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4年5月24日)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路来到了浦东的唐镇,在锦绣东路和华东路的路口有一座财神庙。在这块地界上,原来有东岳庙,观音堂,城隍庙等寺庙,但是现在看来,只剩下这座财神庙了,而且还是新修建的。别看这座财神庙是新修的,但是这新建筑周围可有着不少的老物件。第一,就是那200多年的古银杏。
虽然两位银杏老人已经200多岁了,但还是那么茂盛,在树下站了片刻,枝头的银杏就不停地往下掉,我生怕被砸到,在虔诚的膜拜了两位老人后马上就离开了。也许,安静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在古银杏的南侧20米处就是洪德桥,洪德桥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据光绪年间《川沙厅志》记载,“洪德桥,乾隆二十年由沈朝鼎修建,道光十年由沈姓募银重建。”我说:这个沈姓人士还是不是沈朝鼎的后人,有可能。再者,建桥年代与古银杏时间相近,可见,此地大约是清乾隆时繁盛起来的。回来翻阅查找了些资料,才知道此地原叫虹桥,是因为当时有座虹天桥,后来沈朝鼎的祖先在明朝弘治年间迁居到此,慢慢人口兴旺形成集镇,广修庙宇,此地也就繁盛起来。古银杏和洪德桥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小河上静静的横跨了250多年的洪德桥依然是那么安静,仿佛两百年来繁盛的香火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与它无关,多少人在它身旁来了又走,去了又来,人已作古,但它依然静默。
桥墩两侧有对联:花上稳阁上云级,绿水长堤飞彩虹。
桥面保存的很完好
桥身的两只石狮看尽了200多年的沧海桑田,不知作何感想?
长系石风化很严重
北堍的抱鼓和望柱
南堍的望柱和石抱鼓是2004年新修的了,历史的沉淀与新建的构建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
一座洪德桥方便了乡邻,是做了大大的善事,做善事的人就是刚才说的沈朝鼎,那么沈朝鼎何许人也?其人为清朝乾隆年间贵州遵义府知府,五品衔。看来五品的知府几年当下来,银子也不少攒。离开了洪德桥。往他处闲逛,大约在洪德桥东南100米处,突然发现了一个高门楼:
门里的大爷说,这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遵义府知府,洪德桥的修建者沈朝鼎的旧居。哇!真是意外收获,而这位大爷就是沈朝鼎的后人。周围都拆迁了,这份祖宗的产业他还要保存下去,但是在我看来,真的是难以为继了。这精美的石雕,恐怕是再也没有熠熠生辉的一天了。
虽然眼前的沈知府宅院显得格外破落,但是在清朝,甚至是倒退几十年,沈家大宅都是附近闻名的建筑。看着这么精美的清朝宅院就这么毁了,心里十分痛惜,文化遗存不可再生,如果沈知府能看到今日他的这个宅院,估计也要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