大多数高中生一样考国内的大学?他坦言:“因为想要换一下学习环境。”在他看来,国外的教育环境总体上比国内的环境更佳,虽然生活及语言环境令他略感水土不服。

有人选择留学是出于理性的充分考虑,有人则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做了决定。

陈雯(化名)目前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初三时,小小年纪的她便自主决定,选择出国留学。究其缘由,陈雯提到了初二结束后的那个暑假。

“初二升初三的时候,我和妈妈到加拿大旅游。夏天的加拿大看起来很美。妈妈在当地的朋友就说:‘既然这么喜欢这里,那就留下来吧。’”陈雯说,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她接下来的人生方向。她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她母亲也并不反对。于是陈雯趁热打铁地申请签证、提交材料、完成所需手续,就此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

来时的方向各自不同,但他们最终殊途同归。回忆当初,学子有过后悔的念头吗?

忆起留学 从未说后悔

留学感受各不同

出国的决定可能在一瞬间,而学子对于留学生活的感受,则是日积月累的体会。这也是影响他们是否有过后悔留学念头的根本因素。

“感觉在国内,大家都是大学之后才算踏入社会;而我大概是在出国之后就算踏入社会了。”陈雯说。虽然她小小年纪便离开父母,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但回忆起这些年在外留学的日子,她却并未觉得有太多艰难之处。“刚出国时正值青春叛逆期,所以那时候想得更多的是可以脱离父母,自由自在。”陈雯说。

在国外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陈雯出国后学习的自觉性下降了许多,这也导致她在高三时为了申请好的大学而承受了巨大压力。那段日子是她留学期间最为艰辛的时光,也是她最想念父母的时候。

“但即使在那个时候,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想念父母而掉过眼泪。”陈雯的话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留学生活的适应和融入。

邢月提及在外留学的生活,更多的也是“美好”。利用留学的机会,一年来她去了许多国家游玩。同时,半工半读的生活锻炼着她的独立性,让她忙碌又充实。“可以慢慢地发展一些自己的副业,比在国内工作的发展前景更好。”在她看来,大多数留学生的生活较为简单,能够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也更能学到东西。由于对音乐有共同的喜好,邢月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因此并不孤独。

与之相比,区海坤在外留学的这两年则遇到了较多难题。在出国以前,区海坤与泰国人没有太多接触,泰语水平也有限。从在父母身边生活到万事只能依靠自己,从熟悉的语言和生活圈子中离开来到陌生的国度,他遇到过因为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不适应,也经历过学习上的压力带来的挫败感。“所以在国外会觉得孤独,特别是过节的时候最孤独。”区海坤感慨道。

异口同声“不后悔”

亲身感受了留学生活后,他们还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吗?他们后悔曾经的选择吗?

“不后悔。”区海坤毫不犹豫地说,“出门在外,不取得点成就就回去,我会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和一直支持我的朋友、老师。所以即使再艰难,我也会坚持下去。”即使在外留学并不容易,但区海坤坦言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毕业后我甚至想留在这里工作。泰国的交通很有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友好。国内的竞争太激烈,在这里工作对我而言相对容易。”

得到的收获大过经历的艰难,邢月也是如此。她不仅不曾为留学的选择而后悔过,更感谢出国给她带来了改变与成长。

在加拿大适应得很好的陈雯,笑着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没有后悔过出国留学。因为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爬完。”

一项2015年的调查表明,近一半的海归对自己的工作不太满意,八成认为自己的薪资没有达到预期。据另一项调查显示,同样在海外留学完成学业、在海外工作的人相较回国工作的人,对工作的满意者更多。当初无论心甘情愿还是迫不得已选择归国的他们,是否曾后悔回国呢?

为何选择回国 有人坚定有人愁

当初是主动回国还是被动回国,这直接影响着海归面对国内生活时的心态。

蒯治任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2005年回到国内发展。他曾在白俄罗斯生活3年,但回国的想法一直很坚定。“我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姥爷、父亲、叔叔都是军人出身,母亲是一名警察。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亲人和家庭对我的影响特别大。”由于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蒯治任有着一种深切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促使他回到故土。

“有国才有家。学成回国,为祖国作贡献和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我一直以来最直接的想法。”蒯治任说。

与蒯治任不同,有人在是否回国的问题上经历了长期的纠结和犹豫,想法也发生过改变。

“澳大利亚的生活太过安逸。选择回国,是因为不想年纪轻轻的就过这么安逸的生活。”潘民(化名)曾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留学,毕业之初未曾想过回国,于是留在当地工作了3年。但简单安逸的工作、节奏缓慢的生活,让他逐渐感到自己作为年轻人的斗志和活力在慢慢消退。

“在国外,要过得舒适安逸很容易,但想跻身主流社会很难。我在上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毕业后也尝试过不少工作,经历这些之后让我发自内心地想为自己而活。”因此,即便很多亲朋好友难以理解,他最终还是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国内创业。

肖瑜(化名)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留学,于今年年初回国。她在留学期间本有移民的想法,但最终这个念头在与家人商量后放弃了。“因为家人都在国内,国内朋友也更多。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太孤单。”

回国都有适应期 工作总有不如意

谈起回国后的生活,也许会听到不少海归说起一开始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因人而异,但多是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引起的。

面对刚回国时的不适应,一部分海归转变自己,慢慢地接受;另一部分海归却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纠结后仍难以习惯,导致无法很好地融入国内的环境。

海归对于自己回国后的生活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工作状况的影响。

蒯治任回国工作了8年后开始创业,开办了慧华科技有限公司。他表示,在回国后工作和创业过程中,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遇到过不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财务、劳资、保险、税务等,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肖瑜回国至今没有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还没有就业。“作为应届毕业生,我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我读的专业偏重于理论,缺乏实践,没有技术含量。”她坦言,由于自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国内的就业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使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挫折。尽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没有为她带来太多的加分。

虽然就业过程并不顺利,但肖瑜的心态却较为乐观:“找工作就和找对象一样,要双方满意才行。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就得先让自己成为与之相匹配的人。我选择先实习,就是希望能够借此锻炼自己。”

难免想念与抱怨 但不后悔回国

我们采访到的这些人,虽然回国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对于“是否后悔回国”这一问题的回答却出奇一致——不后悔。

“谈不上后悔,就算留在国外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肖瑜说,“只是有的时候会想念在国外大学时代的生活,想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潘民回国后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他坦言:如今每天的日子都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中度过,与在澳大利亚的生活相比有太多的烦恼和忧愁,但也更加充实和满足。“我不后悔回国。虽然我也不敢保证未来会不会再回到澳大利亚。但是现在的创业,只要能坚持,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比较烦躁的时候,我也发过一些牢骚,但这只是个人情绪的调节方式而已。”蒯治任说。他的祖辈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军人,父亲是铁道兵,叔叔是空军。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付出过鲜血和汗水,因此蒯治任对祖国和党有着很深的感情。“每每想起姥爷身上大大小小的枪伤疤痕,每次坐在火车上看着通往远方的铁轨,我都觉得我应该沿着先辈的脚步继续前行。祖国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丽。”

“所以,我不后悔回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蒯治任坚定地说。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