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还李彦宏一个公道?

 liuherotao007 2018-07-27


这两天陆奇离开百度集团总裁一职,各类媒体铺天盖对陆奇声援,一边倒的对百度进行质疑,对李彦宏进行声讨。


但是,在我看来,这却是一次公司创始人在谋求和职业经理人建立良好现代企业管理关系上的又一次探索失败。只不过是这一次对李彦宏而言,他付出的代价有些惨重。


公司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这种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历史上为此付出代价的绝对不是李彦宏一个人,乔布斯比他要多的多。


1、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不是冤家不聚头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1983年,乔布斯为了让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出了这段极具煽动性的话。斯卡利果然被乔布斯打动了加入了苹果。


乔布斯对于斯卡利可以说是掏心掏肺,不仅仅让他出任首席执行官,而且给出的年薪高达22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全世界可以说是最高的。



可是,1985年5月份斯卡利却狠狠算计了乔布斯。斯卡利利用董事会对乔布斯的不满,将乔布斯赶出了苹果。


创始人被自己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赶出了公司,这实在是笑话!


自己最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却背叛了自己,给乔布斯造成了巨大伤害,他说:“我全部的生活焦点都消失了,这对我造成毁灭性打击。”


2、李宁拯救李宁



被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拯救”公司,但有些时候这并非容易之事。


2012年,李宁公司亏损20亿元,当时,公司第二大股东TPG,派出包括金珍君为首的8名全职高级管理接手李宁公司。 金珍君这位之前曾成功带领达芙妮走出泥潭的韩籍美国人被李宁公司视为救世主。


可是, 拥有“三头六臂”的金珍君,也没能拯救李宁,2014年黯然离开。

 

无奈,公司创始人李宁重回公司主抓经营,一年后,李宁公司扭亏为盈,李宁上演了李宁拯救李宁!


正是因为寻找职业经理人有这么多的变数,所以很多公司采取了拒绝空降职业经理人的作法,华为和阿里巴巴就是典型代表。


3、华为和阿里巴巴为何拒绝职业经理人



在创业初期的时候,马云非常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高薪聘请了很多职业经理人,但是,在创业10年后的2012年,马云知道自己错了。他说:“ 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众所周知华为公司拒绝空降职业经理人,那些大牌职业经理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华为工作。


华为21级以上的人都是在华为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华为公司的高管团队都是也是从员工中自己培养出来的。华为公司原董事长孙亚芳、现任董事长梁华,以及3位轮值CEO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三大事业部负责人,运营商业务负责人丁耘、企业业务负责人徐文伟、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都是1997年前即加入华为,都具有20年以上的华为公司工作经历。


阿里巴巴和华为一个是电子商务的老大,一个是电信设备制造业的老大,但是,他们都拒绝空降职业经理人。


与阿里巴巴的马云和华为的任正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彦宏的百度一直在探索使用职业经理人。


4、李彦宏:聘用职业经理人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8年10月,百度任命李一男为该公司首席技术官(CTO)。



李一男是前华为公司副总裁,做硬件出身,而且一直从事电信设备制造,而百度则是一个服务型的互联网公司,让一个外行做百度CTO,出乎很多人意料。


一个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人如果去百度应聘,估计第一轮就可能被淘汰。可是,李一男居然成为了百度首席技术官,这足以看出李彦宏的魄力。


 2016年12月29日,百度宣布李叫兽(李靖)任百度公司副总裁,在企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因为这个年轻人当时只有25岁,更为关键是这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大公司运营经验,唯一公司的经历就是运营微信公号“李叫兽”不到两年。



一个硕士毕业生,一跃成为BAT的副总裁,大家为李彦宏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叫好。李彦宏这一招征服了很多90后的心,给了90后奋斗的新动能。


2017年1月17日,陆奇加盟百度的时候,李彦宏给了陆奇他能给的所有职务和待遇,这种信任前所未有。


唯有爱和信任不可辜负,到任后陆奇也是非常拼命。外界也是非常看好陆奇的到来,仅仅从市值一个维度就能体现出这种看好,百度市值一度接近1000亿美元。



但是,这一切在这几天戛然而止。没有人说出陆奇离开的真正原因,但是,很多报道把这个帽子扣在了李彦宏的夫人马东敏和百度的创业老臣们身上。


但是,我觉得这不一定是真相。


5、适应:是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第一关!



如果按照媒体的猜测陆奇是遇到了创业老臣们的排挤,才决定开百度,那么陆奇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我想起一位做得特别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入职之后,刘备的兄弟张飞和关羽,一个使用的是软暴力,一个是真暴力。但是,诸葛亮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驯服了他们。


职业经理人到公司的第一课就是要适应公司的文化,适应公司的生态环境,你千万不要指望大家来适应你。


在2017年陆奇加入百度的时候,曾经的打工皇帝唐骏给陆奇写了一封题为《给百度打工要小心,我是过来人》公开信,信里充满了忠告。现在细看这封信,你能体会到,唐骏并非针对的是百度和陆奇,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职业经理人的一份忠告。



唐骏说:当年的陈天桥和今天的李彦宏都是商界的英雄,在国内商业具有很大影响力,在公司内部拥有独一无二的威望。任何一个外来者,无论你过去有多么风光,来到这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后,你在外还继续拥有光环,但是在公司内部你已经失去所有的光环,因为这样的公司只习惯于一个人的光环。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在管理公司,李彦宏和太太马东敏也在管理公司。陈天桥和李彦宏都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还精力旺盛,比我们都年轻。

 


