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金色年华554 2018-07-29

“董狐直笔”是出自《左传》的一段典故,它歌颂了一位不畏强权、尊重史实的著名史官。

上回说到,晋灵公派鉏麑刺杀赵盾的计划失败,他马上又开始筹划新的对策。

这一次晋灵公吸取上回的教训,决定不在外面动手,而是当着他的面将赵盾干掉。晋灵公亲自挑选了精明强干的甲士三百多人,让他们埋伏在大殿的角角落落,然后又派人到赵盾家去传话,说是自己想在朝堂上宴请赵盾。

赵盾虽说也想到晋灵公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但他身为人臣,主公召见没有不去的道理,所以他匆忙换好朝服,坐在车夫提弥明为他驾驶的马车上,一路颠簸来到了公宫。

到了公宫门外,提弥明目送赵盾进了大殿,然后找了个离大门不远的地方等候主子,视线始终保持在大殿所在的方向,仔细观察着里面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赵盾信步来到晋灵公面前,向晋灵公深施一礼,晋灵公大度的摆了摆手,示意赵盾不必拘礼,然后招呼手下安排赵盾入席。赵盾谢过之后,坐在了殿下靠左的上首之位,旁边很快有人为他摆上酒菜,赵盾赶忙端起酒杯,向坐在正中的晋灵公敬酒,晋灵公也举杯还礼,还向赵盾投来了暖人的微笑。

赵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紧接着他又第二次举杯向晋灵公致意,晋灵公也还是用刚才那般表情回应了赵盾,在外人看来,大殿中萦绕着一片君臣祥和之气,赵盾也不由得被这样的气氛感染,心情逐渐放松下来。

不过外面的提弥明这会儿可没有赵盾那样轻松,他从鉏麑的事情已经看出,晋灵公对赵盾已是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今天的酒宴绝不是君臣之间喝喝酒聊聊天那么简单,一定隐藏着什么危险,他必须为主子打起十二分精神。

很快提弥明便发现了端倪,他注意到今天殿前站岗的武士明显比往日多出了许多,而且看上去表情格外凝重,目光中还隐约透着一股杀气。再往里看,晋灵公后方原本应该是通向内室的左右两条长廊,今天不知为何挂起了的帆布,在烛光的照耀下,似乎还能看出一些人形轮廓。

提弥明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想马上将这个情况告诉给赵盾,但又怕惊动了晋灵公,导致他狗急跳墙提前动手,就在提弥明愁得不知该怎么办时,赵盾这时候第三次举起面前的酒杯,准备再次向晋灵公敬酒。

提弥明马上有了主意,他一个箭步冲进大殿,站在赵盾面前对他呵斥道:“周礼有令,小宴之中,臣子陪国君饮酒不得超过三杯,如今相国三杯已满,就该离席告辞,若犯了礼数,何以成为众臣子的表率。”

说完提弥明也不管赵盾是什么反应,直接扯着他的衣袖将他朝门外拉去,赵盾和晋灵公都有点发懵,尤其是晋灵公,一直眼睁睁的看着赵盾被提弥明拉着走到了门外才回过神来,但招呼武士已经来不及,晋灵公索性大喊一声,让手下将养在院中的恶狗放出来。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手下心领神会,立即指挥恶狗朝赵盾扑上去,提弥明抢先一步,双手死死的握住恶狗的脖颈,由于他用力过猛,恶狗一时动弹不得,只好用爪子在提弥明身上疯狂撕扯,瞬间便有十几道血痕出现在提弥明的胸前和大腿处。

提弥明强忍着剧痛,再次发力将恶狗举过头顶,进而狠狠的摔在地上,提弥明也顺势向前扑,两只膝盖正好压在恶狗身上,恶狗被这一摔,顿时少了半条命,提弥明却不给恶狗翻身的机会,又握起双拳朝恶狗的脑袋猛砸过去,没多久恶狗的脑门就已经开始往外渗血,在连续抽搐了数次之后,恶狗终于吐出最后一口气,横躺在地上变成了一具死尸。

提弥明站起身来,护送着赵盾继续朝外走,大殿中埋伏的三百多名武士已经得到晋灵公的讯号,潮水一般向提弥明和赵盾的方向涌来,提弥明用自己的身子挡在赵盾前面,眼看着追兵就要到跟前,提弥明咬紧牙关,等到第一个人冲上来时,提弥明抡起拳头就砸向了他,那人应声倒地,接着提弥明又赤手空拳放倒了四五个,随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提弥明的体力开始透支,眼神也出现了恍惚,武士们手里的刀接二连三的扎在了他的身上,鲜血犹如飞溅的火花从他身上四散飘逸,随着一口暗红色有些粘稠的血从提弥明嘴里喷出时,他的身体也终于无法再支撑,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赵盾眼看着提弥明死在了自己面前,却没有时间悲痛,只能继续向前跑,这时候有一人跑的速度极快,与赵盾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赵盾用余光注意到,此人手里拿着一把长戟,身上则穿着和杀手们一样的衣服,赵盾内心一阵悲凉,想到自己恐怕就要命丧于此。

