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为绵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山羊、绵羊互不传染,绵羊比山羊更容易感染。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 病原和流行病学 羊痘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死。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病毒在痘疱浆汁或水疱内含量较多。在干燥痘浆或痂皮内能生存数年,抵抗力较强。羊痘可全年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发。在南方地区山羊痘病多发生在霉雨季节、蚊虻活动频繁,加速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存在于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内,随脱落的痂皮和分泌物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过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山羊痘的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 后逐渐蔓延全群。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为1%~2%, 而患病羔羊的死亡率则很高,可达5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