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心锁」摸透“心理账户”与消费者手拉手指日可待

 昵称11935121 2018-07-27

「解心锁」摸透“心理账户”与消费者手拉手指日可待

《金卡生活》杂志

中国银联 主管主办

理论研究 实务探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平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最文艺的样子就是假装很文艺的样子。读书、画画、写作、喂狗,时光早晚会醒来。

银行账户大家都熟悉,但你知道么,消费者买不买、买什么的背后有个“心理账户”。

银行账户大家都熟悉,但你知道么,消费者买不买、买什么的背后有个“心理账户”。

假设你不小心丢了一张心仪已久的音乐会门票,恐怕伤心程度与票价成正比,价值800块与价值80块的懊恼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个很好理解,但如果这张价值800块的票是朋友送的,或者中奖得到的,相对于自己掏钱买的,也会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此钱非彼钱”,那正是心理账户所带来的误区,即同等价值的钱财,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会有不同。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萨勒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他发现人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等值的钱财,在心里会无意识地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比如说,生活开支账户、孝敬父母账户、子女教育账户、休闲娱乐账户、人情往来账户、家庭应急账户等等。

心理账户和银行账户最大的不同是,银行账户上的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要绝对量相同,不管是捡来的还是挣来的,或者是得奖赢来的。但是,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钱是不可替代的,辛辛苦苦挣来钱的价值要远大于路边上捡来的钱,从而对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了不同的盘算,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有了天壤之别。

总的来说,心理账户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相互填补;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第三种情形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消费或投资)往往会违背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一般来说,当获得一笔意外之财时,人们倾向于将其花费在娱乐享受上;而按月发的工资就不会乱花了,而是量入为出地用在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实中你去菜市场买菜,为了5毛钱和小贩商家讨价还价不可开交,但是去八佰伴几千块的衣服也会心甘情愿地付款。

萨勒认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选择的损失-获益进行估价,称之为“得与失的构架”,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

从消费领域来讲,可划分为三个心理账户:现金收入账户、现期资产账户和未来收入账户。不同账户的财富对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不同。现金收入账户消费的诱惑力最大,因此,几百块现金放在身上很快就能花光光;现期资产账户的诱惑力和储蓄的心理成本居中;未来收入账户的诱惑力和储蓄的心理成本最小。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的优惠策略影响着人们的价格感知。例如,一本20元的书优惠了5元,和一个200元的加湿器优惠了5元,给顾客的感知是不同的,当商品的购买金额或价格较小时,人们在感知上的优惠效应更突出。另外,消费者往往很难意识到加量50%与打六七折其实是等价的,大多认为前者更划算。

没有绝对的小气,也没有绝对的大方,只是对商品的价值判断不同。我们怎么去利用心理账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花店做宣传的时候,绝不会说鲜花多么好看,买回家多么让人赏心悦目。因为大多数人舍不得从生活开支账户里,拿出一笔钱来买花。但是如果宣传上说“鲜花是送给爱人最佳的选择”,顾客就有可能花几百块钱来买花,因为这从情感维系账户里开支。

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心理账户里去。聪明的商家如果销售汽车,说的是:开这款车是实力的象征。如果销售别墅,则告诉用户:你买的不是房子,而是一个上层圈子。

当商家促销时,研究发现使用现场折扣、降价等方式,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质量更好的商品,因为人们不自觉把省下来的钱也划拨进了该商品的心理账户中。其中,“买一送一”会使消费者认为单个商品物超所值,产生好的购买体验;赠送购物券则令消费者为了不浪费购物券上,再次投入现金购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商品。但如果是现金返还的形式,人们就把这笔钱放进现金账户,另作它用,对当次消费行为促进不大。

现在我们都习惯了刷卡消费,商家也意识到了,消费者在刷卡消费时比从口袋里掏钱更加大方,因此积极鼓励刷卡消费。按照购买欲望由弱到强,排列的次序依次是现金、储蓄卡、信用卡。而且,信用卡的可透支额度越高,消费欲望越强。

向顾客介绍你的商品,应该是按高—中—低的“减法”介绍。即使顾客不买最贵的产品,也会感觉后面介绍的中端和低端产品会相对便宜,从而最终选择购买。然而大家的普遍想法是,为了让顾客不跑掉,先用低价吸引。这样做,可能促进低价产品的销售,但无形中增大了高端产品的销售难度哦。

产品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是什么,或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什么才起决定作用。还是那句老话:想办法让你的顾客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里掏钱,手拉手的美好日子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