他的这个想法才刚在脑海中闪现,身后那人的手就已经触碰到他的后背,赵盾本想学着提弥明的样子做最后一番搏斗,却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道从他的背心生起,又迅速传递到了他的全身,在这股力道的帮助下,他本能的向前猛蹿了几大步,与杀手们的距离再一次拉大。

赵盾暗自生疑,转过头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却见刚才那离他最近并且推了他一把的人,这时候竟然调转方向,将手中的长戟对准了追过来的杀手,而他后面几名追的靠前的杀手因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变故,几乎在没有还手的情况下就被前者夺去了性命。

那人也不恋战,又来到赵盾跟前,一把将赵盾背起再次向前狂奔,一连跑了十几里路,总算是将杀手们远远甩在了后头,赵盾这才勉强松了一口气,也有了时间可以让他了解一下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赵盾注意到,救他的这个人看上去年龄并不大,眉宇之间凸显着一股子正气,赵盾问这少年叫什么名字,少年却反问赵盾说:“不知相国可还记得三年前首山翳桑下那个快要饿死的落难者?”

被他这一问,赵盾的思绪慢慢被拉回到了三年前的一幕,那时他正带着一帮手下在首山上狩猎,当来到翳桑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有气无力的瘫坐在一颗大树下。

赵盾心头一紧,忙上前询问少年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少年摇了摇头说,声嘶力竭的说:“我没有得病,只是三天都没有吃东西,就快要饿死了。”

赵盾心生同情,就让人从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中拿出一些食物给这个少年吃,可当这个少年看到食物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即将饿死的人见到食物那一刻的狂喜和冲动,而是异常冷静的对食物进行挑选,但凡是那些上等的食品都被他挑了出来。

赵盾对这举动十分惊诧,就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少年回答说:“我因家中贫困,只好离开母亲在外谋生,后来找了个贵族人家做奴仆,谁知这一做就是三年,如今回来却不知老母还是否健在,我只希望上天怜悯,能让我再见她一面,让我借用恩人的食物再亲手孝敬她一回,尽一点人子之道。”

赵盾被这番话深深感动,他让少年尽管将面前的东西吃掉便是,然后他又让人抱来一个装满熟肉和饭食的筐子对少年说:“这些东西你给你的母亲带回去,就当是你孝敬给她的了。”

少年对赵盾的慷慨异常感激,当即跪在地上向赵盾磕头谢恩,并向他保证说:“有朝一日恩人有难,晚生一定赴汤蹈火,报今日一饭之恩。”

赵盾并没有太在意少年的话,只是催促他赶紧回家,后来少年又来到宫里当差,几经辗转成为了晋灵公身边的护卫,在晋灵公决定在朝堂上对赵盾不利时,少年就已经暗下决心,即便是豁出自己的性命,他也要保全赵盾。

赵盾听完了少年的讲述,心里泛起一股暖意,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还不知这少年的名字,于是想再次询问,却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骚动,赵盾循声望去,看到一支全副武装的人马正朝他们飞奔而来,赵盾心中大惊,正打算和少年逃跑,那队伍中的一人却朝赵盾高声喊道:“相国勿惊,我是赵穿。”

赵盾仔细一看果然是赵穿,便问赵穿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赵穿回答说:“我在家中听说了宫廷里面发生的变故,担心相国有事,所以匆忙带人赶去,可等我们到那里时,已不见相国踪影,我只好一路找寻,终于在这里让我碰上。”

赵盾心有余悸的说:“你能碰上我,还得感谢这位少年。”赵盾转过身在人群中搜索少年的身影,却发现他早已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赵盾只好暗自感叹。

赵穿又问赵盾:“如今宫中遭此大变,相国接下来有何打算。”赵盾无奈的说:“主公一心要杀我,想来晋国已无我容身之地,我也只能到他国另谋生路了。”

赵穿劝赵盾说:“如今主公行事无道,祸国殃民,百姓们早已恨之入骨,只因想着有您在晋国多少还能管住主公,可您如果离开晋国,只怕早晚会生动乱,不如相国您先在此等候,我回去和主公谈,如果他能继续容纳您,您就回来继续任职,如果他坚持不肯,到那时您再离开也不迟。”