我现在都能想象出你现在在百度的每天的工作场景和每一次会议的场景,这和你在雅虎和微软的场景会很不一样,你不会习惯但是你也无法改变。你也会发现原来下面的人都很听话,但是一旦到执行层面很难推动,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听那个人的指示和态度,至少短期内你不要想去改变他们,也许在你的任期内也不能改变他们。刚开始你会觉得很无助甚至会生气,但是你需要慢慢适应,因为你改变不了。

 

唐骏给出了他能在盛大四年的成功经验:第一,不计名不计权。第二,不计较分工。 第三,不计较得失。

 

现在看来,唐骏担心的事情还是一一在媒体的猜测中得到了印证!真是令人唏嘘。

 

我想起了2017年陆奇加盟百度后,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我们(李彦宏)是合作伙伴,我们有共同的理念。在战略上一致,在执行上同步是特别重要,”陆奇说这是他加盟百度的真正原因。

 

“共同的信念和战略一致”并没有让陆奇和李彦宏走得更远!

 

今天早晨6点多,我打上出租车,我和司机说,请把窗户玻璃关上我睡会,早晨起太早。

 

司机说这还早,我五点半就起来了。

 

我说,我凌晨3点才睡。司机说,那是有点早。

 

格局决定一切  迟忠波: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根据一些自己看到的孤立的信息下结论,往往会产生误会。所以,当你不知道别人的过去的时候,凭什么指责别人的现在,甚至质疑别人的未来。

 

陆奇离开百度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他和李彦宏最清楚,但是,对大众来说,也许这个会成为永远的一个迷,对于这样一个迷,我们采取的态度不是指责谁,而是应该上升到一个更大的格局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的关系。

  

6、李彦宏也需要自省!



虽然陆奇的离开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李彦宏也需要自省!

 

2018年5月18日,百度的总裁陆奇辞职了,距离他任职只有16个月左右……


2018年4月18日,李叫兽宣布辞去百度副总裁职务,他在百度任职了16个月左右。

 ……    ……

2010年1月18日,百度正式宣布CTO李一男离职。此时他在百度任职16个月左右

 

三个如此重要的职业经理人,在百度停留的时间都只有16个月左右,这不是巧合!

 

李彦宏是一个天才,人也很谦虚,对人才给待遇也是毫不吝啬,对人才使用也是不拘一格。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精英人士,在百度停留了如此短的时间之后,都纷纷离开了呢?

 

衡量一个公司能不能成为伟大公司有这样一个公式:

 

伟大公司=老员工+新员工+一般员工

 

如果一个存续10年以上的公司没有在公司任职9年以上的老员工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和公司的创始人一定要反省。


没有钱,没有技术不是一个公司走向伟大最大的障碍留不住人,才是。

 

要了解一个公司创始人的人品,要洞悉一个公司的前景,去和他的老员工聊一下,你就会有答案。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标本,他对人的管理,尤其是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处理,恰恰反应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进化史。

 

像陆奇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钱不是他留下的充足必要条件。而对于以李彦宏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当人们不再以生存为压力而工作的时候,当金钱已经不能留住人才的时候,该怎么留住人才!

 

7、经营人心的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西取经”,我们学习了西方大量的管理知识,西方把企业当机器,把人当成机器上的零部件来管理。所以,他们强调KPI管理,所以,他们强调制度管人,他们拒绝在管理上有任何的情感。

 

但是,2008年西方的这套管理模型失效了。因为西方首先遭遇到了,当员工不再为生存而工作的时候,那种制度管人已经在失效。

 

从某个维度来讲,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核心危机是在管理人上出现的危机。

 

2012年,被日本誉为管理之神的稻盛和夫接手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稻盛和夫没有任何管理航空业的经验,而且已经80多岁高龄,他能拯救日航吗?这是所有人的疑问。

 


稻盛和夫在日航只做了三件事情,就让日航在第二年扭亏为盈。第一,坚决不裁员。很多职业经理人解决公司危机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裁人,减人增效。稻盛和夫认为人不是成本而是资本,有人才可能度过危机。

 

第二,稻盛和夫零工资担任日航CEO。

 

第三,稻盛和夫没有带一个管理人员。稻盛和夫坚定的认为,日航的问题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

 

稻盛和夫用着三招,赢得了日航员工的心。当一个公司的所有人都用心来做事情的时候,那种焕发出的能量是无敌的。

 

很多人觉得稻盛和夫自己做了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和轻松拯救日航是因为学习了西方的管理学。但是他的答案却出任意料:“我最早学的是孔子、孟子,学了2000多年前的中国的圣人贤人所写的《论语》。我不仅感叹这些优秀的人物,有着了不起的思想。或许有人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道理已不再通用,赶快去赚钱才最重要,这是不对的。我认为越是艰难,越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去圣人们所教导的,正确的为人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我年轻时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谁能想到,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居然是学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模仿追赶外国公司的时候,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但是,当我们开始超越甚至是引领世界经济的时候,如果还是延续西方的管理思想的话,就真正OUT了。

 

当我们开始引领的时候,前面有很多条路,哪一条是正确的路,恰恰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是我们智慧的源泉。

 

中国5000年的文化告诫我们,叫“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企业家经营公司而言也是如此。在当下感情留人,比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更加重要。

 

格局决定一切 迟忠波:当一个人对于公司没有感情的时候,无论事业多么伟大和待遇多么优厚都无法阻止他离开。而当一个人对公司充满感情的时候,无论如何他都会不离不弃。

 

对于中国管理界而言,经营人心的时代正在到来……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