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往虚了讲就三样:天时地利与人和。不过这三个因素太难把握,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真正的干货因素还是士兵战斗力、后勤补给、装备质量,再就是将领的能耐。后勤补给和装备质量拼的是国家实力,国家越强大这方面的保障就越好。国家实力也不是战争胜负的保障,比如说北宋,北宋的国家实力远胜金国,可不照样被金军追着屁股打,金宋战争,胜负手在士兵战斗力上面。 士兵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平时的训练,战场上面厮杀,哪一方临阵迎敌显得更有章法,说明这一方士兵战斗力更强、战术素养更高,赢下战争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之所以说可能性更高,那是因为还有其他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军心士气。一个人在无所畏惧的情况下,总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而且平时见不到战斗力。如果整支军队都变得无所畏惧了,那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足以提升几个档次,从而盖过其他影响因素,直接因为超强的战斗士气而赢下战争。 因为士气爆棚而赢下战争的案例很多,项羽破釜沉舟赢下巨鹿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孟明视济河焚舟大败晋军。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如何鼓舞三军士气是每个将领必修的军事课程。甚至于很多情况下,如何鼓舞士兵冲锋陷阵都不只是将军们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任务。秦国商鞅变法,为了鼓励秦兵奋勇杀敌,设立了军功爵制度,按照士兵割下的人头数给于相应的封赏,军功显赫者还能晋升贵族阶级。在名利的诱惑下,秦军的战斗力较之六国异常英勇。 明朝大臣刘辰撰在《国初事迹》记述了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激励士兵上阵杀敌的,方法比较流氓,但却很管用。朱元璋喜欢把士兵们的妻儿给看管起来,美其名曰保护。士兵们战场上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下了战场自然能和妻儿团聚,还能获得一定封赏。如果士兵在战场上犯了错,或者畏缩不前,那对不起,士兵按军法处置,妻儿也受连带处罚。如果是倒戈投敌了,那妻儿的下场就更惨了,朱元璋所谓的保护其实就是要挟。 其实这法子不是朱元璋的首创了,当初汉武帝刘彻北征匈奴的时候,担心将军们叛逃匈奴,就把他们的妻儿老小“接”到长安做人质。后来李陵、李广利等将领投降匈奴,汉武帝可都没放过他们的家人。如今朱元璋的做法思路跟刘彻是一样的,不过人质的涉及面就大多了。朱元璋押着士兵的亲人,可以起到牵制将领的作用。将领如果想叛逃,士兵们肯定不答应,妻儿老小都被朱元璋攥在手里,自己投敌了老婆孩子还有什么活路。所以说朱元璋这招,的确够损够流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