赵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也罢,你给我留下一匹快马,我就顺着这个方向一直向前走,在我跨出晋国的国境之前若能见到主公的诏令,我就回来,否则我迈出了国境,就已是晋国的叛臣,再无回头之理。”

赵穿知道赵盾一向主意坚定,也就没再多说,他按照赵盾的意思交给他一匹快马,然后匆忙带人返回绛邑。

晋灵公刺杀赵盾的计划再次失败,他很担心赵盾会带着人来对付自己,四处派人打听赵盾的消息,后来他总算了解到赵盾已经出了绛邑城,正沿着官道一路向西,像是准备往别国避难,不打算再回晋国了,对于晋灵公来说,这也算是个好消息,虽说赵盾没死,但至少已经离开,今后再不会来干涉自己,他可以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晋灵公立即带着一帮奴仆再次去往桃园。

赵穿回到宫殿,求大门守卫为他通报,却被告知晋灵公已经去了桃园,赵穿只好又来到桃园,晋灵公这时候玩兴正浓,得知赵穿要见他,本想拒绝,但再一想赵氏一族毕竟势力还在,而且赵盾走后正是赵穿最后话语权,为了不激怒赵穿,晋灵公只好强忍着让人将他带了进来。

赵穿这时候心情很不好,见了晋灵公也没客气,劈头盖脸就问晋灵公为何要将赵盾逼走,晋灵公敷衍道:“寡人今日好心宴请相国,没想到他居然越礼,一连多次向寡人敬酒,这件事他的车夫提弥明也亲眼目睹,寡人训斥了他几句,他竟动手想要杀寡人,寡人的侍卫也是迫不得已才还手,发生了这种事,寡人也很无奈。”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接着晋灵公又想拉拢一下赵穿,于是又对他说:“如今相国走了,晋国之中能接替他的恐怕只有爱卿,爱卿只管放心为寡人办事,日后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

赵穿知道晋灵公这是缓兵之计,随口一说罢了,所以不为所动,反而又对晋灵公说:“相国今日之过,只是一时疏忽,并无被驱逐的道理,刚才臣已经见过他,他也对今天的事十分后悔,希望能回来亲自和主公道歉,还请主公应允。”

晋灵公只想快点把他打发了,所以搪塞到:“这件事寡人心里已有主张,你不必担心,只管回去等消息便是。”

赵穿觉得晋灵公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自己再纠缠下去倒显得无理,因而便叩谢了晋灵公回去等消息。可一连几天也没看到晋灵公有任何行动,每天从桃园传来的消息只是晋灵公相比之前更加肆无忌惮,民众的怒气已经快到极点,赵穿无奈之下又来找晋灵公谈了几次,但每次晋灵公也只是找话推脱。

赵穿总算意识到晋灵公已经无药可救,再这样拖延下去,不但赵盾会走出国境,而且晋国也可能会像他之前预言的那样出现危机,自己必须采取措施。

赵穿将他的族人全部召集在一起,包括赵盾的两个儿子赵朔和赵括在内,赵穿对他们说:“相国一心为国,却落个背井离乡的下场,而主公却只知享乐,弄得民怨沸腾,眼看着先祖一手创下的百年基业就要毁在这个小儿手里,我等身为晋国的股肱之臣,难道就任由主公这么胡闹下去?”

众人纷纷表示愿意听从赵穿调遣,赵穿就把自己心中已经成形的计划对他们说了,众人听罢均无异议,于是一场针对晋灵公的行动紧张实施起来。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第二天一早,赵穿和往日一样再次来到桃园面见晋灵公,但这次跟随他一起来的人却明显比多了许多,守卫一看情况不对,就拦住赵穿问他有什么事,赵穿回答说:“主公已离宫多日,朝政日益衰败,我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今日相约共同来此向主公请愿。”

守卫不敢轻易放行,又说到:“主公这会儿正有事在忙,容我先为你们禀报。”赵穿哪里有心思和他啰嗦,一把掐住守卫的脖子厉声说道:“他有什么可忙,不过是忙着早点让晋国亡国,我们今日就是顺应民意、为国除奸来了。”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手上也使出一股力道,守卫的脖子像树枝一般被生生拧断,他的另一只手狠狠的向前一挥,跟在他身后的人立即持刀杀进了桃园。

桃园的守卫比起宫廷要少了很多,赵穿又是有备而来,所以他的手下很快就占了上风,赵朔和赵括这些人大多是武将出身,身手了得,没费多大力气就从大门杀进了内室,晋灵公被吓得魂不附体,招呼左右赶快来护驾,但他手下这帮整日跟随他过着舒适生活的享乐之辈,比起赵朔等从战火中历练出来的人明显稚嫩许多,很快晋灵公的手下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只剩下晋灵公孤零零一个人坐在他的王位上发抖。

