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木斋 2018-07-28

说文解字弟一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部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说文解字弟二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   043·   044·

说文解字弟三

045·   046·   047·

048·𧮫    049·   050·




051 句(gōu、jù) 

曲也。从口丩声。凡句之属皆从句。古侯切,又九遇切。

 

《说文》全书的部首次序是始“一”终“亥”,因为汉代阴阳五行家讲万物生于“一”,终于“亥”。其他部首则主要是据形系联。凡部首绝大多数都是形旁,只有少数几部的部首是声旁、如句部,丩部。


古音“句”见母侯部,“口”溪侯部,“丩”见母幽部,见溪旁纽、侯幽旁转,读音非常相近,因此,许慎说“从口丩声”。但这样的形体分析不当。构件“丩”为“纠”之初文,表弯曲、卷曲义。以句、口、丩三字之音作对比,知“口”为标音符号。“句”即“勾”(钩)之古字。


检甲骨文“句”字,字形上像钓钩,下像鱼口,本义当指“钩钓”,后来写作“勾”。早期的钓钩不必是金属,故字不必从金,后来有了金属制钩,因此加金旁引申为鱼钩。钩本是弯曲状,再引申为“弯曲”,许慎释“句”为“曲”,是引申义。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乐记》言‘倨中矩,句中钩’,《淮南子》说兽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纡曲,如句容、句间、句余、高句骊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钩乙之意。古音总如钩,后人句曲音钩,章句音屦,又改句曲字为勾,此浅俗分别,不可与道古也。”“倨句”是用于形容器物弯曲的形状,微曲为倨,甚曲为句。


有时当助词、发声词用。《汉书·地理志》:“大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颜师古注:“句,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


又可读gòu,“句当”即“勾当”。



还可读qú,《周礼·天官·屦人》:“青句素屦。”郑玄注:“句,当为絇。”《释文》:“句,音劬。”指鞋头上的装饰。


综上所述,“句”有四个读音,gōu、gòu、jù、qú。为了分化字义,语句、诗句等专用“句”来表示,读jù;勾曲、勾当用“勾”来表示,读gōu与gòu。勾子之义,则另加金(钅)旁写作“鉤”(钩)来表示。姓氏中,有姓句(gōu)的,《古今姓氏书辨证·侯韵》:“句,音钩。出自少昊氏。叔子曰:重为句芒木正,世不失职,以官为句氏。一云邾文公迁于句绎,后氏焉。孔子有弟弟卫人句井疆。”《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丁亥,命太子中允张洎、著作郎句中正使高丽,告以北伐。”春秋时期,越国勾践也作“句践”。也有姓句(gòu)的,《广韵·侯韵》:“句,姓。”《华阳国志》:“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句部》“文四”。“句”加手(扌)为拘,指阻止不能伸直。加竹为“笱”,指竹制的曲形捕鱼器。加金为“钩”,指用金属制成的挂物钩。以上三字,是《句部》所统字。与“句”相关的字,都有“曲”义。王筠《句读》:“凡曲皆曰句,盖上古无拘、笱、钩三字,但用句。”另外,“句”加疒为“痀”,指曲背之病。加车为“軥”,指车轭两边下伸反曲夹贴马颈的部分。黄侃在《文字学笔记》中指出:“《说文》五百四十部亦有可增省者。如黉,从学,则可增《学部》。句部拘,可改入《手部》。笱可改入《竹部》。钩可改入《金部》。而句可改入《口部》,则可省一部。” (《黄侃国学讲义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130页。)徐灏、马叙伦也持此说。依全书通例,徐、黄、马说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