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李商隐诗与宝黛钗

 昵称37581541 2018-07-31





【编者按】本文系园主四年前初入大学时的一篇旧作,今日重读,颇觉稚嫩。但似乎也并非全无价值。至少它见证了四年前我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读其他什么东西,首先联想起来的都是《红楼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光证明,这情没有再而衰,三而竭。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影响颇大。他的诗素以“难解”著称,但“难解”这个障碍并没有对其诗的流行造成太大的影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句子都是传唱度极高的。那么,李商隐诗与《红楼梦》可有什么“因缘”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笔者不揣孤陋,姑且于此简要地探讨一下李商隐诗与宝黛钗的种种“因缘”吧。


先说说《红楼梦》的一号男主角贾宝玉。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是怎么在贾政面前评价贾宝玉的?“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雏凤清于老凤声”即出自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中的一绝:“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你看,《红楼梦》的第一男主角就与李商隐诗发生关系了。但是,这句诗是从水溶口中说出来的,只能算是间接地与贾宝玉发生了关系。不过,甲戌、己卯等脂评本在这句诗旁有一条批语,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西昆体即北宋诗人模仿李商隐诗的风格而出现的一种文风,且多表现在诗歌方面;后世亦有直接用西昆体代指李商隐诗者,如严羽《沧浪诗话》、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等。见此脂批,则贾宝玉对李商隐诗的态度,不言而喻。


再说说林黛玉吧。林黛玉与李商隐诗的关系比起贾宝玉与李商隐诗的关系来,就要直接明了得多。比如,凹晶馆联诗时史湘云出句“分曹尊一令”,林黛玉随即对出“射覆听三宣”,明显是化用李商隐的“分曹射覆蜡灯红”。众所周知,林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般学者认为林黛玉这是正话反说、口是心非,其实她是十分喜欢李商隐诗的。詹健在《探论东风》一文中,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的数学逻辑,对林黛玉这句话作出了一番别解,颇有道理:“我们可以把林黛玉的原话进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命题:他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只喜欢他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此句不过是例句罢了),这是原命题,其逆否命题就是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某些诗句,而喜欢他的诗。”那么,林黛玉究竟不喜欢李商隐的哪些诗句呢?詹健提出了两句:一是“宝钗无日不生尘”,二是“东风无力百花残”。前者是因为唐诗中既有宝钗的名字,又有宝玉的名字,偏偏没有她的名字,黛玉岂会不介意?后者则类似于谶语,与黛玉的悲惨境遇和结局息息相关,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又岂能无动于衷?所以,詹健认为,林黛玉是不可能喜欢这两句诗的。(参见詹健:《探论东风》,载于《红楼》2013年第2期)


说到“宝钗无日不生尘”,自然就该说说宝钗与李商隐诗的关系。“宝钗无日不生尘”和“此乡多宝玉”,都是唐人诗句——这可以说是“金玉良缘”的又一对“信物凭证”了。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木石前盟”只是“盟”,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感应;而“金玉良缘”却有实在的信物凭证,一个有玉佩,一个有金锁。现在就连两人的名字,都能在唐诗中找到相关诗句,作为二人良缘的“凭证”。这似乎是一种隐喻,或者说是象征:世俗的物质常胜超俗的精神,所以黛玉输了。


言归正传。第二十二回众人制作灯谜,让贾政来猜。这些灯谜的作者,不同的《红楼梦》版本上不尽相同。比如这些灯谜中的唯一一首七律:“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庚辰、戚序等古本《红楼梦》说这诗是薛宝钗作的,而梦稿、程高等本又把此诗归到林黛玉的账下。笔者认为,此诗当为宝钗之作而非黛玉之诗,理由如下。


首先,古本《红楼梦》与程高本出现差异时,一般都是以古本为真,而以程高本为妄。当然,这只是普遍规律,也不是绝对真理。其次,按此诗尾联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绝非黛玉所能有,而安之于宝钗,则很合适。再者,此诗的内容与黛玉的生活极不搭调。


当然,上面的几个理由,基本上是常识,“前人之述备矣”——囿于见识,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既然本文是谈李商隐诗与宝黛钗的关系,那么此诗归属问题,李商隐诗也可为一证。粗陈如下,读者鉴之。


李商隐有一首很有名的七律《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请看,“无复鸡人报晓筹”与“晓筹不用鸡人报”,何其相似!《红楼梦》中诗句,当是化用李商隐诗。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李商隐诗写的是谁的事情?杨贵妃!而在《红楼梦》中,杨贵妃多次与宝钗发生关系。比如甲戌本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就用“杨妃”代指宝钗。再如第三十回,宝玉明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不容置疑,宝钗与杨贵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还跟宝钗的结局有着莫大的关联。既然此诗化用了李商隐关于杨贵妃的诗句,那么,黛玉只有可能厌恶之,怎么还会去作呢?而宝钗写出这样的关涉杨贵妃典故的句子,则合情合理,毫厘不爽。


本文暂且打住,草草收尾。更多的问题,有待再作专文论述。窃不自量,轻薄为文,疏谬之言,当所不免。若得匡教,不胜感激。


2013-11-19

于绵阳师范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