赵朔和赵括二人并没有对晋灵公动手,而是等着赵穿过来,赵穿走到晋灵公跟前,晋灵公脸色惨白,牙齿因紧张过度而不断碰撞,他小心的问赵穿:“爱卿这是何意。”

赵穿冷冷的说:“应晋国百姓之愿,特来此行大事。”他握着刀的右手,缓缓的在晋灵公的面前抬起,当抬到和晋灵公胸口一般高度时,略一悬停,然后直冲着晋灵公的胸膛刺了过去,晋灵公发出一声凄惨的哀嚎,进而倒在地上没了呼吸。

赵穿用随身佩戴的手巾擦了擦刀上残留的鲜血,嘱咐手下将晋灵公的尸体抬回公宫,又让赵朔去召集众文武大臣前往公宫议事。

赵朔打着晋灵公的旗号四处传信,众文武大臣并不知道晋灵公已死,只当是有什么紧急事情,所以匆忙赶来,可等到了宫里才发现这里早已经被赵穿的人马围得水泄不通,想走也来不及了,赵穿很快出现在他们面前,直截了当的说:“主公荒淫戏谑、无视百姓,我也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今国中无人主事,我准备迎相国回来,不知诸位可愿与我同心?”

众人看看外面赵穿部下的兵甲,又看看躺在地上晋灵公的尸体,似乎觉得已经没有犹豫的必要,于是都表示支持赵穿,赵穿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又让人给赵盾写信召赵盾回来,不过在动笔之前赵穿多了个心眼,他清楚如果赵盾获悉晋灵公已被自己杀死,一定不肯回来,所以他有意瞒下晋灵公死讯,而是以晋灵公名义发出诏令,盖上晋灵公的玺印。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再说赵盾为了给晋灵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路上有意放慢脚步,等赵穿派来的人追上他时,他距离边境还有一段距离。

赵盾看完书信,以为晋灵公回心转意,高兴的马上跟随来人一路快马加鞭回到了绛邑。可到了宫里他才知道一切都已经和他离开时不一样了,赵盾本打算处置赵穿,但再一想赵穿毕竟做这些都是为了自己,所以终究还是作罢。

后来赵盾想到,晋文公当初还有一个庶子,名字叫做黑臀,现在洛邑做人质,赵盾便派人带着书信交给周顷王,恳请周王送黑臀回来即位。等黑臀到了绛邑,赵盾便领着众臣拥护他做了国君,是为晋成公。

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制度,新老国君交替乃是大事,必须将整个经过都记载在史册中,当时的史官名字叫董狐,他将史稿拟好之后交给晋成公和赵盾预览,赵盾一看大吃一惊,只见上面赫然写到:“赵盾弑杀国君。”

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赵盾可不愿意替人背这黑锅,他赶紧找到董狐告诉他说:“您的记载有误,先君被害时我并不在绛邑,我也是回来后才知道的这件事,怎能说是我弑杀。”

董狐不为所动,表情冷峻的说:“相国错了,您身为宰辅,非但没能规劝国君从善,反而导致矛盾升级,这正是你的失职,后来你出逃却又待在边境迟迟不动,明显是有意要任由事态恶化,而如今你回来,又不惩处有罪之人,有包庇之嫌,此事前后都是因你而起,当然是你弑杀。”

赵盾被董狐说的哑口无言,声调也不由得降低了许多,带着一种近乎请求的口吻说:“可是您至少知道我并没有直接参与政变,能否在史书中做一点调整?”董狐仍然坚定的说:“事实就是如此,就算我今天身首异处,历史也无法改变。”

典故说春秋102:“董狐直笔”,赵盾弑其君

赵盾知道就算他杀了董狐也没用,那样只会让他在史书中的形象更加不堪,只好长叹一声说道:“只怪我对父母之邦眷恋太深,也只有背上这千古之罪。”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董狐直笔”典故,后来董狐因此成为史官的典范,“董狐直笔”也作为一个成语,成为人们对史官的最高赞扬。

不管怎样,晋国的局势总算稳定下来,刚刚上任的晋成公和赵盾也总算可以把精力转向外面,而此时外面的形势比起晋国内部遇到的麻烦则更加凶险,南面的楚国再次崛起,就在晋成公上任的前不久,不但收服了郑国,还迫使郑国大败宋军,晋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那么楚国为什么会突然崛起,它如今的国君是谁,郑国与宋国之间的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